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用法律武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 灵活适用新法提升防治效能
· 群众在“反诈餐厅”吃透防诈妙招
· “反诈老兵”点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反诈老兵”点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 2023-03-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
  □ 朱耀华

  2016年,广西(南宁)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以下简称南宁反诈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从事反诈工作,见证了反诈工作逐步系统化、规范化的历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施行,为反诈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从事反诈工作7年,很多时刻让我至今难忘:
  2017年1月,春节前夕,我和另外一名同事带着全区32份返还材料到北京,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同行惊讶地说:“你们是第一个过来办理返还的,效率真高!”那次,我们办理返还7笔,共计100余万元,其中最大一笔返还70万元。当时的我成就感爆棚,感觉自己真真正正做到了为群众办实事。
  随着技术发展,诈骗分子也从刚开始的电话诈骗转到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更具迷惑性,虚假链接、虚假App、虚假网站,让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分辨真伪。怎么办?我们想到了技术反制。
  2018年3月的一天,我们通过警企合作,预警到16个潜在被骗群众信息,他们都接到了境外诈骗电话,我们逐一回访提醒劝阻。2022年,南宁反诈中心共预警被骗群众200余万人,通过电话、短信甚至上门提醒的方式,避免了很多群众被骗。
  2022年,南宁反诈中心主动跟自治区教育厅汇报,开展驻邕院校警情红黑榜通报制度,压实学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主体责任,通报制度建立以来,大中专院校诈骗案件显著下降。南宁市公安局联合广西电视台,拍摄播出全区首档反诈专题栏目——《反诈在行动》。此外,南宁各城区针对各自发案和受骗群体的特点,打造和推出“反诈奶茶”、反诈主题菜市等特色宣传项目,不断提高群众反诈意识。
  一路走来,我深切体会到,单靠公安机关的力量,很难有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我们需要什么,反诈需要什么,总结起来就是三点:一是群众接不到诈骗电话,还我们一个干净的通话环境;二是群众登录不了诈骗链接,下载不了诈骗App,互联网要得到清理;三是骗子骗了钱之后转不走,也没有渠道转走。
  庆幸,2022年12月1日起,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施行。新法规定电信治理、金融治理和互联网治理属于行业管理范畴,针对电信治理,在实名登记、办卡数量、风险排查、封堵拦截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针对金融治理方面,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在风险管控、开户数量以及紧急止付、冻结、资金返还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互联网治理方面,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在互联网服务实名登记、异常账户管控、备案制度、公民信息保护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
  新法的颁布,涵盖宣传防范、追赃挽损、打击治理和行业整治等多个方面,有了法律的支撑,反诈工作必将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作者系广西南宁市公安局巡警(反诈)支队五大队大队长,本报记者 马艳 本报通讯员 农媛 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