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身影
8 8/8 7 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实验室有一群让DNA作证的“白大褂”民警
· “90后”法官谢芳的基层办案经历
· 三位边检老检查员的最后一个劳动节

“90后”法官谢芳的基层办案经历

( 2023-05-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图为谢芳(左一)通过“共享法庭”调解家事纠纷案。 德清县人民法院供图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吴攸
  
  乌黑秀发简单扎在脑后,说话与工作风格如竹筒倒豆子般直爽利落。这就是谢芳,现任浙江省德清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一位“90后”年轻法官。
  谢芳说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因有无数法院前辈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地打下的扎实工作基础,年轻法官才能乘风而上、扬帆起航。
  从实习到工作,谢芳迈入德清法院的大门业已10年,从书记员到法官助理再到员额法官,从执行局到基层人民法庭再到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这10年间,经历了许多人事变迁,不变的是刚入职时给自己写下的座右铭:道阻且长,但求无愧于心;前路漫漫,风好正是扬帆时。
扎根基层增强法治底色
  “江南第一山”莫干山绿竹如海、山泉汩汩、别墅林立,广迎海内外游客,与这片土地共成长的还有莫干山人民法庭和心怀梦想的法官们。
  谢芳正是其中一员。
  2015年开始,乡村旅游经济在莫干山如火如荼开展,数百家民宿纷纷挂牌营业,与之一同到来的还有涉及农村房屋租赁、民宿投资开发等商事纠纷。让谢芳印象特别深的是法庭与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共同化解的一起因民宿产生噪音引发的亲兄弟之间的纠纷。
  谢芳与同事多次走访了解情况后才发现,两兄弟之间并非简单的因为哥哥家发展民宿影响了弟弟家的安宁产生冲突。原来,弟弟认为早年间宅基地分配不公,再加上在父母赡养问题上兄弟间产生分歧,最终在开发民宿过程中彻底闹翻、难以调和。
  捋清了纠纷背后的历史脉络,联合调解力量针对各个矛盾点逐个击破,谢芳还与同事走访了解当年分配宅基地情况的老人,给双方当事人释法说理。
  脚步丈量莫干山的山水,谢芳也如同树苗在土地上扎根更深。
  在莫干山人民法庭工作期间,庭长常带着谢芳下村入户,给村民做农村土地法律知识宣讲。
  由于村民们刚刚接触民宿经营行业,在签订合同时权益受损而不自知。谢芳在下村过程中就发现一些村民以固定价格一下子签署了30年租期的合同,这明显超出了法律规定的租赁合同最长期限20年,对村民不公平也不利于当地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普法之外,谢芳与同事们为民宿经营者们提供租赁合同的范本,避免因合同约定不明产生更多的纠纷,还对有需求的民宿提供关于劳动保障、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法律服务。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几个字所赋予我们法院人的责任。”谢芳如是说。
家长里短探求法理平衡
  德清法院有个“芬芳工作室”,是全省首个设立在人民法院的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办公室,名字由来正是院里多位女法官名字中的“芳”。谢芳也是“芬芳工作室”的主要成员之一。
  从事家事审判工作期间,谢芳可谓看尽世间百态,见过为了争夺夫妻财产在法庭互撕的离婚夫妻,见过数个子女却老无可依的心酸老太太,见过在家暴中一直隐忍不敢维权的妇女……
  “老母亲到法院起诉3个儿子,要求他们与自己分丈夫去世后留下的遗产。”这是谢芳办理过的一起看似离奇实则心酸的案件。
  案件中的老母亲李老太腿脚不便,谢芳和法官助理专程上门后才了解到母亲起诉3个儿子的背后其实是李老太的养老问题。谢芳耐心听完李老太的哭诉,也联系上李老太的3个儿子,这才弄清这个家庭长期以来的矛盾症结所在。
  原来,大儿子与二儿子认为母亲偏爱小儿子,多年来贴补小儿子更多,合该小儿子负责赡养,甚至还认为小儿子为父母理财实则将父母钱财挪作己用。而小儿子对两个哥哥的误会气在心里,更不愿意赡养母亲以免落人口实。
  在谢芳多次上门、电话联系释法说理后,小儿子也提供了银行流水辅助作证,一家人的心结总算解开。住在德清的小儿子表示愿意在今后的生活中多探望和照顾李老太,李老太和其他两个儿子也同意只要小儿子愿意多照顾老人可以给小儿子多分一些遗产。
  “家事纠纷的法律关系并不难,难的是背后错杂复杂的情感关联和利益纠葛。”谢芳说。
  从事家事审判两年间,谢芳共办理了400多件家事纠纷,调撤率高达74%。尽管法律与情理虽然不完全一致,但谢芳努力在其中找到平衡点,兼顾法与情,柔性化解更多的纠纷。
融入基层治理定分止争
  谢芳刚上班的第一年,接触过有房东为了90元的水费将租客起诉至法院的案件。这样的案件让法官很无奈,案件虽小但法院仍需按规定发传票、送达、开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如今,随着全社会参与到调解工作之中,调解力量不断壮大,“漏斗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格局逐渐形成。法院作为“漏斗”最下一层,收到的矛盾纠纷数量减少、法律关系也更复杂了。
  在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工作5年,谢芳见证着法院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不告不理”到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从法院单打独斗到合力构建非诉多元解纷机制。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立案庭庭长,谢芳也更多地承担起了诉源治理、定分止争的职责。
  2022年,德清一房地产公司“暴雷”,尽管楼盘已经交付,但仍欠187户业主优惠房款。
  “一百多人闹哄哄地围上来,无论我们说什么,大家都听不清继而声音更大。”这是谢芳在刚接触该案时的印象。
  为了妥善化解纠纷,法院与住建局、房管处、矛调中心联合组成工作专班,多次与业主代表开协调会,寻求相对公正的方案尽量保障业主的利益。这样的群体性纠纷,每一户的情况都不一样,拿出相对公平的方案,让大家达成一致意见,才是化解纠纷的关键所在。
  以公心探寻法律真谛,以真心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新时代的法院人,谢芳表示,自己将与身边并肩作战的法院人一起,转变思维,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在化解纠纷的同时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司法获得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