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
|
|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见习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韦海峰 4月26日,广西河池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展示中心在河池市宜州区人民法院正式揭牌启用。这是广西法院首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展示中心,是一个集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典型案例示范、在线调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河池法院立足当地实际,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助力品牌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强保护 注重调判结合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巴马丽琅”系列天然矿泉水是广西知名商标。2020年,巴马丽琅公司发现巴马某水业有限公司、巴马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巴马景泉”包装饮用水外包装、瓶身设计等均与其生产的“巴马丽琅”天然矿泉水高度相似,会被误认为是“巴马丽琅”的产品或者与该公司有特定关系,其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遂诉至法院。 案件经过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均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法院依法判定巴马某水业有限公司、巴马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赔偿巴马丽琅公司经济损失45万元。 为充分发挥司法保护职能,推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河池法院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的审判原则。 据了解,2022年,河池市两级法院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10件,其中撤诉、调解62件,调撤率达56.8%。 抓源头 强化法治宣传 长期以来,由于河池经济社会发展原因,知识产权案件一直不多,但2021年却一改往年景象,知识产权诉讼激增,河池中院新收民事知识产权案件267件,同比增长853.57%。 这些知识产权案件多数以商标权、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为主,案件中的很多被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既不知侵权,亦不知抗辩,“不知权、不知法”现象严重。 “在司法实践中,案件激增还得抽丝剥茧去探寻引发案件的缘由,诉源治理也适用于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河池中院民三庭负责人黄忠任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必须看到其中的痛点,兼顾各市场主体间的公正合理保护就一定要破除知识产权侵权的被动闭环,既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又要关注到侵权主体,正确引导,平衡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 针对以KTV为主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河池中院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约谈会,召集市区KTV经营者座谈交流,引导其正确认识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强化诉源治理。 此外,河池中院召开“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共创良好营商环境”交流座谈会,召集人大、政协、市场监督管理局及作为基层经销商的个体工商户参会交流探讨,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同时,该院还开展“法官送法进企业”等“法律五进”活动,法官上门问需,从源头上提高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体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经过大力普法,2022年,河池市两级法院新收民事知识产权一审案件93件,同比大幅下降,成效明显。 促改革 优化管辖机制 为有效应对知识产权案件增长趋势,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管辖制度,2022年4月26日,河池中院公布知识产权管辖变更相关情况,明确自2022年5月1日起,由河池市宜州区人民法院审理河池市辖区内除级别管辖、专属管辖外且诉讼标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 “自承担知识产权管辖改革重任以来,宜州法院迅速成立了知识产权‘三合一’专业化审判团队,组建起一支包含民事、刑事、行政员额法官4名、法官助理1名的审判团队,团队审判能力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宜州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韦宜萍介绍说。 在审判团队的努力下,2022年5月至今年6月,宜州区法院共受理民事知识产权一审案件110件,结案104件,其中调撤78件,自动履行金额达64万元。 两年来,河池市两级法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质效,陆续发布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提升了当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河池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邓诗中表示:“要正视当前河池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标先进,靶向发力,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奋力开创河池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局面。”
|
河池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
以法治力量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
|
|
|
( 2023-08-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见习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韦海峰 4月26日,广西河池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展示中心在河池市宜州区人民法院正式揭牌启用。这是广西法院首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展示中心,是一个集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典型案例示范、在线调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河池法院立足当地实际,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助力品牌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强保护 注重调判结合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巴马丽琅”系列天然矿泉水是广西知名商标。2020年,巴马丽琅公司发现巴马某水业有限公司、巴马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巴马景泉”包装饮用水外包装、瓶身设计等均与其生产的“巴马丽琅”天然矿泉水高度相似,会被误认为是“巴马丽琅”的产品或者与该公司有特定关系,其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遂诉至法院。 案件经过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均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法院依法判定巴马某水业有限公司、巴马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赔偿巴马丽琅公司经济损失45万元。 为充分发挥司法保护职能,推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河池法院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的审判原则。 据了解,2022年,河池市两级法院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10件,其中撤诉、调解62件,调撤率达56.8%。 抓源头 强化法治宣传 长期以来,由于河池经济社会发展原因,知识产权案件一直不多,但2021年却一改往年景象,知识产权诉讼激增,河池中院新收民事知识产权案件267件,同比增长853.57%。 这些知识产权案件多数以商标权、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为主,案件中的很多被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既不知侵权,亦不知抗辩,“不知权、不知法”现象严重。 “在司法实践中,案件激增还得抽丝剥茧去探寻引发案件的缘由,诉源治理也适用于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河池中院民三庭负责人黄忠任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必须看到其中的痛点,兼顾各市场主体间的公正合理保护就一定要破除知识产权侵权的被动闭环,既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又要关注到侵权主体,正确引导,平衡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 针对以KTV为主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河池中院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约谈会,召集市区KTV经营者座谈交流,引导其正确认识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强化诉源治理。 此外,河池中院召开“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共创良好营商环境”交流座谈会,召集人大、政协、市场监督管理局及作为基层经销商的个体工商户参会交流探讨,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同时,该院还开展“法官送法进企业”等“法律五进”活动,法官上门问需,从源头上提高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体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经过大力普法,2022年,河池市两级法院新收民事知识产权一审案件93件,同比大幅下降,成效明显。 促改革 优化管辖机制 为有效应对知识产权案件增长趋势,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管辖制度,2022年4月26日,河池中院公布知识产权管辖变更相关情况,明确自2022年5月1日起,由河池市宜州区人民法院审理河池市辖区内除级别管辖、专属管辖外且诉讼标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 “自承担知识产权管辖改革重任以来,宜州法院迅速成立了知识产权‘三合一’专业化审判团队,组建起一支包含民事、刑事、行政员额法官4名、法官助理1名的审判团队,团队审判能力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宜州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韦宜萍介绍说。 在审判团队的努力下,2022年5月至今年6月,宜州区法院共受理民事知识产权一审案件110件,结案104件,其中调撤78件,自动履行金额达64万元。 两年来,河池市两级法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质效,陆续发布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提升了当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河池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邓诗中表示:“要正视当前河池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标先进,靶向发力,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奋力开创河池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局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