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广角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薛晶晖 王召尧 练红宁
4月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组织的清明祭英烈活动中,杨太平烈士生前所在连老连长何恩会,为江北新区长芦街道六甲社区“杨太平志愿服务队”授旗。 清明节期间,南京市军民在缅怀祭奠先烈的同时,携手守护英烈地名,用英烈名字命名乡村、道路、桥梁、亭阁、纪念地,弘扬英烈精神。 “烈士地名是历史丰碑,是镌刻在祖国大地上的红色烙印,是革命前辈、仁人志士波澜壮阔斗争的足迹,我们应该将烈士地名作为宝贵财富,将其建设成涵养爱国情怀、传承理想信念、凝聚党心民心的‘精神地标’。”南京市行政区划地名协会专家组组长薛光说。 感受信仰力量 3月15日,南京市江北新区长芦街道六甲社区开展“异地安置居民回‘甲’健步行”活动,数十名10年前拆迁安置到10公里外的居民前来参加环滁河步行。居民们在杨太平烈士纪念碑前深深鞠躬,感谢这位解放军救命恩人。 1983年8月9日,原南京军区授予杨太平同志“抗洪抢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二级英模奖章。每年清明节,当年杨太平烈士救起的刘永翠老人的儿子李建功,都会来到太平亭祭奠烈士。 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六甲社区党总支负责人黄书余,是一名49岁的退役军人。他说:“社区居民搬迁后,大堤上的太平亭成为这个村的历史印记。今年是杨太平烈士牺牲40周年,大家来到这里既是缅怀,也是感恩。” “子弟兵是人民的守护神,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和为人民英勇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尊敬。”南京江北新区双拥办工作人员徐从蕊说,该区和街道社区每年都要组织干部群众和学生到这里缅怀英烈,长芦街道还在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纪念杨太平烈士主题展区,供人们瞻仰了解烈士事迹。 3月19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吴悠在父母带领下,来到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在雨花台烈士就义群雕西侧的丁香树前祭奠英烈。 说起丁香烈士的故事,退役军人、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办公室主任陆军熟稔于心:“丁香与丈夫乐于泓相识于苏州东吴大学,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经组织批准,两人在上海结婚。后因叛徒出卖,丁香不幸被捕,牺牲在雨花台,年仅22岁。” 3月20日,在驻宁某部营区内的“恽代英烈士殉难处”,南京市建邺初级中学举行了一场追思英烈主题活动,为“2022级恽代英中队”揭牌,两个班的同学在恽代英烈士雕像前庄严宣誓:“继承烈士遗志,发奋读书,报效祖国。” 据校长李明顺介绍,通过争创“恽代英中队”,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懂得进取,在弘扬烈士精神中激发动力。 当天,正在南京市开展双拥活动的海军南京舰优秀官兵代表也来到恽代英雕像前,向英烈敬献花篮。“组织优秀官兵参加双拥活动,第一堂课就是缅怀英烈。我们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听党指挥、铸牢军魂、赓续血脉、矢志强军,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南京舰副政治委员李永飞说。 “恽代英是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这里既是营区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此,部队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投入资金对旧址和设施进行修缮保护,并制作相关陈列展示。”担任业余讲解员的女军士党维琪说,无论是部队官兵还是地方群众前来参观瞻仰,我们都会热情接待。 激发前行动力 南京市江宁区是抗战时期革命老区之一,在汤铜大道后湖村口,有座钢铁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着:“红色湖村——1949年江宁解放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战斗和牺牲的地方设置了‘耀华乡’,无论社区建制如何调整,英雄的名字‘耀华’都紧紧相连,耀华社区是以抗战烈士张耀华的名字命名。” 清明时节,不少市民到耀华社区缅怀英烈,他们在张耀华烈士广场举办主题活动、聆听社区宣讲员讲述张耀华事迹。“我是通过长辈的讲述知道村里有位英雄,后来英雄的名字成为耀华乡、耀华大队、耀华村、耀华社区,我感到非常自豪。”80岁的陶洪银老人说。 3月31日,南京市上元中学学生徒步近3公里来到仲铭桥头仲铭亭前,祭扫邓仲铭烈士碑。 邓仲铭是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英烈之一。1943年8月3日,时任中共苏皖区委副书记、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的邓仲铭,在江宁禄口冯谭庄率部队转移时不幸牺牲。 “仲铭亭和仲铭桥早已印刻在人们心中,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和思政教育的课堂。”南京市竹山小学副校长谢海燕是江宁教育系统和本校“思政好声音”宣讲团成员,她坚持多年将邓仲铭烈士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用红色地标文化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去年是邓仲铭烈士牺牲79周年,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16名学生组成红色记“译”实践团,在开展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红色文献整理翻译活动中,走访了邓仲铭烈士殉难处等英烈地名旧址,通过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途径收集到新的史料捐给纪念馆。他们表示,在寻访英烈地名旧址过程中,接受了生动的红色教育,要像烈士那样认真学习、报国为民。 传承红色基因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红色的英雄城市,南京市在保护和利用红色地名包括烈士地名方面动作频频。 据南京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吴伟介绍,多部门联合挖掘整理出包括重要烈士墓地、烈士故居等各类纪念设施,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资源点165处。先后出台《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守护红色文化和弘扬英烈精神提供了法治保障。 近年来,南京市遴选公布了三批共50条红色地名,包括王荷波纪念馆、恽代英殉难处、邓仲铭殉难处等,相关部门在显要位置设置红色地名标志牌及文化标识。 “恽代英支部”“孙津川支部”……2021年,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对标学习雨花英烈“两高一大”精神,全区64个机关党支部分别对应一位雨花英烈创建“英雄支部”,把传承雨花英烈精神同持续提升为军服务水平相结合,促使党员干部学习英烈、永葆初心、服务人民。“英雄支部”在全国党建工作创新“十佳案例”评比活动中荣获银奖,是全国唯一县区级机关党建工作入选案例。 守护烈士英名,筑起永恒地标。去年,南京市完成县(区)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验收工作,大大提升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功能。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市财政部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第一时间启动专项行动,完成迁移保护烈士墓3座,就地保护烈士墓17座,整修烈士陵园看护房3个,新建烈士墓20座,墓区硬化、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修建围墙、纪念广场1.1万平方米。同时,将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列入江苏省双拥模范城(区)创建考评,将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资金管理使用纳入单位年度工作绩效和责任制考核。 为用好用活丰厚的“红色家底”,让雨花英烈形象从史料中“站”起来,南京市推出大型红色史诗话剧《雨花台》,恽代英等烈士面对敌人威逼利诱顽强不屈,彰显了信仰的力量。“我们通过讲好英烈故事,弘扬英烈精神,不断营造尊崇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社会氛围,持续擦亮红色之城的英雄名片。”南京市话剧团团长常小川说。
|
|
守护烈士英名 筑起永恒地标
|
南京市军民携手弘扬英烈精神
|
|
|
( 2023-04-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薛晶晖 王召尧 练红宁
4月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组织的清明祭英烈活动中,杨太平烈士生前所在连老连长何恩会,为江北新区长芦街道六甲社区“杨太平志愿服务队”授旗。 清明节期间,南京市军民在缅怀祭奠先烈的同时,携手守护英烈地名,用英烈名字命名乡村、道路、桥梁、亭阁、纪念地,弘扬英烈精神。 “烈士地名是历史丰碑,是镌刻在祖国大地上的红色烙印,是革命前辈、仁人志士波澜壮阔斗争的足迹,我们应该将烈士地名作为宝贵财富,将其建设成涵养爱国情怀、传承理想信念、凝聚党心民心的‘精神地标’。”南京市行政区划地名协会专家组组长薛光说。 感受信仰力量 3月15日,南京市江北新区长芦街道六甲社区开展“异地安置居民回‘甲’健步行”活动,数十名10年前拆迁安置到10公里外的居民前来参加环滁河步行。居民们在杨太平烈士纪念碑前深深鞠躬,感谢这位解放军救命恩人。 1983年8月9日,原南京军区授予杨太平同志“抗洪抢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二级英模奖章。每年清明节,当年杨太平烈士救起的刘永翠老人的儿子李建功,都会来到太平亭祭奠烈士。 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六甲社区党总支负责人黄书余,是一名49岁的退役军人。他说:“社区居民搬迁后,大堤上的太平亭成为这个村的历史印记。今年是杨太平烈士牺牲40周年,大家来到这里既是缅怀,也是感恩。” “子弟兵是人民的守护神,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和为人民英勇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尊敬。”南京江北新区双拥办工作人员徐从蕊说,该区和街道社区每年都要组织干部群众和学生到这里缅怀英烈,长芦街道还在退役军人服务站建立纪念杨太平烈士主题展区,供人们瞻仰了解烈士事迹。 3月19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吴悠在父母带领下,来到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在雨花台烈士就义群雕西侧的丁香树前祭奠英烈。 说起丁香烈士的故事,退役军人、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办公室主任陆军熟稔于心:“丁香与丈夫乐于泓相识于苏州东吴大学,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经组织批准,两人在上海结婚。后因叛徒出卖,丁香不幸被捕,牺牲在雨花台,年仅22岁。” 3月20日,在驻宁某部营区内的“恽代英烈士殉难处”,南京市建邺初级中学举行了一场追思英烈主题活动,为“2022级恽代英中队”揭牌,两个班的同学在恽代英烈士雕像前庄严宣誓:“继承烈士遗志,发奋读书,报效祖国。” 据校长李明顺介绍,通过争创“恽代英中队”,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懂得进取,在弘扬烈士精神中激发动力。 当天,正在南京市开展双拥活动的海军南京舰优秀官兵代表也来到恽代英雕像前,向英烈敬献花篮。“组织优秀官兵参加双拥活动,第一堂课就是缅怀英烈。我们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听党指挥、铸牢军魂、赓续血脉、矢志强军,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南京舰副政治委员李永飞说。 “恽代英是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这里既是营区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此,部队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投入资金对旧址和设施进行修缮保护,并制作相关陈列展示。”担任业余讲解员的女军士党维琪说,无论是部队官兵还是地方群众前来参观瞻仰,我们都会热情接待。 激发前行动力 南京市江宁区是抗战时期革命老区之一,在汤铜大道后湖村口,有座钢铁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着:“红色湖村——1949年江宁解放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战斗和牺牲的地方设置了‘耀华乡’,无论社区建制如何调整,英雄的名字‘耀华’都紧紧相连,耀华社区是以抗战烈士张耀华的名字命名。” 清明时节,不少市民到耀华社区缅怀英烈,他们在张耀华烈士广场举办主题活动、聆听社区宣讲员讲述张耀华事迹。“我是通过长辈的讲述知道村里有位英雄,后来英雄的名字成为耀华乡、耀华大队、耀华村、耀华社区,我感到非常自豪。”80岁的陶洪银老人说。 3月31日,南京市上元中学学生徒步近3公里来到仲铭桥头仲铭亭前,祭扫邓仲铭烈士碑。 邓仲铭是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英烈之一。1943年8月3日,时任中共苏皖区委副书记、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的邓仲铭,在江宁禄口冯谭庄率部队转移时不幸牺牲。 “仲铭亭和仲铭桥早已印刻在人们心中,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和思政教育的课堂。”南京市竹山小学副校长谢海燕是江宁教育系统和本校“思政好声音”宣讲团成员,她坚持多年将邓仲铭烈士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用红色地标文化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去年是邓仲铭烈士牺牲79周年,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16名学生组成红色记“译”实践团,在开展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红色文献整理翻译活动中,走访了邓仲铭烈士殉难处等英烈地名旧址,通过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途径收集到新的史料捐给纪念馆。他们表示,在寻访英烈地名旧址过程中,接受了生动的红色教育,要像烈士那样认真学习、报国为民。 传承红色基因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红色的英雄城市,南京市在保护和利用红色地名包括烈士地名方面动作频频。 据南京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吴伟介绍,多部门联合挖掘整理出包括重要烈士墓地、烈士故居等各类纪念设施,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资源点165处。先后出台《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守护红色文化和弘扬英烈精神提供了法治保障。 近年来,南京市遴选公布了三批共50条红色地名,包括王荷波纪念馆、恽代英殉难处、邓仲铭殉难处等,相关部门在显要位置设置红色地名标志牌及文化标识。 “恽代英支部”“孙津川支部”……2021年,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对标学习雨花英烈“两高一大”精神,全区64个机关党支部分别对应一位雨花英烈创建“英雄支部”,把传承雨花英烈精神同持续提升为军服务水平相结合,促使党员干部学习英烈、永葆初心、服务人民。“英雄支部”在全国党建工作创新“十佳案例”评比活动中荣获银奖,是全国唯一县区级机关党建工作入选案例。 守护烈士英名,筑起永恒地标。去年,南京市完成县(区)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验收工作,大大提升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功能。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市财政部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第一时间启动专项行动,完成迁移保护烈士墓3座,就地保护烈士墓17座,整修烈士陵园看护房3个,新建烈士墓20座,墓区硬化、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修建围墙、纪念广场1.1万平方米。同时,将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列入江苏省双拥模范城(区)创建考评,将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资金管理使用纳入单位年度工作绩效和责任制考核。 为用好用活丰厚的“红色家底”,让雨花英烈形象从史料中“站”起来,南京市推出大型红色史诗话剧《雨花台》,恽代英等烈士面对敌人威逼利诱顽强不屈,彰显了信仰的力量。“我们通过讲好英烈故事,弘扬英烈精神,不断营造尊崇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社会氛围,持续擦亮红色之城的英雄名片。”南京市话剧团团长常小川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