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13 3/13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和合无讼”让更多纠纷萌芽消诉前解
· 构建协同“护塔”水生态保护格局
· 于田708名未保员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全覆盖全方位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
· 江西“映山红”戒毒服务团成立
· 江苏所校共建成立禁毒宣传青春联盟
· 图片新闻
· 年均化解道交事故纠纷案件逾千件

道交一体化纠纷处理“甘井子模式”高效便捷解纷
年均化解道交事故纠纷案件逾千件

( 2023-06-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韩宇

  去年5月,辽宁大连市民王某被曾某驾驶的小轿车撞伤,住院治疗花费了大量医药费。今年1月,王某来到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曾某和保险公司赔偿。在甘井子区法院交通事故法庭诉调对接中心,经过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保险公司以及鉴定机构积极配合,仅用3个月时间不仅完成鉴定程序,还促成原、被告三方达成调解协议。
  高效的办事流程得益于甘井子区法院打造的“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多种职能协调联动、一个平台综合服务”的道交一体化纠纷处理“甘井子模式”。仅2022年,两名员额法官一年处理交通事故纠纷1314起;760件案件诉前化解并履行;综合调解率达80%,结案率99%;两万起交通事故进入诉讼阶段仅559件。
高质效处理道交纠纷
  长期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呈现出案件数量大、审理周期长、调解率低、服判息诉难、信访案件多等特点。为妥善处理好这类案件,由甘井子区法院牵头,会同区交警大队共同探索建立甘井子区道路交通事故诉调对接模式,于2017年9月,率先在全市成立甘井子区道路交通事故诉调对接中心(中心设在甘井子区交警大队),并将交通事故审判庭整体迁入该中心,同时联合甘井子区交警大队和大连保险协会,建立道交纠纷解决一体化平台。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甘井子区法院在道交纠纷多元化解领域摸索出许多有益经验,横向打破部门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壁垒,纵向无缝衔接纠纷处理的各个环节,形成调解前置、类案同判、数据共享、标准统一、公开透明、智能高效的“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新模式。
  2018年以来,甘井子区法院交通事故法庭年均化解道交事故纠纷案件1150余件,其中进入诉讼程序的470余件,诉中调解230余件,年均结案率97%,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也由100余天降至48天。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工作中,甘井子区法院坚持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出发点,有效整合部门职能和社会资源,法院、交警、保险等部门共驻诉调对接中心,一站式集中统一办公,实现各方职能的无缝对接、优势互补、协调联动。
  甘井子区法院交通事故法庭诉调对接中心设有法律服务、保险服务、调解服务、诉讼服务等窗口,为当事群众提供从责任认定、保险理赔、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鉴定、行业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到民事诉讼、诉讼保全、立案审判等服务事项,涵盖道交纠纷处理涉及的全部内容,实现全流程集中办理、快速处理,有效避免了当事人多头奔波、耗时耗力,降低了维权成本,提高了当事群众的满意度。
统一区域性赔偿标准
  “我认为,这项工作机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统一了赔偿标准,法院的公信力在矛盾化解中起到很大作用。没有中间环节赚差价,直接让老百姓拿到赔偿,有效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希望全市都能统一标准,让更多交通事故纠纷当事人得到实惠。”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公司理赔经理王永华说。
  以往道交纠纷难以化解的重要原因是实际理赔数额与当事人预期差距较大,保险公司之间理赔标准不一。为解决这一难题,甘井子区法院积极争取保险机构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实现赔偿标准的统一和公开透明。该项举措既统一了法院裁判尺度,固化了当事人的理赔预期,促使当事人回归理性,促进矛盾纠纷快速化解,又有效打击了诉讼“黄牛”,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
  为了进一步压缩道交纠纷案件审理周期,甘井子区法院将原本起诉后才进行的司法鉴定程序置于诉前,并以制度形式规范流程,加快司法鉴定进度,缩短了案件审理周期,也促进了诉前调解工作的开展。
  “我们将继续完善中心建设,对标发达地区,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真正将诉源治理落到实处。”甘井子区法院副院长李海东说,甘井子区法院将积极顺应数字化改革浪潮,改进、完善工作机制,用技术创新应用带动法庭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公正、更透明、更高效的司法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