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
|
|
□ 本报记者 章兴成 □ 本报通讯员 李凯丽
近日,由河北省人民检察院雄安新区分院(以下简称雄安检察分院)支持起诉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诉刘某等12名被告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被告需支付被污染土壤修复费用。 “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不仅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意见,还在补充完善证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支持赔偿起诉提供了强大支持。”拿到民事调解书,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不由为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点赞。 该案是雄安新区施行涉白洋淀流域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改革后的“第一案”,也是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 “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从线索发现到协助调查取证、出庭支持起诉等全流程参与,有效避免了‘个人违法、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现象,促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雄安检察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纪志明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该案也是雄安检察机关一体推进“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的缩影。雄安检察分院成立4年来,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统筹推进机制创新、溯源治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成效渐显。 深挖踏查拓案源 促专业化精准监督 “当时,我们在白洋淀分洪道一个大坑里发现大量生活垃圾,四周恶臭扑鼻,随即利用快检实验室检测出土壤中部分金属物质含量超标。”时隔两年多,参与办案的检察干警仍记忆犹新。 2020年5月,雄安检察分院在与新区生态环境局例行开展联合巡查时发现了这一环境污染案件线索。同年7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联合相关部门分析研判,协助解决调查取证遇到的困境,并督促、协同有关部门快速完成涉案生活垃圾污染的应急处置。 在生态环境局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后,雄安检察机关终止先前启动的公益诉讼流程,应邀支持起诉,并提供充分详实的法律咨询意见,引导补充关键证据,建议依法追加两名企业法定代表人为共同被告,实现环境侵权责任主体全覆盖,为赔偿费用的追索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近年办理的诸多环境污染犯罪案件中,90%的线索是我们深入一线一步一个脚印‘踏查’出来的。”雄安检察分院业务部副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武新雷介绍说,为及时获取环境污染情况,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该院主动出击,对非法采砂、非法捕鱼等十类损害生态环境的情况进行巡查,并结合医疗废物、废水处置等多个专项行动开展拉网式巡查。 在案发过久,取证、司法鉴定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历时3年办结了安新县某水洗厂污染环境案;在容城县郑某污染环境案中,依法追诉非法出售危险废物的漏犯张某,对污染环境全链条进行打击……雄安检察分院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有力打击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分子嚣张气焰。 截至目前,雄安检察分院批准逮捕生态环境类刑事犯罪16件26人,提起公诉27件46人,法院全部作出有罪判决。办理涉生态环境资源案件300余件,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水域面积120余亩,督促有关部门清理各类垃圾、固体废物1600余吨,追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恢复费用近60万余元。 凝聚合力强支撑 助司法办案增质效 2022年9月20日,雄安检察分院、雄县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局就一起环境污染案件召开案情研判会议。 “生态环境部门就企业提交的环评报告给出专业意见,上级检察机关为我们后续办案指明了思路。两级院上下联动、内外协作的工作机制,在案件移送、案情通报和信息共享方面实现了有效互通,让基层院工作越干越‘顺溜’!”会后,雄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荆晓军有感而发。 荆晓军的一席话说出了广大基层检察干警的心声。面对雄安新区检察机关体量小、人员少、任务重的客观实际,雄安检察分院自成立后牢固树立两级院“一盘棋”工作思路。 对内,实行两级院纵向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并组建涉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类案件专业化办案团队,探索生态环境类案集中管辖机制,推动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无缝对接、有效衔接。 对外,与生态环境部门联合会签《关于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巡查工作制度》,建立联席会议、案件线索移送等多项协作机制,深化“河(湖)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雄安新区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快检实验室为核心,建成取证船、取证车、无人机水陆空“三位一体”综合检测网,全方位对环白洋淀水域的土、水、气等生态环境要素及其生态系统进行现场查勘。成立集分析研判、实时指挥、服务社会、精细管理等于一体的信息化综合指挥中心,开发运用智能辅助系统,为白洋淀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提供技术和智慧支撑。 主动担当追溯源 推进社会综合治理 将问题解决在诉前阶段;以法治教育引领,实现更高水平源头治理……雄安检察机关积极通过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广泛普法等方式开展诉源、溯源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 雄安检察机关通过个案办理,推动行政主管机关依法履责,开展行业性、系统性问题集中治理,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努力在诉前阶段解决绝大多数公益受损问题。在办好个案的同时,分析研判类案发展趋势、办案规律、主要特点,加强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领域专题调研和理论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检察建议,向相关部门制发,督促整改落实,达到“办理一案、调研一面、治理一片”的效果。4年来,雄安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74件,发出检察建议423件,回复整改率达99.1%。 近年来,线下依托“法护雄安”法律服务机制,雄安检察机关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农村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法治教育活动,线上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从检察供给侧提供优质高效法治产品,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治宣传套餐,促进全民法治观念养成。截至目前,共开展线上线下法治宣传百余场,受众近万人次。 群众法治意识提升了,危害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减少了,监督力度增强了……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检察蓝”精心呵护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雄安大地徐徐展开。
|
|
统筹推进机制创新溯源治理
|
雄安检察打造白洋淀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样本
|
|
|
( 2023-01-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 本报记者 章兴成 □ 本报通讯员 李凯丽
近日,由河北省人民检察院雄安新区分院(以下简称雄安检察分院)支持起诉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诉刘某等12名被告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被告需支付被污染土壤修复费用。 “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不仅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意见,还在补充完善证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支持赔偿起诉提供了强大支持。”拿到民事调解书,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不由为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点赞。 该案是雄安新区施行涉白洋淀流域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改革后的“第一案”,也是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 “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从线索发现到协助调查取证、出庭支持起诉等全流程参与,有效避免了‘个人违法、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现象,促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雄安检察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纪志明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该案也是雄安检察机关一体推进“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的缩影。雄安检察分院成立4年来,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统筹推进机制创新、溯源治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成效渐显。 深挖踏查拓案源 促专业化精准监督 “当时,我们在白洋淀分洪道一个大坑里发现大量生活垃圾,四周恶臭扑鼻,随即利用快检实验室检测出土壤中部分金属物质含量超标。”时隔两年多,参与办案的检察干警仍记忆犹新。 2020年5月,雄安检察分院在与新区生态环境局例行开展联合巡查时发现了这一环境污染案件线索。同年7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联合相关部门分析研判,协助解决调查取证遇到的困境,并督促、协同有关部门快速完成涉案生活垃圾污染的应急处置。 在生态环境局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后,雄安检察机关终止先前启动的公益诉讼流程,应邀支持起诉,并提供充分详实的法律咨询意见,引导补充关键证据,建议依法追加两名企业法定代表人为共同被告,实现环境侵权责任主体全覆盖,为赔偿费用的追索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近年办理的诸多环境污染犯罪案件中,90%的线索是我们深入一线一步一个脚印‘踏查’出来的。”雄安检察分院业务部副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武新雷介绍说,为及时获取环境污染情况,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该院主动出击,对非法采砂、非法捕鱼等十类损害生态环境的情况进行巡查,并结合医疗废物、废水处置等多个专项行动开展拉网式巡查。 在案发过久,取证、司法鉴定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历时3年办结了安新县某水洗厂污染环境案;在容城县郑某污染环境案中,依法追诉非法出售危险废物的漏犯张某,对污染环境全链条进行打击……雄安检察分院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有力打击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分子嚣张气焰。 截至目前,雄安检察分院批准逮捕生态环境类刑事犯罪16件26人,提起公诉27件46人,法院全部作出有罪判决。办理涉生态环境资源案件300余件,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水域面积120余亩,督促有关部门清理各类垃圾、固体废物1600余吨,追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恢复费用近60万余元。 凝聚合力强支撑 助司法办案增质效 2022年9月20日,雄安检察分院、雄县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局就一起环境污染案件召开案情研判会议。 “生态环境部门就企业提交的环评报告给出专业意见,上级检察机关为我们后续办案指明了思路。两级院上下联动、内外协作的工作机制,在案件移送、案情通报和信息共享方面实现了有效互通,让基层院工作越干越‘顺溜’!”会后,雄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荆晓军有感而发。 荆晓军的一席话说出了广大基层检察干警的心声。面对雄安新区检察机关体量小、人员少、任务重的客观实际,雄安检察分院自成立后牢固树立两级院“一盘棋”工作思路。 对内,实行两级院纵向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并组建涉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类案件专业化办案团队,探索生态环境类案集中管辖机制,推动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无缝对接、有效衔接。 对外,与生态环境部门联合会签《关于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巡查工作制度》,建立联席会议、案件线索移送等多项协作机制,深化“河(湖)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雄安新区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快检实验室为核心,建成取证船、取证车、无人机水陆空“三位一体”综合检测网,全方位对环白洋淀水域的土、水、气等生态环境要素及其生态系统进行现场查勘。成立集分析研判、实时指挥、服务社会、精细管理等于一体的信息化综合指挥中心,开发运用智能辅助系统,为白洋淀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提供技术和智慧支撑。 主动担当追溯源 推进社会综合治理 将问题解决在诉前阶段;以法治教育引领,实现更高水平源头治理……雄安检察机关积极通过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广泛普法等方式开展诉源、溯源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 雄安检察机关通过个案办理,推动行政主管机关依法履责,开展行业性、系统性问题集中治理,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努力在诉前阶段解决绝大多数公益受损问题。在办好个案的同时,分析研判类案发展趋势、办案规律、主要特点,加强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领域专题调研和理论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检察建议,向相关部门制发,督促整改落实,达到“办理一案、调研一面、治理一片”的效果。4年来,雄安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74件,发出检察建议423件,回复整改率达99.1%。 近年来,线下依托“法护雄安”法律服务机制,雄安检察机关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农村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法治教育活动,线上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从检察供给侧提供优质高效法治产品,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治宣传套餐,促进全民法治观念养成。截至目前,共开展线上线下法治宣传百余场,受众近万人次。 群众法治意识提升了,危害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减少了,监督力度增强了……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检察蓝”精心呵护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雄安大地徐徐展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