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通讯员 尚永江 汤积飞
8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苏桥镇大罗村村民秦德新走进镇政府,反映石村村民非法挖沟,严重损害本村权益。接访人秦启泷热情接待,一边安抚他,一边安排调解事宜,令他既满意又感动。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永福县恪守群众利益无小事,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形成“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初访、息诉在县域、服务在延伸”的信访新生态。通过抓实源头治理,该县信访量从2017年2166人次下降至2022年484人次,进京访、赴邕访2022年均为零,先后获评全国、全区信访工作“三无县”,群众幸福感逐年提升。 下沉通民意 某小区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导致200多户业主无法办理不动产产权证,业主多次集体信访。包案县领导深入一线摸实情,了解业主诉求,召集相关单位商讨对策,今年6月成功为业主办证,从而息访。 为防止出现民声民意被“过滤”“截留”或办而不实等问题,永福县形成民意接收、源头处置、回访服务的全程跟踪督办互动闭环,坚持下情上传从入口破题,变“要我接”为“我要接”;领导下访到源头发力,变“迎进来”为“走出去”;以点带面建机制保障,变“抓治标”为“重治本”。 领导往下沉,问题往上浮。永福县推行“接访圩日”模式,提前公告,随机接访。各乡镇逢圩日都有1名县领导或乡镇领导到圩场人员聚集地面对面接待群众,原汁原味了解民声民意,及时掌握问题并研究对策。 永福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听取信访工作专项报告,对涉及全局性重大问题专题研究化解。乡镇干部每周深入联系村(社区)不少于两天,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每月召开有党员代表、“五老”人员代表参加的民情恳谈会,收集意见建议,化解群众心里疙瘩。今年以来,全县领导下访收集问题72个,把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幸福事。 析微解民怨 2022年,在化解一起两县交界涉及15个村屯2100人的土地权属纠纷时,永福县法律工作专班作为“主攻手”,找准问题症结精准发力,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针对多元化信访诉求,永福县以差异思维调整调解思路,以精准施策推动信访化解,坚持初访及时调,守好“首防线”。县领导工作日轮流值班接访,接件24小时内见面核实,避免群众不知进度而再访。同时,实行“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到“吹哨”属地共研共商,将大部分初信初访化解于萌芽,今年以来初次信访同比下降22.22%,一次性化解率达96.72%。 积案包案调,拨出“铁钉子”。永福县落实信访积案县领导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稳控管理、包督办化解、包跟踪服务“五包”责任制,推行一名包案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名专职负责人、一套化解方案、一套应对机制、一套专案档案的“六个一”专班模式,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限期办理、对账销号,今年中央联席办交办的11件信访积案均办结。 涉稳联合调,啃下“硬骨头”。永福县对涉稳信访事项实行“双专班”化解,政法单位骨干组成的法律工作专班负责固定证据、提出法律结论、释法教育稳控等,属事部门化解工作专班负责查明事实、提供政策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等。 为增强针对性,永福县还构建“网格+信访”工作平台,组织村干部、网格员等开展常态化排查,2022年以来收集共性问题300多个,线上化解矛盾纠纷180多起,诉前化解率同比上升21.9%。 法治纾民困 罗锦镇群众林某向信访部门反映,多年前的一笔补偿款一直没有到位。相关部门当即组织核实,今年6月又深入林某家,对其合理诉求解决到位,对不合理的说明政策法规,并给他家提供了一次性困难补助。林某当即承诺息访,此后回访他表示满意。 案结事了不是终点,群众满意才是目的。永福县探索构建“专业引导+跟踪回访+宣传教育”阶梯式巩固工作机制,坚持多元共治,对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让群众“事心双解”,变“问题清单”为“满意清单”。 永福县聘请5名公益律师参与信访化解,做好政策法规宣讲解读,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与广西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柳州监狱心理咨询专家团队合作,对积案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 此外,永福县调解人员履行回访责任,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综合配套情感疏导、履约引导、法治辅导等服务,推动165份调解协议得以履行。同时,注重宣传教育,把信访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八五”普法。

|
|
源头预防初访化解县域息诉服务延伸
|
广西永福努力打造信访新生态
|
|
|
( 2023-08-3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通讯员 尚永江 汤积飞
8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苏桥镇大罗村村民秦德新走进镇政府,反映石村村民非法挖沟,严重损害本村权益。接访人秦启泷热情接待,一边安抚他,一边安排调解事宜,令他既满意又感动。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永福县恪守群众利益无小事,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形成“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初访、息诉在县域、服务在延伸”的信访新生态。通过抓实源头治理,该县信访量从2017年2166人次下降至2022年484人次,进京访、赴邕访2022年均为零,先后获评全国、全区信访工作“三无县”,群众幸福感逐年提升。 下沉通民意 某小区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导致200多户业主无法办理不动产产权证,业主多次集体信访。包案县领导深入一线摸实情,了解业主诉求,召集相关单位商讨对策,今年6月成功为业主办证,从而息访。 为防止出现民声民意被“过滤”“截留”或办而不实等问题,永福县形成民意接收、源头处置、回访服务的全程跟踪督办互动闭环,坚持下情上传从入口破题,变“要我接”为“我要接”;领导下访到源头发力,变“迎进来”为“走出去”;以点带面建机制保障,变“抓治标”为“重治本”。 领导往下沉,问题往上浮。永福县推行“接访圩日”模式,提前公告,随机接访。各乡镇逢圩日都有1名县领导或乡镇领导到圩场人员聚集地面对面接待群众,原汁原味了解民声民意,及时掌握问题并研究对策。 永福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听取信访工作专项报告,对涉及全局性重大问题专题研究化解。乡镇干部每周深入联系村(社区)不少于两天,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每月召开有党员代表、“五老”人员代表参加的民情恳谈会,收集意见建议,化解群众心里疙瘩。今年以来,全县领导下访收集问题72个,把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幸福事。 析微解民怨 2022年,在化解一起两县交界涉及15个村屯2100人的土地权属纠纷时,永福县法律工作专班作为“主攻手”,找准问题症结精准发力,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针对多元化信访诉求,永福县以差异思维调整调解思路,以精准施策推动信访化解,坚持初访及时调,守好“首防线”。县领导工作日轮流值班接访,接件24小时内见面核实,避免群众不知进度而再访。同时,实行“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到“吹哨”属地共研共商,将大部分初信初访化解于萌芽,今年以来初次信访同比下降22.22%,一次性化解率达96.72%。 积案包案调,拨出“铁钉子”。永福县落实信访积案县领导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稳控管理、包督办化解、包跟踪服务“五包”责任制,推行一名包案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名专职负责人、一套化解方案、一套应对机制、一套专案档案的“六个一”专班模式,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限期办理、对账销号,今年中央联席办交办的11件信访积案均办结。 涉稳联合调,啃下“硬骨头”。永福县对涉稳信访事项实行“双专班”化解,政法单位骨干组成的法律工作专班负责固定证据、提出法律结论、释法教育稳控等,属事部门化解工作专班负责查明事实、提供政策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等。 为增强针对性,永福县还构建“网格+信访”工作平台,组织村干部、网格员等开展常态化排查,2022年以来收集共性问题300多个,线上化解矛盾纠纷180多起,诉前化解率同比上升21.9%。 法治纾民困 罗锦镇群众林某向信访部门反映,多年前的一笔补偿款一直没有到位。相关部门当即组织核实,今年6月又深入林某家,对其合理诉求解决到位,对不合理的说明政策法规,并给他家提供了一次性困难补助。林某当即承诺息访,此后回访他表示满意。 案结事了不是终点,群众满意才是目的。永福县探索构建“专业引导+跟踪回访+宣传教育”阶梯式巩固工作机制,坚持多元共治,对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让群众“事心双解”,变“问题清单”为“满意清单”。 永福县聘请5名公益律师参与信访化解,做好政策法规宣讲解读,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与广西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柳州监狱心理咨询专家团队合作,对积案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 此外,永福县调解人员履行回访责任,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综合配套情感疏导、履约引导、法治辅导等服务,推动165份调解协议得以履行。同时,注重宣传教育,把信访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八五”普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