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北京8月18日讯 记者廉颖婷 今天,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介绍会在京举行。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我国建成了功能完善、性能国际先进的国家太空实验室研究平台,学科覆盖全面。 林西强表示,在空间站规划和建造期,中国载人航天研制部署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设施。通过持续滚动开展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目前,国家太空实验室已正式运行,空间应用有序展开、成果频现。 “我们建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近地空间科学与应用体系。”林西强说,中国空间站舱内25个科学实验机柜与一系列舱外设施接口,能够支持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天文与天体物理等诸多学科方向的研究与应用,每一个实验柜或舱外设施都可以说是一个综合实验室。此外,构建起空间站应用专家体系,建立了由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专家委员会、各领域专家组和科学讨论组组成的层次化专家组织架构。 截至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安排在轨实施了110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领域,获得原始实验数据近100TB,下行近300个实验样品,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

|
|
我国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研究平台
|
|
|
|
( 2023-08-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本报北京8月18日讯 记者廉颖婷 今天,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介绍会在京举行。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我国建成了功能完善、性能国际先进的国家太空实验室研究平台,学科覆盖全面。 林西强表示,在空间站规划和建造期,中国载人航天研制部署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设施。通过持续滚动开展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目前,国家太空实验室已正式运行,空间应用有序展开、成果频现。 “我们建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近地空间科学与应用体系。”林西强说,中国空间站舱内25个科学实验机柜与一系列舱外设施接口,能够支持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天文与天体物理等诸多学科方向的研究与应用,每一个实验柜或舱外设施都可以说是一个综合实验室。此外,构建起空间站应用专家体系,建立了由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专家委员会、各领域专家组和科学讨论组组成的层次化专家组织架构。 截至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安排在轨实施了110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领域,获得原始实验数据近100TB,下行近300个实验样品,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