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
9 2/9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2023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第三届
“一带一路”仲裁机构高端论坛举办
· 两个人,种收三千亩棉田
· 持续抓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转化 以强劲动能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
·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华章护航添彩
· 图片新闻
· 推进法律服务国际化 提升涉外法治护航力
· 高质量完成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任务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法治基础
· 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 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两个人,种收三千亩棉田

( 2023-09-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尉犁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腹地,是全国重要的高品质细绒棉和优质长绒棉产区,棉花种植面积达100万亩。
  “大家好,我就是完成‘两个人种收3000亩棉田’挑战的艾海鹏,还有一个是我的同事凌磊。”9月1日,尉犁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科技)超级棉田管理者艾海鹏这样介绍自己。
  “我们打造的无人化农场,应用极飞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遥感无人机、农机自驾仪、系列物联设备及智慧农业系统平台,可以提供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艾海鹏边操作无人机演示边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他们正是靠着这样的数字化技术,实施“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完成了3000亩棉田“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的升级和改造。
  2021年4月,艾海鹏和凌磊这两个“90后”来到尉犁县,要完成一项挑战——两个人,完成3000亩棉田从种到收。
  在种地经验丰富的农民看来,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两个人挑战3000亩超级棉田,看看能不能用我们的科技再给农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艾海鹏和凌磊却很兴奋,带着4架无人机、300多套智能设备,在尉犁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开始了挑战。
  在耕地环节,利用遥感无人机和农机自驾仪,解决整地问题;在播种环节,通过农业物联网设备监测环境信息,确认播种时机;在管理环节,利用智能水肥灌溉系统、农业物联网设备、遥感无人机等相关产品与技术,减少各种资源投入;在收割环节,利用遥感无人机和农业无人机,提升采收效率和质量……极飞科技构建的无人化农场智慧管理系统,成功应用到超级棉田。
  当年,尽管发生了多次风灾,土地肥力也还没有调节好,但两人管理的3000亩棉田,平均亩产量仍然达到254公斤,超过全疆平均水平。
  2022年,“90后”湖南女生莫晓钰尝试挑战500亩棉花地,这是她第一次种地,在艾海鹏的指导下,莫晓钰使用超级棉田的模式进行管理,以此来验证超级棉田模式的可复制性。当年10月底,棉花丰收,平均亩产达403.6公斤,新棉的马克隆值达到了A级,绒长达到了30毫米左右,意味着棉花质量符合优质标准。
  更加重要的是,相较于周边种棉大户,超级棉田在更少的人力投入之下,还减少了47.3%灌溉用水、18.2%的肥料和33.2%的农药,每亩成本下降了近420元。
  2023年4月,超级棉田进入第三季,艾海鹏介绍说,他们将通过技术的迭代完善,向平均亩产430公斤这一更高目标发起冲击,并打造出一套更加成熟、可复制推广的智慧农业管理模式。同时,与尉犁县的棉花种植大户合作,把超级棉田的无人化种植方案引进周边农场,帮助更多农户降本增效、实现生产转型。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棉花智慧化转型升级,尉犁县积极引进极飞智慧农业系统、惠达科技智慧系统,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基础,架设RTK导航基站9个,覆盖利华农场、中小型家庭农场10个,涉及棉田25万亩,围绕棉花“耕、种、管、收”生产全周期,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等设施,通过对田间出水桩、首部、闸渠的改造,农场水肥灌溉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节约水费250元/亩,肥料利用率提升30%。
  在尉犁县,棉花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在60%以上。随着智能化、信息化农业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尉犁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7%。值得一提的是,无人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并不会让农民因此失业,恰恰相反,许多棉农流转了土地,或创业或务工,不再被土地束缚,收入因此变得更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