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守法普法
9 6/9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第三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摘登
· 最高人民法院创新打造典型案例普法品牌
· 教育系统推进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北京以“四张清单”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
· 吉林创设“百姓说事点”助基层依法治理
· 上海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基层治理难题

上海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基层治理难题

( 2023-04-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守法普法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一江一河”规划部署,苏州河岸线公共空间计划于2020年底基本实现贯通开放。然而截至2020年12月,苏州河岸线普陀段仍有总长1.69公里的断点,贯穿普陀区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居民区。由于该小区苏州河沿线土地为小区全体业主所有,居民对权属岸线开放共享、设计问题及后续管养问题存在较大争议,反对贯通。
  普陀区在推动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法治、自治、共治、德治“四治融合”有效化解矛盾,在“还河于民,还岸线于民”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基层依法治理的新路径。2020年12月31日,中远两湾城召开业主大会表决通过小区苏州河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以项目公司与小区业主大会签订民事协议的方式开展施工。签约后施工平稳快速,2021年6月底,苏州河中远两湾城段岸线正式试运行开放。同时,中远两湾城小区的滨河环境面貌和居住生活品质也得到显著提升。
主要做法
  建立民意表达机制坚实基础,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精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普陀区参考民法典关于地役权规定及外省市相关经验,以设定公共地役权为思路,形成了在沿线土地权属不变的基础上给予小区业主合理补偿,以实现使用权开放共享的工作方案,调动沿线利益主体形成主动“腾地”的大局观,针对小区权属用地让渡一部分使用和管理权力,参与城市更新建设,以此打通市民共享水绿之美“最后一公里”。
  构建高效多样充分的群众全过程参与渠道,找到群众意愿和诉求的最大公约数。普陀区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为指引,将通过意见箱、电子邮件、征询表等渠道收集的近2000条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分析群众最真实的意愿和诉求。通过与小区业主协商,形成“前期协商—业主大会征询表决—签订协议—项目施工”的贯通工作路径,订立“共建共享”民事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确立政府方建设、使用和管理沿河区域权以及小区业主获得补偿权的实施框架。
  完善利益协调和纠纷化解机制,依法保障小区居民当家作主。为引导居民有序有效表达诉求,组织“宣讲会”、召开“磋商会”、建立“接待点”、开设“直播间”、开设“心愿墙”、举办“开放日”,最广泛倾听民意、汇聚民智、公开信息、回应关切。调处矛盾坚持把居民反映频次最多的问题放在最前面解决,走群众路线,群众的事和群众商量着办,化解贯通施工期间小区管理、安全、扰民、应急管理等矛盾纠纷。
  打好“法治+”组合拳,引领特大型社区治理走向善治。在推进过程中,建立特大型社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社区民警“四位一体”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为推进社区治理打牢工作基础。加强法治宣传,普陀区司法局苏州河贯通工程法治保障专班工作人员利用双休日时间,在“联合接待点”重点宣讲群众关心的开放后河岸区域权属、业主大会投票表决程序、补偿资金使用、沿河步道后续管养等法律问题,让群众听得懂、能接受、记得住。发挥区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就其中发生的争议、诉讼,及时提出法律意见和解决方案。加强区重大办、宜川街道、区建管委、区规资局等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坚实法律、资源支撑。加强基层自治共治指导,督促居委会及时充分收集居民意见,拓宽居民参与自治渠道,形成滨河公共空间人人参与治理的良好局面。
经验启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治理优势。坚持法律至上,善于运用各类法治资源前端化解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准科学构建诉求表达路径和协调机制。坚持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激发居民社区治理创造活力。本次苏州河贯通民生工程,不仅提升了小区居住环境和品质,提升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还探索了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创新基层依法治理的路径。
推荐单位:上海市司法局  
本报记者 蔡长春 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