|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马利民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将“微网实格”治理工作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网格员既是信息员,又是宣传员,还是调解员,通过“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助力辖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末端。今年以来,共排查处置各类纠纷隐患530余起,受理调解矛盾纠纷186件,调解成功176件,调解成功率95%。 矛盾隐患无处可藏 4月29日,牛市口街道一心桥社区网格员小张在锦东路356号院走访时,发现有住宅屋顶瓦角突然断裂,屋顶瓦掉落在住户家中,存在安全隐患,随即报告社区。 一心桥社区党委在第一时间对该区域19户平房业主进行劝离搬迁,并及时将危房及居民搬离情况上报街道办事处。街道办立即组织对危房进行封闭打围,严防人员进入危房区域,预防造成连锁安全事故,做好居民群众的安置及情绪安抚工作。 “牛市口街道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为实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通过多年的积累,我们总结出一套‘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其中,‘望’就是辖区网格员、志愿者、楼栋长等通过早收集、快排查、勤走访,摸排隐患,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得到回应。”牛市口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牛市口街道现有社区总网格10个、一般网格150个、微网格561个、专属网格26个、微网格员660名。网格员围绕老旧院落改造、危房腾退、物业纠纷等问题,充分收集微网格和专属网格社情民意,让矛盾隐患无处可藏。 普法宣传深入人心 今年5月,牛市口街道网格员分别到蜀都花园、华成路社区邻里中心、一心战旗红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现场,网格员向社区居民介绍了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知识,并针对居民们的询问进行仔细答疑。 “街道和社区经常来小区开展普法宣传,工作人员讲得很好,特别是电诈类的宣传,对我们非常有用。”蜀都花园居民王大爷说。 “‘闻’就是让老百姓随时都能看见听到,让普法深入人心。”牛市口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网格员会同社区微法庭、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在莲花禁毒教育基地、牛市口戏场子等微阵地开展网格法治小课堂、微网格普法答疑会等活动30余场。 牛市口街道还针对辖区大型商超、学校、医院、楼宇等专属网格矛盾纠纷突出特点制定普法定制化服务,截至目前,组织送法进楼宇、医院、商超、学校等定制服务23场,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2.3万人次,有效避免内部纠纷演变为社会矛盾风险。 分类施策化解风险 矛盾纠纷能否调解成功的前提在于“问”。 在牛市口街道,针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消费纠纷等小微矛盾,由微网格员开展先期调解。微网格员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问清楚矛盾点,多数矛盾就地化解。比如,东四街147号居民因不满垃圾池点位设置产生矛盾纠纷,微网格员走访得知后,召集院落党员、志愿者及时介入、深入交流,协调社区“法律明白人”、楼门栋长配合,最终将矛盾化解在网格。 针对辖区多发的劳资纠纷、物业纠纷,由社区总网格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商家代表、行业志愿者、微网格员以“一对一座谈”“点对点走访”的方式参与调解。 针对复杂矛盾纠纷,由街道主要领导牵头,拟制网格治理清单,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攻坚任务。在某超大小区复杂纠纷中,街道主要领导会同行业部门网格、物业公司网格、社区网格,通过走访、座谈、专题会等方式抽丝剥茧,梳理各类群体利益诉求,形成差异化调处方案,化解该小区矛盾纠纷隐患。 追踪问效“切”入民生 为确保纠纷“存量、增量”双下降,牛市口街道矛盾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以下简称协调中心)对每日网格矛盾纠纷情况进行追踪,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到期未办结、承办和协办推诿扯皮、两次以上重复投诉的情况进行督导,并协同街道纪工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 在街道周例会上,协调中心通报一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情况,将多次未化解的矛盾纠纷纳入清单,逐条分析问题存因、历史渊源、破解症结,建立“红黄蓝”预警机制,倒逼社区、科室、部门、行业联动协调,坚持“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有力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情况发生。 此外,街道建立“事前提示、事中指导、事后回访”工作机制,每月总结经验和不足,在矛盾纠纷受理后3日内,协调中心对业务科室、属地社区办理时限、办理程序、办理结果进行提示;调解过程中,协调中心会同法律顾问对进展情况进行全程指导,防止出现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调解结束后3日内,由网格员回访当事人,全面跟进协议履行进度,以精准细致的服务流程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
|
“微网实格”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
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赋能基层治理
|
|
|
( 2023-09-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马利民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将“微网实格”治理工作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网格员既是信息员,又是宣传员,还是调解员,通过“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助力辖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末端。今年以来,共排查处置各类纠纷隐患530余起,受理调解矛盾纠纷186件,调解成功176件,调解成功率95%。 矛盾隐患无处可藏 4月29日,牛市口街道一心桥社区网格员小张在锦东路356号院走访时,发现有住宅屋顶瓦角突然断裂,屋顶瓦掉落在住户家中,存在安全隐患,随即报告社区。 一心桥社区党委在第一时间对该区域19户平房业主进行劝离搬迁,并及时将危房及居民搬离情况上报街道办事处。街道办立即组织对危房进行封闭打围,严防人员进入危房区域,预防造成连锁安全事故,做好居民群众的安置及情绪安抚工作。 “牛市口街道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为实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通过多年的积累,我们总结出一套‘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其中,‘望’就是辖区网格员、志愿者、楼栋长等通过早收集、快排查、勤走访,摸排隐患,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得到回应。”牛市口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牛市口街道现有社区总网格10个、一般网格150个、微网格561个、专属网格26个、微网格员660名。网格员围绕老旧院落改造、危房腾退、物业纠纷等问题,充分收集微网格和专属网格社情民意,让矛盾隐患无处可藏。 普法宣传深入人心 今年5月,牛市口街道网格员分别到蜀都花园、华成路社区邻里中心、一心战旗红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现场,网格员向社区居民介绍了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知识,并针对居民们的询问进行仔细答疑。 “街道和社区经常来小区开展普法宣传,工作人员讲得很好,特别是电诈类的宣传,对我们非常有用。”蜀都花园居民王大爷说。 “‘闻’就是让老百姓随时都能看见听到,让普法深入人心。”牛市口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网格员会同社区微法庭、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在莲花禁毒教育基地、牛市口戏场子等微阵地开展网格法治小课堂、微网格普法答疑会等活动30余场。 牛市口街道还针对辖区大型商超、学校、医院、楼宇等专属网格矛盾纠纷突出特点制定普法定制化服务,截至目前,组织送法进楼宇、医院、商超、学校等定制服务23场,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2.3万人次,有效避免内部纠纷演变为社会矛盾风险。 分类施策化解风险 矛盾纠纷能否调解成功的前提在于“问”。 在牛市口街道,针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消费纠纷等小微矛盾,由微网格员开展先期调解。微网格员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问清楚矛盾点,多数矛盾就地化解。比如,东四街147号居民因不满垃圾池点位设置产生矛盾纠纷,微网格员走访得知后,召集院落党员、志愿者及时介入、深入交流,协调社区“法律明白人”、楼门栋长配合,最终将矛盾化解在网格。 针对辖区多发的劳资纠纷、物业纠纷,由社区总网格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商家代表、行业志愿者、微网格员以“一对一座谈”“点对点走访”的方式参与调解。 针对复杂矛盾纠纷,由街道主要领导牵头,拟制网格治理清单,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攻坚任务。在某超大小区复杂纠纷中,街道主要领导会同行业部门网格、物业公司网格、社区网格,通过走访、座谈、专题会等方式抽丝剥茧,梳理各类群体利益诉求,形成差异化调处方案,化解该小区矛盾纠纷隐患。 追踪问效“切”入民生 为确保纠纷“存量、增量”双下降,牛市口街道矛盾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以下简称协调中心)对每日网格矛盾纠纷情况进行追踪,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到期未办结、承办和协办推诿扯皮、两次以上重复投诉的情况进行督导,并协同街道纪工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 在街道周例会上,协调中心通报一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情况,将多次未化解的矛盾纠纷纳入清单,逐条分析问题存因、历史渊源、破解症结,建立“红黄蓝”预警机制,倒逼社区、科室、部门、行业联动协调,坚持“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有力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情况发生。 此外,街道建立“事前提示、事中指导、事后回访”工作机制,每月总结经验和不足,在矛盾纠纷受理后3日内,协调中心对业务科室、属地社区办理时限、办理程序、办理结果进行提示;调解过程中,协调中心会同法律顾问对进展情况进行全程指导,防止出现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调解结束后3日内,由网格员回访当事人,全面跟进协议履行进度,以精准细致的服务流程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