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1/13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源头治理守护最美“夕阳红”
· 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延伸公安服务触角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8314件代表建议统一交办
· 落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
增强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使命感责任感
·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努力交出定点帮扶更优“检察答卷”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 图片新闻
· 以法治之名护航“东方之约”
· 有事“码上见” 实事“马上办”
· “平安是戒毒场所永恒的主题”
· 匠心施“矫”校正迷途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向公众提供服务前应按规定申报安全评估

( 2023-04-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本报北京4月11日讯 记者刘欣 记者今天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获悉,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向公众提供服务前,应当按照《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安全评估,并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
  依据征求意见稿,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聊天和文本、图像、声音生成等服务的组织和个人(以下简称提供者),包括通过提供可编程接口等方式支持他人自行生成文本、图像、声音等,承担该产品生成内容生产者的责任;涉及个人信息的,承担个人信息处理者的法定责任,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提供者应当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数据、优化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负责。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优化训练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含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数据包含个人信息的,应当征得个人信息主体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多样性;国家网信部门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其他监管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