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法普法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邮件警告是否可认定为书面警告函?”“公司并购有哪些程序?”“商标侵权如何赔偿?”……面对五花八门的法律咨询,值班律师给出了专业回复。这一场景并非发生在律所,而是发生在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的“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静安地处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域,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既聚集了大批高端商务楼宇,还有连片的老旧居民区。面对不同受众的普法需求,静安区自“八五”普法以来,牢牢把握“国际静安、卓越城区”发展定位,大力弘扬红色法治文化,针对“关键人群”“关键领域”开展“关键普法”,推动“关键治理”,为静安加快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静安区探访“关键普法”的内涵和外延。 传承红色基因 沿江宁路行进至昌平路交叉路口,一幢庄重典雅的石库门建筑引人瞩目,这是新近对外开放的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在即将到来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静安区计划将红色文化教育与网络安全宣传有机结合,向社会公众讲好红色法治故事。 静安区共有革命旧址、遗迹106处,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普法宣传教育奠定了基础。“八五”普法以来,静安区基本实现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并围绕“赓续红色基因”广泛征集、实施法治文化项目。 “我们坚持以红色法治文化的‘关键内涵’润泽基层依法治理,运用好法治文化传播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升普法供给侧和受众侧之间的默契感与融合度,从而大幅提升普法的‘关键效能’。”静安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吕平说。 记者注意到,“八五”普法以来,静安区结合地区实际,把红色法治文化列为“关键文化”推介,围绕“关键内涵”“关键人群”“关键治理”,构建以“关键普法”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发挥普法依法治理的“关键效能”。同时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责任体系,开创与卓越现代化国际城区相匹配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格局。 所谓“关键内涵”,即梳理“八五”普法核心要义,要求法治宣传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两条主线,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所谓“关键对象”,即结合不同普法对象开展精准法治教育,力求普法供给和受众之间高度契合;所谓“关键治理”,即围绕维护社会秩序、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和发展社会事业等四大领域,促进普法与依法治理的有效融合。 分类精准普法 “同学们乘坐公共交通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现在诈骗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怎样才能捂紧自己的钱包呀?” …… 不久前,共和新路街道爱心暑托班迎来一批“特殊”的老师,他们是来自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的“小检徽志愿服务队”,检察官通过简短有趣的小故事向小朋友分享常见的安全隐患和法律知识。据悉,针对不同的“关键对象”定制普法内容,是静安区开展普法工作的常态。 针对作为“关键少数”的国家工作人员,静安区制定区、街镇党政领导干部学法应知应会清单,将法治学习和依法履职纳入干部考核考评,同时通过行政诉讼庭审、旁听、讲评“三合一”活动,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行政应诉的能力水平。 针对广大社区居民的“关键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全面普法,把民法典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解读送到每个人手中,同时积极发挥社区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作用,创新“家庭普法”新模式,激发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针对企业员工、楼宇白领等“关键人群”,静安区积极发挥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法律志愿者服务队作用,开展涉企法律讲座和企业家沙龙,组织律师为企业开办“法治体检”活动;公安机关还积极推进“警企协作守护计划”,开展常态化反诈宣传。 此外,静安区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现从“谁执法谁普法”到“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延伸,创新“共性+个性”的普法“关键清单”制度,实现谁执法谁普法的精准化、多元化和常态化。 创优普法品牌 彭浦新村街道彭五居民区基础设施老旧,六成以上居民为60岁以上老人,停车难、加装电梯难、空巢老人缺乏照料、电信诈骗高发易发等诸多治理难题摆在政府面前。为此,彭浦新村街道聚焦治理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开展“关键普法”,依法推进各项任务,解决民生难题。 静安区以“关键普法”助推“关键治理”,发挥普法在依法治理中的规范保障作用,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维护社会秩序、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发展社会事业,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加强法治社区建设方面,静安区一方面从全区层面推动居民公约等自治章程的规范形成,另一方面开展“领跑善治”项目,抓实“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通过项目化运作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推进行业依法治理方面,静安区围绕“依法治医”开展以涉专业领域、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的普法培训;围绕“依法治校”,从学校章程的规范化建设入手,持续健全依法治校的制度体系,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围绕“依法治企”,常态化开展“法治国企”系列讲座,创新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设立民营企业家法律服务工作站,护航企业健康合规发展。 在深化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方面,静安区挂牌成立“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加强对网络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法治教育。 “在‘八五’普法的前半程,静安始终紧紧围绕中心任务,以人民为中心,锚定建设卓越现代化国际城区的工作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创新普法机制体制、创优普法工作品牌,为静安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助推力,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普法与依法治理的‘关键样本’。”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组长莫亮金说。
|
|
现代化国际城区背后的法治助推力
|
上海静安以“关键普法”推动“关键治理”
|
|
|
( 2023-09-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守法普法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邮件警告是否可认定为书面警告函?”“公司并购有哪些程序?”“商标侵权如何赔偿?”……面对五花八门的法律咨询,值班律师给出了专业回复。这一场景并非发生在律所,而是发生在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的“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 静安地处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域,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既聚集了大批高端商务楼宇,还有连片的老旧居民区。面对不同受众的普法需求,静安区自“八五”普法以来,牢牢把握“国际静安、卓越城区”发展定位,大力弘扬红色法治文化,针对“关键人群”“关键领域”开展“关键普法”,推动“关键治理”,为静安加快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进静安区探访“关键普法”的内涵和外延。 传承红色基因 沿江宁路行进至昌平路交叉路口,一幢庄重典雅的石库门建筑引人瞩目,这是新近对外开放的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在即将到来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静安区计划将红色文化教育与网络安全宣传有机结合,向社会公众讲好红色法治故事。 静安区共有革命旧址、遗迹106处,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普法宣传教育奠定了基础。“八五”普法以来,静安区基本实现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并围绕“赓续红色基因”广泛征集、实施法治文化项目。 “我们坚持以红色法治文化的‘关键内涵’润泽基层依法治理,运用好法治文化传播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升普法供给侧和受众侧之间的默契感与融合度,从而大幅提升普法的‘关键效能’。”静安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吕平说。 记者注意到,“八五”普法以来,静安区结合地区实际,把红色法治文化列为“关键文化”推介,围绕“关键内涵”“关键人群”“关键治理”,构建以“关键普法”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发挥普法依法治理的“关键效能”。同时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责任体系,开创与卓越现代化国际城区相匹配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格局。 所谓“关键内涵”,即梳理“八五”普法核心要义,要求法治宣传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两条主线,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所谓“关键对象”,即结合不同普法对象开展精准法治教育,力求普法供给和受众之间高度契合;所谓“关键治理”,即围绕维护社会秩序、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和发展社会事业等四大领域,促进普法与依法治理的有效融合。 分类精准普法 “同学们乘坐公共交通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现在诈骗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怎样才能捂紧自己的钱包呀?” …… 不久前,共和新路街道爱心暑托班迎来一批“特殊”的老师,他们是来自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的“小检徽志愿服务队”,检察官通过简短有趣的小故事向小朋友分享常见的安全隐患和法律知识。据悉,针对不同的“关键对象”定制普法内容,是静安区开展普法工作的常态。 针对作为“关键少数”的国家工作人员,静安区制定区、街镇党政领导干部学法应知应会清单,将法治学习和依法履职纳入干部考核考评,同时通过行政诉讼庭审、旁听、讲评“三合一”活动,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行政应诉的能力水平。 针对广大社区居民的“关键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全面普法,把民法典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解读送到每个人手中,同时积极发挥社区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作用,创新“家庭普法”新模式,激发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针对企业员工、楼宇白领等“关键人群”,静安区积极发挥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法律志愿者服务队作用,开展涉企法律讲座和企业家沙龙,组织律师为企业开办“法治体检”活动;公安机关还积极推进“警企协作守护计划”,开展常态化反诈宣传。 此外,静安区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现从“谁执法谁普法”到“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延伸,创新“共性+个性”的普法“关键清单”制度,实现谁执法谁普法的精准化、多元化和常态化。 创优普法品牌 彭浦新村街道彭五居民区基础设施老旧,六成以上居民为60岁以上老人,停车难、加装电梯难、空巢老人缺乏照料、电信诈骗高发易发等诸多治理难题摆在政府面前。为此,彭浦新村街道聚焦治理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开展“关键普法”,依法推进各项任务,解决民生难题。 静安区以“关键普法”助推“关键治理”,发挥普法在依法治理中的规范保障作用,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维护社会秩序、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发展社会事业,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加强法治社区建设方面,静安区一方面从全区层面推动居民公约等自治章程的规范形成,另一方面开展“领跑善治”项目,抓实“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通过项目化运作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推进行业依法治理方面,静安区围绕“依法治医”开展以涉专业领域、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的普法培训;围绕“依法治校”,从学校章程的规范化建设入手,持续健全依法治校的制度体系,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围绕“依法治企”,常态化开展“法治国企”系列讲座,创新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设立民营企业家法律服务工作站,护航企业健康合规发展。 在深化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方面,静安区挂牌成立“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加强对网络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法治教育。 “在‘八五’普法的前半程,静安始终紧紧围绕中心任务,以人民为中心,锚定建设卓越现代化国际城区的工作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创新普法机制体制、创优普法工作品牌,为静安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助推力,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普法与依法治理的‘关键样本’。”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组长莫亮金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