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经济法治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上半年累计检查涉嫌虚开骗税企业7.75万户
· 山东凝心聚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新篇章
· “智慧国资 数字央企”助力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

乡村美 产业兴 腰包鼓 生活有奔头
山东凝心聚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新篇章

( 2023-08-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经济法治
  图为近日在山东省乐陵市杨安镇共享产业园内,山东华百邻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两名工作人员正在直播间里销售调味品。 本报记者 梁平妮 摄
  □ 本报记者 梁平妮 周芬棉

  从此前房屋破败的“空心村”,到如今举村搬迁至离家不远的三合新村,实现村民土地流转有“租金”、房屋入股有“股金”、入园就业有“薪金”、干得好有“奖金”,山东省邹城市大束镇大洪沟村村民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变化源于大洪沟村探索“社会资本+乡村振兴合伙人”促进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大洪沟村引入社会资本,将闲置房屋、宅基地等“沉睡”资源盘活,创新打造成高端民宿、乡风礼堂、大师创作工坊等,形成产业孵化、研学体验、民俗旅游、文化创意等多元业态,昔日的小山村俨然已成为乡创产业园。
  “如今,我们有土地流转的费用,有工资,还有年底的分红,一年下来,比过去种地能多赚四五万元。”村民王玉娥在村里的民宿工作,其负责的民宿房屋正是她之前的老屋。在王玉娥看来,这就是村民们想要的好日子。
  乡村美起来、产业兴起来、腰包鼓起来,老百姓的生活有奔头。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山东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山东坚决扛牢农业大省责任,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五级书记抓振兴,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着力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弘扬文明之风、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提档升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色越来越足。
五级书记齐抓振兴
  “有女莫嫁西墙峪,光有大山没有地。”临沂市沂水县西墙峪村是典型的沂蒙山区传统村落,四面环山,风景优美,也是远近闻名的抗日堡垒村,有着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然而受困于独特的地形地貌,这里多年来闭塞贫穷。
  2019年,“90后”大学生女兵王成成退伍后来到这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几年来,立足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优势,王成成带领村民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如今,通过“红绿结合”,这个传统山区村落迎来美丽蝶变,村民也尝到增收的甜头,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
  就在前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话》栏目选择了西墙峪村——来自山东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共71位书记齐聚这里,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展开探讨。“我们五级书记继续把乡村振兴这项工作做好,所以我们身上都有担子,都有责任。”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对话现场说。
  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色更足。近年来,山东省在推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搭建制度框架、探索路径模式、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积极作为,乡村振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如,制定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实施细则,明确各级书记肩负的职责,同时重激励、严考核,让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有压力、更有动力,从而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全面发展。同时,强化法治保障,出台《山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结合山东特色,做出切实有效的制度设计。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记者来到位于菏泽市巨野县的洪庙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时,36岁的村民桂怀芳身着一袭红色汉服,正在绘制工笔画作品《国色天香春满园》。这幅长约10米、宽约80厘米的画作,将为桂怀芳带来4000元的收入。桂怀芳微笑着说,在家门口从事工笔画工作,既能照顾家庭,还能通过画画增加收入。
  农忙时耕地、农闲时作画,依托“工笔牡丹画”这块金字招牌,巨野县1.1万余名画工笔牡丹画的农民画师们用画笔绘出致富路。
  对于菏泽市来说,牡丹是最亮丽的名片,牡丹产业则成为其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菏泽市培育16家牡丹深加工企业,设立了20家科研机构,开发出260多种产品,从食品到保健品、化妆品,再到工笔画、鲁锦、雕刻、刺绣等文创艺术品,推动牡丹产业从单一的种植观赏到“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实现从“一朵花”到整个牡丹产业链的“蝶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山东立足资源禀赋,做好特色文章,实现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不少农民吃上“文化饭”“旅游饭”“分红饭”,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曹县汉服产业形成集原创研发、设计制作、裁剪打版、绣花印花、辅料辅具、展演展示、网络营销等完整的产业链,现有汉服上下游企业2186家,网店12797个,汉服从业者接近10万人。
  蒙阴县聚焦蜜桃这一“土特产”,蜜桃种植面积71万亩,农民80%的收入来自蜜桃产业。
  德州市加快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做大做强“德州扒鸡”“乐陵金丝小枣”“乐陵杨安镇调味品”等优势特色产业。
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天天像过年。”说起生活的变化,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居民胡学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杨庙社区是为改善黄河原蓄滞洪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新型社区,覆盖沿黄河大坝11个房台村。此前,因居住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治理服务滞后,群众搬迁改造愿望迫切。为顺应群众期盼,市、区两级实施房台村搬迁改造,并推动治理、服务、产业等融合发展,让居民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如今,杨庙社区通过采取为常住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设幸福食堂、在社区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平台等多举措,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力解群众急难愁盼,让村民真受益、得实惠。
  热心肠的胡学来,退休了就想着为社区做些事情。在社区警务室的主导下,胡学来和其他老人成立了一支15人的老骥巡防队,不仅负责调解居民纠纷、定期去黄河边开展防溺水志愿服务,还不时给社区居民开展反诈、普法宣传,让村民们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传递信用正能量 筑梦美德院东头”“扬信用之帆 筑美德之舟”……走进沂水县院东头镇四门洞村,美德信用理念“抬头可见”、深入人心。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萤火虫水洞”所在地,四门洞村坚持“景区村中建,村在景区中”理念,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将美德信用建设融入日常,探索延伸“美德信用+”模式,切实用美德小积分夯实村庄文明发展之路。
  近年来,山东省各地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树美德健康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齐鲁乡村文明新风尚。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2500多个。全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加大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完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扶机制,带动更多资源力量下沉,乡村治理持续向好,一幅幅环境美、产业兴、村民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铺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