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社会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各地残疾预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 营销新模式应严守法律红线保障消费者权益
· 前期筹备组织工作已高质量完成
· 持续推动打击养老服务诈骗工作
· 突出临床用药需求填补用药空白
· 促进企业提振信心增强经营活力
· 截至6月底持卡人数达13.74亿人
· 已有50余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目录

预防先天残疾 守护美好未来
各地残疾预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 2023-08-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8月25日,黑龙江省泰来县残联开展“预防先天残疾,守护美好未来”主题宣传活动。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文/图

  今年8月25日是第七个残疾预防日,主题为“预防先天残疾,守护美好未来”。
  8月23日,中国残联在京举行第七个残疾预防日新闻发布会。中国残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妇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国残疾预防工作相关情况。
  “全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3.5%,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达98.1%、97.1%,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3%”“40.7万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800余万名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推动残疾预防知识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疾病致残、伤害致残以及促进残疾康复服务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行动计划》明确的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良好。
继续推进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降至历史最低,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妇幼健康服务更加公平可及。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说,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解决孕产妇在就诊分娩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保障广大孕产妇安全舒适分娩。
  在安全保障方面,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巩固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聚焦危急重症救治水平和妇幼专科服务等能力提升,持续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全力保障每一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在服务改善方面,加强母婴友好医院建设,聚焦群众满意度提升,完善产科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努力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推进全面预约诊疗,加强高品质、普惠性产科床位设置,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切实改善产科住院条件。进一步推进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促进安全舒适分娩,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提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2022年年底,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联合开展为期三年的“精康融合行动”。“精康融合行动”提出,开展服务体系建设布局优化、畅通治疗与康复转介、开展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开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可持续发展保障、开展服务支撑体系优化等六方面行动。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朱玉军介绍说,截至2023年7月底,全国共设2300多个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机构,17个省份出台“精康融合行动”省级实施办法。目前,民政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国家资源共享与转介服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转介服务,打通医康循环,提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水平。
  朱玉军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统筹各类服务场地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切实增加服务供给,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规范评估和登记转介服务管理,整合形成全国统一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国家转介服务信息平台,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的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增强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科普完善心理援助热线功能
  当前,许多家长存在“育儿焦虑”,容易由此引发相关心理疾病。在《行动计划》中,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和精神疾病防治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全国妇联宣传部教育文化处处长费丽萍介绍说, 在面向家长加强社会心理服务方面,全国妇联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加强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普及。全国妇联用好线上线下平台,制作播出《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0-3岁婴幼儿期儿童心理健康》《3-6岁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6-12岁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调适》等家庭教育公开课,帮助家长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掌握科学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同时,推进各级妇联组织用好41万个城乡社区家长学校、297个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帮助家长提升预防、发现、干预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
  完善心理援助热线功能。全国妇联在12338妇女权益保护公益服务热线建设中,加强心理援助功能,动员组织专家、社会力量和巾帼志愿者,为不同需求的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及干预服务,有效预防心理疾病发生。为持续做好这项工作,全国妇联还在热线的抽查工作中,把心理服务作为专门内容,督促提升服务水平,保证热线接通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面对面指导服务。全国妇联组织专家医师团队,赴甘肃、贵州、青海等5省区的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关爱女性健康中国行”活动,为近50万人次妇女群众送去心理健康等科学知识和有效服务。在“健康中国母亲行动”活动中,开展2.1万余场丰富活动,带动超1980万人次妇女和家庭成员,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好心理健康等科学知识。
各地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做好残疾儿童康复,对预防先天残疾有重要作用。
  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胡向阳介绍说,康复是改善残疾儿童功能,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符合条件的0岁至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实施康复救助。
  《意见》印发以来,中国残联会同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积极指导、推动各地贯彻落实。当前,全国所有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出台本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立、实施以来,受益残疾儿童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至2022年累计救助残疾儿童近144.6万人次。今年1月至7月,全国已有31.8万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比去年同期增加18.2%。与此同时,全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已达9000余家。为优化救助经办服务,中国残联搭建了全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信息管理系统,方便残疾儿童家长线上申请康复救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