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经纬
|
|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唐 颖 张志远
4月3日,皖北一户人家,5岁的晨晨迎来了探望她的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检察院和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一度生命垂危的晨晨,经过苏皖两地检察机关携手职能部门共同救助,终于恢复了健康。4月7日,晨晨第一次走进了幼儿园。 晨晨是徐州市检察机关2022年8月起探索践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创新推出“蓝风铃”强制报告办案系统(以下简称“蓝风铃”)所救助的36名未成年人之一。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隐秘的角落,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目前全市已有1.58万名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行业用户注册使用这个系统。”徐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岩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打开手机就可报告 晨晨是安徽某县的女童。父母离异后,她跟随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生活,但却在母亲发病期间身体惨遭严重伤害。当地医院无力救治,晨晨被送到了徐州三甲医院ICU抢救。倍感心痛的主治医生拨打110,同时在手机端填报了“蓝风铃”。 2023年1月20日,时任徐州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赵卿接到了信息,根据“蓝风铃”协作机制,立刻与卫生健康委、妇联、民政、公安等多家单位联系,共同救助晨晨。检察官还联系了晨晨所在的安徽某市未检部门负责人,协商女童的后续安置和康复护理问题。经过抢救,晨晨脱离了危险,转回当地医院康复治疗。一个多月后,在检察机关关心下,她顺利回到父亲家,和7岁的哥哥一起生活。 “有未成年孩子来做检查或治疗,医生发现异常,都会第一时间填报‘蓝风铃’。有的报告当天,公安机关就立案侦查了。”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妇儿处副处长吕云慧介绍,目前徐州全市3000多家医疗机构都有专人负责填报,随着这项工作意义得到广泛认可,很多医生也加入了主动填报的行列。 “对于应该履行报告义务而未履行的行业及人员,检察机关建议有关部门坚决追责。”贾汪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吴旋介绍,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时,发现一家医院没有履行报告义务,向卫生健康委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对二人追究责任。 记者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搜索“蓝风铃”,带着检徽的“蓝风铃”跳了出来。“我们选择微信小程序来搭载‘蓝风铃’,无需安装App,快捷方便,任何人打开手机都可以报告。”泉山区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李香告诉记者。 针对强制报告义务主体不同,系统分设普通用户和行业用户。在普通用户界面,任何人都可以点击进入,实现一键举报。而对于负有强制报告义务的村居委会、宾馆、医院、学校等特殊主体,系统设置为“行业用户”,可以一键举报,还要进行月报告。检察官通过梳理“云报告”案事件线索,及时与职能部门联系、跟进案事件办理,系统界面清晰显示工作进展。 同时,“蓝风铃”通过数据模型运算,对主管部门是否存在监管不力、履职不力等线索开展分析,为强化法律监督、深化能动履职、做实诉源治理提供系统性依据。 全面覆盖一家不落 落实强制报告制度 2020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要求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行业和人员,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对于不报告的行为要予以追责。 这项制度被写入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6月1日起实施。两年间,全国检察机关发现应当报告而不报告的案件超过1600件。 2021年初,两名男子把两个未成年少女哄骗到酒馆里灌醉,然后扶着步履踉跄的女孩开房,却没有引起从业者的警觉。当天夜里,他们对两个女孩实施了侵犯。由于宾馆没有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导致本应避免的案件发生,检察机关建议公安机关对宾馆行政处罚,并支持受害少女向宾馆索要精神损害赔偿,少女终获赔偿金。 “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犯罪黑数将持续存在,会有更多孩子受到侵害。必须通过数字赋能,打通强制报告‘最后一公里’。”赵卿告诉记者。 2022年8月,徐州市检察院研发的“蓝风铃”上线,得到公安、教育、妇联、民政、卫生健康委、共青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针对重点领域住宿业,检察院联合公安开展“蓝风铃”专项行动,根据大数据比对,推动全市住宿业注册,全面覆盖,一家不落。 贾汪区某宾馆从业人员林女士发现,几名男子带着两个稚气未脱的女孩准备入住,她警觉地要求女孩提供监护人的联系方式被拒绝。她果断拒绝办理入住,并通过“蓝风铃”上报。根据这条线索,一起强奸案得以告破。 在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徐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推广应用“蓝风铃”。目前全市2900余名妇联主任、3500多家医疗机构、320名未保共青团志愿者等统一注册,已有15872位行业用户注册,收到各类线索90余条,刑事立案13件,目前在查12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36名未成年人脱离困境。 能动司法融合履职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2023年初,为了契合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反家庭暴力法的要求,检察机关扩容“蓝风铃”,将成年女性纳入保护范围,要求相关组织和个人发现妇女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侵害的,可以通过“蓝风铃”一键举报。 徐州市检察院检察长王旭奇介绍,“蓝风铃”不只是对遭受犯罪侵害的妇女儿童提供保护,而是通过“四大检察”能动司法、融合履职,促使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一体推进未成年人权益综合保护。 2023年1月,有人向社区反映,一离异家庭的9岁女孩身上有多处伤痕,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通过“蓝风铃”办案系统上报。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与公安、妇联等组织联动处置,指定女孩母亲为临时照料人。女孩母亲现已向法院提起变更监护权的诉讼请求。 随着“蓝风铃”日益为更多人知晓,在更广层面上实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保护。一所职业学校的3名学生与另1名学生因口角发生肢体冲突,致其受轻微伤,学校拟对3人开除学籍。3个孩子的家长一筹莫展之时,听说“蓝风铃”可以帮助未成年人维权,立刻填报了“蓝风铃”。 检察官接到报告后,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从情理法三方面与学校沟通:“青春期的孩子,有时会因一时冲动犯错,如果我们拉一把,他们就能回归正常的人生轨迹。如果我们推一把,他们可能真的就滑向深渊了。”最终,3名学生留校察看,保留学籍,表示一定痛改前非。 对此,致力于推动少年司法进步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英辉评价道:“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任何一块出现短板都会带来‘木桶效应’。徐州市检察机关研发的‘蓝风铃’,以‘我管’促职能部门‘都管’,共同打造保护未成年人‘数字化铜墙铁壁’的探索,值得充分肯定。” 漫画/高岳
|
|
一键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
|
36名未成年人经强制报告被徐州检察机关救助
|
|
|
( 2023-05-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唐 颖 张志远
4月3日,皖北一户人家,5岁的晨晨迎来了探望她的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检察院和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一度生命垂危的晨晨,经过苏皖两地检察机关携手职能部门共同救助,终于恢复了健康。4月7日,晨晨第一次走进了幼儿园。 晨晨是徐州市检察机关2022年8月起探索践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创新推出“蓝风铃”强制报告办案系统(以下简称“蓝风铃”)所救助的36名未成年人之一。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隐秘的角落,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目前全市已有1.58万名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行业用户注册使用这个系统。”徐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岩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打开手机就可报告 晨晨是安徽某县的女童。父母离异后,她跟随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生活,但却在母亲发病期间身体惨遭严重伤害。当地医院无力救治,晨晨被送到了徐州三甲医院ICU抢救。倍感心痛的主治医生拨打110,同时在手机端填报了“蓝风铃”。 2023年1月20日,时任徐州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赵卿接到了信息,根据“蓝风铃”协作机制,立刻与卫生健康委、妇联、民政、公安等多家单位联系,共同救助晨晨。检察官还联系了晨晨所在的安徽某市未检部门负责人,协商女童的后续安置和康复护理问题。经过抢救,晨晨脱离了危险,转回当地医院康复治疗。一个多月后,在检察机关关心下,她顺利回到父亲家,和7岁的哥哥一起生活。 “有未成年孩子来做检查或治疗,医生发现异常,都会第一时间填报‘蓝风铃’。有的报告当天,公安机关就立案侦查了。”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妇儿处副处长吕云慧介绍,目前徐州全市3000多家医疗机构都有专人负责填报,随着这项工作意义得到广泛认可,很多医生也加入了主动填报的行列。 “对于应该履行报告义务而未履行的行业及人员,检察机关建议有关部门坚决追责。”贾汪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吴旋介绍,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时,发现一家医院没有履行报告义务,向卫生健康委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对二人追究责任。 记者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搜索“蓝风铃”,带着检徽的“蓝风铃”跳了出来。“我们选择微信小程序来搭载‘蓝风铃’,无需安装App,快捷方便,任何人打开手机都可以报告。”泉山区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李香告诉记者。 针对强制报告义务主体不同,系统分设普通用户和行业用户。在普通用户界面,任何人都可以点击进入,实现一键举报。而对于负有强制报告义务的村居委会、宾馆、医院、学校等特殊主体,系统设置为“行业用户”,可以一键举报,还要进行月报告。检察官通过梳理“云报告”案事件线索,及时与职能部门联系、跟进案事件办理,系统界面清晰显示工作进展。 同时,“蓝风铃”通过数据模型运算,对主管部门是否存在监管不力、履职不力等线索开展分析,为强化法律监督、深化能动履职、做实诉源治理提供系统性依据。 全面覆盖一家不落 落实强制报告制度 2020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要求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行业和人员,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对于不报告的行为要予以追责。 这项制度被写入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6月1日起实施。两年间,全国检察机关发现应当报告而不报告的案件超过1600件。 2021年初,两名男子把两个未成年少女哄骗到酒馆里灌醉,然后扶着步履踉跄的女孩开房,却没有引起从业者的警觉。当天夜里,他们对两个女孩实施了侵犯。由于宾馆没有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导致本应避免的案件发生,检察机关建议公安机关对宾馆行政处罚,并支持受害少女向宾馆索要精神损害赔偿,少女终获赔偿金。 “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犯罪黑数将持续存在,会有更多孩子受到侵害。必须通过数字赋能,打通强制报告‘最后一公里’。”赵卿告诉记者。 2022年8月,徐州市检察院研发的“蓝风铃”上线,得到公安、教育、妇联、民政、卫生健康委、共青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针对重点领域住宿业,检察院联合公安开展“蓝风铃”专项行动,根据大数据比对,推动全市住宿业注册,全面覆盖,一家不落。 贾汪区某宾馆从业人员林女士发现,几名男子带着两个稚气未脱的女孩准备入住,她警觉地要求女孩提供监护人的联系方式被拒绝。她果断拒绝办理入住,并通过“蓝风铃”上报。根据这条线索,一起强奸案得以告破。 在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徐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推广应用“蓝风铃”。目前全市2900余名妇联主任、3500多家医疗机构、320名未保共青团志愿者等统一注册,已有15872位行业用户注册,收到各类线索90余条,刑事立案13件,目前在查12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36名未成年人脱离困境。 能动司法融合履职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2023年初,为了契合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反家庭暴力法的要求,检察机关扩容“蓝风铃”,将成年女性纳入保护范围,要求相关组织和个人发现妇女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侵害的,可以通过“蓝风铃”一键举报。 徐州市检察院检察长王旭奇介绍,“蓝风铃”不只是对遭受犯罪侵害的妇女儿童提供保护,而是通过“四大检察”能动司法、融合履职,促使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一体推进未成年人权益综合保护。 2023年1月,有人向社区反映,一离异家庭的9岁女孩身上有多处伤痕,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通过“蓝风铃”办案系统上报。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与公安、妇联等组织联动处置,指定女孩母亲为临时照料人。女孩母亲现已向法院提起变更监护权的诉讼请求。 随着“蓝风铃”日益为更多人知晓,在更广层面上实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保护。一所职业学校的3名学生与另1名学生因口角发生肢体冲突,致其受轻微伤,学校拟对3人开除学籍。3个孩子的家长一筹莫展之时,听说“蓝风铃”可以帮助未成年人维权,立刻填报了“蓝风铃”。 检察官接到报告后,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从情理法三方面与学校沟通:“青春期的孩子,有时会因一时冲动犯错,如果我们拉一把,他们就能回归正常的人生轨迹。如果我们推一把,他们可能真的就滑向深渊了。”最终,3名学生留校察看,保留学籍,表示一定痛改前非。 对此,致力于推动少年司法进步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英辉评价道:“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任何一块出现短板都会带来‘木桶效应’。徐州市检察机关研发的‘蓝风铃’,以‘我管’促职能部门‘都管’,共同打造保护未成年人‘数字化铜墙铁壁’的探索,值得充分肯定。” 漫画/高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