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风雨穿过云层砸落在钢梁的巨骨之上,平添一份初春的凉意。 2月9日,《法治日报》记者来到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下,探访这里的青年守桥人。 2020年7月1日,大桥正式通车,当天,上海铁路公安处张家港站派出所同步投入运行,1997年出生的钱一锋和他的搭档由铁路乘警转为线路民警,开始了守桥人的工作。 练就本领 记者见到钱一锋时,他正准备巡防铁路“四电”设施。在他身后便是这座巨型斜拉桥,这也是世界上首座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桥梁,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型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初春江风依然凛冽,大桥下的“菁四圩中继站箱变”是钱一锋此行的第一站。变电站大门是否紧锁、周边是否有异物,这些都是他要检查的内容。 铁路“四电”,包括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电牵引供电系统和电力供电系统,是铁路运行的“中枢大脑”和动力之源。公铁大桥建造之初,便克服了诸多难处,创造多项世界之最,而如今如何维护它正常运营,正是“守桥人”的职责。 “上岗的第一天,领导就带着我们走了一遍,叮嘱我们线路运行必须‘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钱一锋说。 从乘警转为线路民警,骤然从人潮汹涌的车厢到寂寥无人的乡野小路,钱一锋刚开始有些难以适应,但时间久了就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 张家港派出所到大桥巡防点有30分钟车程,两年多来,这条路他不知道往返了多少趟。当初的带教师父王蕾对他的工作也越来越放心了。 飞檐走壁 记者跟随钱一锋,乘电梯登上桥面。上层,汽车呼啸而过,下层,火车疾速前行。这座大桥大大缩短了上海至南通的通行时间。 钱一锋还有位大他两岁的搭档叫钱佳晨,两人被同事称为“大钱”“小钱”。线路巡查工作以小钱为主,治安巡逻和法制工作则由大钱负责。遇到紧急或者特殊情况,两人合力处置,其中就包括每月一次的桥梁内部检修工作。 “从外面看,厚重的桥梁夯在水中似乎只是普通的钢柱,但其实它的内部却是中空的铁梯,方便工作人员定期检修。”钱一锋说。 具有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王蕾,亦是从未遇到过这样高强度的检修工作。“铁梯曲曲折折,颇为陡峭,从公路面到铁路面有三十层楼高,我们必须结伴同行相互照应,做好安全防护。”王蕾说。 钱一锋从小就恐高,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上爬。尽管每次都是后背发凉,但他说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隐患排查中,恐高也就慢慢克服了。 几年下来,他们不但能“飞檐走壁”,还能水上巡逻。“水上巡线要提醒和警示来往船只与大桥的安全距离,防止船舶碰撞桥墩,危害桥梁安全。”钱一锋说。 守护平安 除了守护桥梁的正常运行,钱一锋他们还要开展巡线工作。 铁路沿线2.5公里范围内的轻飘物,比如田野里的地膜、断了线的风筝,以及诸如彩钢瓦之类的硬飘物都是巡线的重点关注对象。 这些物品一旦掉落到铁路接触网上,极易造成线路短路,影响行车安全,威胁旅客安全。 为此,上树摘风筝、入户做宣传也成了守桥人的工作。 “我外婆是南通人,在江对岸,这座大桥缩短了我和外婆家的距离,守护大桥就像守护亲人。”钱一锋说。 “要想当好‘守桥人’,光靠一个人的力量肯定不够,除所内十余名同事协同配合外,还要用好张家港市委政法委组织的‘护桥队’,做好群防群治。”张家港站派出所教导员郭超说。 据介绍,张家港站派出所因桥而设,除了所领导较年长外,其余都是90后,全所平均年龄只有27岁。大桥建设时,他们便参与施工监管工作,亲眼见证“大桥奇迹”破水而出。 如今,这些年轻人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孤独,用“工匠精神”守护大桥的安全,用实际行动护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大计。

|
|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青年守桥人
|
|
|
|
( 2023-02-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风雨穿过云层砸落在钢梁的巨骨之上,平添一份初春的凉意。 2月9日,《法治日报》记者来到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下,探访这里的青年守桥人。 2020年7月1日,大桥正式通车,当天,上海铁路公安处张家港站派出所同步投入运行,1997年出生的钱一锋和他的搭档由铁路乘警转为线路民警,开始了守桥人的工作。 练就本领 记者见到钱一锋时,他正准备巡防铁路“四电”设施。在他身后便是这座巨型斜拉桥,这也是世界上首座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桥梁,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型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初春江风依然凛冽,大桥下的“菁四圩中继站箱变”是钱一锋此行的第一站。变电站大门是否紧锁、周边是否有异物,这些都是他要检查的内容。 铁路“四电”,包括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电牵引供电系统和电力供电系统,是铁路运行的“中枢大脑”和动力之源。公铁大桥建造之初,便克服了诸多难处,创造多项世界之最,而如今如何维护它正常运营,正是“守桥人”的职责。 “上岗的第一天,领导就带着我们走了一遍,叮嘱我们线路运行必须‘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钱一锋说。 从乘警转为线路民警,骤然从人潮汹涌的车厢到寂寥无人的乡野小路,钱一锋刚开始有些难以适应,但时间久了就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 张家港派出所到大桥巡防点有30分钟车程,两年多来,这条路他不知道往返了多少趟。当初的带教师父王蕾对他的工作也越来越放心了。 飞檐走壁 记者跟随钱一锋,乘电梯登上桥面。上层,汽车呼啸而过,下层,火车疾速前行。这座大桥大大缩短了上海至南通的通行时间。 钱一锋还有位大他两岁的搭档叫钱佳晨,两人被同事称为“大钱”“小钱”。线路巡查工作以小钱为主,治安巡逻和法制工作则由大钱负责。遇到紧急或者特殊情况,两人合力处置,其中就包括每月一次的桥梁内部检修工作。 “从外面看,厚重的桥梁夯在水中似乎只是普通的钢柱,但其实它的内部却是中空的铁梯,方便工作人员定期检修。”钱一锋说。 具有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王蕾,亦是从未遇到过这样高强度的检修工作。“铁梯曲曲折折,颇为陡峭,从公路面到铁路面有三十层楼高,我们必须结伴同行相互照应,做好安全防护。”王蕾说。 钱一锋从小就恐高,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上爬。尽管每次都是后背发凉,但他说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隐患排查中,恐高也就慢慢克服了。 几年下来,他们不但能“飞檐走壁”,还能水上巡逻。“水上巡线要提醒和警示来往船只与大桥的安全距离,防止船舶碰撞桥墩,危害桥梁安全。”钱一锋说。 守护平安 除了守护桥梁的正常运行,钱一锋他们还要开展巡线工作。 铁路沿线2.5公里范围内的轻飘物,比如田野里的地膜、断了线的风筝,以及诸如彩钢瓦之类的硬飘物都是巡线的重点关注对象。 这些物品一旦掉落到铁路接触网上,极易造成线路短路,影响行车安全,威胁旅客安全。 为此,上树摘风筝、入户做宣传也成了守桥人的工作。 “我外婆是南通人,在江对岸,这座大桥缩短了我和外婆家的距离,守护大桥就像守护亲人。”钱一锋说。 “要想当好‘守桥人’,光靠一个人的力量肯定不够,除所内十余名同事协同配合外,还要用好张家港市委政法委组织的‘护桥队’,做好群防群治。”张家港站派出所教导员郭超说。 据介绍,张家港站派出所因桥而设,除了所领导较年长外,其余都是90后,全所平均年龄只有27岁。大桥建设时,他们便参与施工监管工作,亲眼见证“大桥奇迹”破水而出。 如今,这些年轻人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孤独,用“工匠精神”守护大桥的安全,用实际行动护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大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