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周晨卉 王雨薇 “太感谢你们了,我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睡个好觉了。”在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办公室里,一家企业的负责人紧紧握着经侦大队大队长张锋的手,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 前几天,嵊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收到“企情日记”系统平台下发的一条红色预警,了解到该企业在即将上市紧要关头遭遇网络舆论危机,随即展开调查,启动应急联合处置预案,连夜奔赴900公里,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嵊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章晓东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嵊州市公安局全面优化护企优商举措,以“企情日记”为载体,不断拓宽“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全力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积极贡献公安力量。 知企有方连企心 嵊州公安始终坚持群众工作路线,全面了解企情企需,实现底数清、动态明,下好知企助企的“先手棋”。 “时代在发展,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动态调整的,我们建立‘企情日记’,因时制宜真正深入一线,去听、去想、去干,不断优化完善助企惠企措施。”张锋对此深有感触。 为了更好地收集企情企需,实现企情“闭环式”流转,形成“企情日记”一本账,嵊州公安全面构建“人工线下跑+信息线上走”的企情采录感知网。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企情日记”系统平台通过企业自主申报、驻企服务员走访录入,抓取实时舆情、12345市长热线、110警情等数据,主动收集涉企信息。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根据企情多少实时自动预警。其中,公安职责范围的企情由相关职能部门或属地派出所处置,非公安职责范围的通过“枫桥式”协同治理平台流转责任部门处置,并建立盯办反馈机制。而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复杂企情则建立会商机制,搭建警企会客厅等线下平台,召集相关部门协商处置,致力实现服务企业“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安企有道解企忧 “企业想要打造并维护一个优良品牌很不容易,我们面临的更多是‘网络敲诈’‘用户敲诈’等新型侵害方式,急需公安机关协助。” “嵊州的企业以厨电、服装等为主,在知识产权与商标专利保护方面需要公安机关发挥更大作用,一旦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出现,后果不堪设想。”在不久前由嵊州市公安局举办的“与企同心、与企同行”共建最优营商环境警企交流会上,与会企业家纷纷表露心声。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嵊州市公安局在经济开发区打造了嵊州首个集接待咨询、会商研判、座谈交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警企联络实体阵地“警企会客厅”,构建以浦口派出所为涉企警情重要收集端口,全市各警企联络室为支点的阵地网络,作为“企情日记”实体化运行模块,负责“企情日记”整体运行事项的实体盯办。 近日,在警企会客厅洽谈会商时,嵊州市公安局注意到,嵊州甘霖镇吴某在某电商网站上开设的一家店铺中,疑似销售假冒著名运动品牌注册商标商品。经过前期缜密摸排、研判和制订详细抓捕计划,嵊州警方抽调骨干警力赶赴广东集中收网,一举捣毁生产窝点4处,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查封网络销售店铺8家,依法扣押运动服饰、商标等物品2.3万余件,冻结涉案资金1000余万元。 “企情日记”以警企会客厅为触角,由公安主导,对接相关部门、律师常态入驻,综合执法、市场监督、税务、行业协会等部门轮流入驻,实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今年以来,主动走访企业9000余家次,征得护企优商意见126条,收集“企情”659条,处置“企情”650条,办结率98.7%,企业满意度99.1%,受到本地企业一致好评。 助企有力护企行 公安机关的服务只有比企业的需求更向前一步,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为进一步实现助企措施提档升级,嵊州公安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深化惠企举措,先后将公安机关的174项民生事项纳入“一窗通办”,推行工作日值班、错时工作、延时服务;在行政审批中心开设涉企紧急办事“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快速办理事项110余件;组建16支126人的“顺风服务队”和185个村级、驻企代办点,帮助企业代跑、代办各类政务事项2100余件;在云南昆明、广西南宁等地设立3家嵊商警务联络室,通过常态联络、协作会晤,解决在外嵊商企业发展难题。 近日,本地企业的一名外籍人才工作签证即将到期,办理居留许可遇到困难,便通过“企情日记”线上平台申报情况。嵊州市公安局收到推送后立即流转至出入境管理大队,主动联系市委相关部门,了解到原来是向科技局申请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时,系统发生故障,导致办证时间延长,未能及时向出入境管理部门申办居留许可。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立即与相关部门沟通该情况,为其出具情况说明,妥善解决了企业及员工的需求。 嵊州公安聚焦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以执法公信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涉企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持续开展涉企“挂案”清理与违规使用冻结措施专项治理,同时大力推行“首违不罚”“减责免罚”等柔性执法活动,真正用司法“温度”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
|
嵊州公安“企情日记”护企优商
|
|
|
|
( 2023-06-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周晨卉 王雨薇 “太感谢你们了,我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睡个好觉了。”在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办公室里,一家企业的负责人紧紧握着经侦大队大队长张锋的手,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 前几天,嵊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收到“企情日记”系统平台下发的一条红色预警,了解到该企业在即将上市紧要关头遭遇网络舆论危机,随即展开调查,启动应急联合处置预案,连夜奔赴900公里,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嵊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章晓东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嵊州市公安局全面优化护企优商举措,以“企情日记”为载体,不断拓宽“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全力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积极贡献公安力量。 知企有方连企心 嵊州公安始终坚持群众工作路线,全面了解企情企需,实现底数清、动态明,下好知企助企的“先手棋”。 “时代在发展,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动态调整的,我们建立‘企情日记’,因时制宜真正深入一线,去听、去想、去干,不断优化完善助企惠企措施。”张锋对此深有感触。 为了更好地收集企情企需,实现企情“闭环式”流转,形成“企情日记”一本账,嵊州公安全面构建“人工线下跑+信息线上走”的企情采录感知网。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企情日记”系统平台通过企业自主申报、驻企服务员走访录入,抓取实时舆情、12345市长热线、110警情等数据,主动收集涉企信息。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根据企情多少实时自动预警。其中,公安职责范围的企情由相关职能部门或属地派出所处置,非公安职责范围的通过“枫桥式”协同治理平台流转责任部门处置,并建立盯办反馈机制。而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复杂企情则建立会商机制,搭建警企会客厅等线下平台,召集相关部门协商处置,致力实现服务企业“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安企有道解企忧 “企业想要打造并维护一个优良品牌很不容易,我们面临的更多是‘网络敲诈’‘用户敲诈’等新型侵害方式,急需公安机关协助。” “嵊州的企业以厨电、服装等为主,在知识产权与商标专利保护方面需要公安机关发挥更大作用,一旦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出现,后果不堪设想。”在不久前由嵊州市公安局举办的“与企同心、与企同行”共建最优营商环境警企交流会上,与会企业家纷纷表露心声。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嵊州市公安局在经济开发区打造了嵊州首个集接待咨询、会商研判、座谈交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警企联络实体阵地“警企会客厅”,构建以浦口派出所为涉企警情重要收集端口,全市各警企联络室为支点的阵地网络,作为“企情日记”实体化运行模块,负责“企情日记”整体运行事项的实体盯办。 近日,在警企会客厅洽谈会商时,嵊州市公安局注意到,嵊州甘霖镇吴某在某电商网站上开设的一家店铺中,疑似销售假冒著名运动品牌注册商标商品。经过前期缜密摸排、研判和制订详细抓捕计划,嵊州警方抽调骨干警力赶赴广东集中收网,一举捣毁生产窝点4处,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查封网络销售店铺8家,依法扣押运动服饰、商标等物品2.3万余件,冻结涉案资金1000余万元。 “企情日记”以警企会客厅为触角,由公安主导,对接相关部门、律师常态入驻,综合执法、市场监督、税务、行业协会等部门轮流入驻,实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今年以来,主动走访企业9000余家次,征得护企优商意见126条,收集“企情”659条,处置“企情”650条,办结率98.7%,企业满意度99.1%,受到本地企业一致好评。 助企有力护企行 公安机关的服务只有比企业的需求更向前一步,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为进一步实现助企措施提档升级,嵊州公安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深化惠企举措,先后将公安机关的174项民生事项纳入“一窗通办”,推行工作日值班、错时工作、延时服务;在行政审批中心开设涉企紧急办事“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快速办理事项110余件;组建16支126人的“顺风服务队”和185个村级、驻企代办点,帮助企业代跑、代办各类政务事项2100余件;在云南昆明、广西南宁等地设立3家嵊商警务联络室,通过常态联络、协作会晤,解决在外嵊商企业发展难题。 近日,本地企业的一名外籍人才工作签证即将到期,办理居留许可遇到困难,便通过“企情日记”线上平台申报情况。嵊州市公安局收到推送后立即流转至出入境管理大队,主动联系市委相关部门,了解到原来是向科技局申请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时,系统发生故障,导致办证时间延长,未能及时向出入境管理部门申办居留许可。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立即与相关部门沟通该情况,为其出具情况说明,妥善解决了企业及员工的需求。 嵊州公安聚焦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以执法公信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涉企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持续开展涉企“挂案”清理与违规使用冻结措施专项治理,同时大力推行“首违不罚”“减责免罚”等柔性执法活动,真正用司法“温度”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