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院
|
|
□ 张成岗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大变局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微观到宏观诸多层面,更多着眼于“变”,“变”意味着机遇与风险并存。世界正在由传统发展范式向新发展范式转变,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在新全球化、新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三重叠加”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形成。 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构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社会治理构成了国家治理重要方面,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已经成为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提升社会治理与发展能力水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社会治理与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估工作需要积极探索、科学试验与政策支撑,进而助力形成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 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hina Social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Index,CSGDI)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总体要求,结合社会治理理论和我国社会治理与发展实际,将社会治理和发展有机结合而创立的指数。通过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持续对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会治理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有助于发现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总结凝练社会治理与发展的典型经验。 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包括:(1)1个一级指标,即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2)7个二级指标,即政府责任、安全、民生、社会参与、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与民众满意度,其中前6个是客观指标,第7个是主观指标,7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框架;(3)36个三级指标,包括党的建设、政府效能、政府透明度、公共安全、网络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应急能力、人口、劳动就业、价格消费、人民生活、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与体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参与、公众参与、政府协同、规则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性别公平、民族公平、区域公平、信息公平、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居民公平感、居民幸福感、居民参与感、居民安全感、居民未来期望;(4)以及139个四级指标。 《2022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年度报告》的逻辑主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显示了开创性、继承性、连续性以及在全球性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2022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年度报告》延续五年来系列报告的研究方法,从政府责任、安全、民生、社会参与、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与民众满意度七个维度,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会治理与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估和分析,全面呈现各地社会治理与发展主要成就、问题不足、综合排名、分析研判,努力以学术性、实践性、科学性成果,为党和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 研究报告以“保持稳健性、关注差异性、适应新形势”为基础逻辑,注重强基础、惠民生、创新路和高质量发展,聚焦流动性治理中经济增长和疫情扩散的耦合关系,强调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智慧治理建设新飞跃和基层治理建设新突破。 从地理位置看,华东、华北两个地区的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且华东地区略高于华北地区;华南、华中地区得分在平均值左右。《2022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年度报告》还分析了三个梯队的典型省份(山东、青海和贵州)的各指标变化及特点,并在指标得分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打造新时期社会治理“至善”新格局 随着新兴科技全面融入社会生活,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众多领域不断拓展应用版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长期以来,理论研究者、实践探索者、政策制定者都在关注科技发展、科技治理与社会治理,尤其重点关注嵌入国家创新体系和社会治理场景中的新兴技术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扩展以及全球治理格局深度调整,技术必将更加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实现,有利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而实现“科技向善”的目标和共识。 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长期的、复杂的风险挑战。面向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形成的历史交汇,社会治理面临的技术环境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在推动社会治理新变革,新兴技术的复杂性、前沿性和不可预测性正在为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带来新挑战。社会治理建设要与特定阶段的国情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治理体系应当是适应特定“风险性质”和“环境特征”的整合型结构。 人工智能正在深度嵌入社会领域,带来社会管理方式和治理模式的变革,加快全球科技竞争格局调整。当下,人工智能系统无疑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优先性领域之一。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应当是以人为中心的“有温度的”治理体系,需要在长期治理过程中与既有制度安排和人民群众生活实践反复调试,促进多元参与、民主协商,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可持续的社会价值。面向未来的社会治理,需要“稳中有变”提升风险韧性,需要“价值至善”增进人文关怀,需要“创新智慧”聚焦技术赋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一直在路上!
|
|
《2022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年度报告》解读
|
|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
□ 张成岗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大变局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微观到宏观诸多层面,更多着眼于“变”,“变”意味着机遇与风险并存。世界正在由传统发展范式向新发展范式转变,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在新全球化、新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三重叠加”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形成。 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构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社会治理构成了国家治理重要方面,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已经成为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提升社会治理与发展能力水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社会治理与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估工作需要积极探索、科学试验与政策支撑,进而助力形成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 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hina Social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Index,CSGDI)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总体要求,结合社会治理理论和我国社会治理与发展实际,将社会治理和发展有机结合而创立的指数。通过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持续对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会治理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有助于发现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总结凝练社会治理与发展的典型经验。 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包括:(1)1个一级指标,即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2)7个二级指标,即政府责任、安全、民生、社会参与、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与民众满意度,其中前6个是客观指标,第7个是主观指标,7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框架;(3)36个三级指标,包括党的建设、政府效能、政府透明度、公共安全、网络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应急能力、人口、劳动就业、价格消费、人民生活、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与体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参与、公众参与、政府协同、规则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性别公平、民族公平、区域公平、信息公平、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居民公平感、居民幸福感、居民参与感、居民安全感、居民未来期望;(4)以及139个四级指标。 《2022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年度报告》的逻辑主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显示了开创性、继承性、连续性以及在全球性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2022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年度报告》延续五年来系列报告的研究方法,从政府责任、安全、民生、社会参与、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与民众满意度七个维度,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会治理与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估和分析,全面呈现各地社会治理与发展主要成就、问题不足、综合排名、分析研判,努力以学术性、实践性、科学性成果,为党和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 研究报告以“保持稳健性、关注差异性、适应新形势”为基础逻辑,注重强基础、惠民生、创新路和高质量发展,聚焦流动性治理中经济增长和疫情扩散的耦合关系,强调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智慧治理建设新飞跃和基层治理建设新突破。 从地理位置看,华东、华北两个地区的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且华东地区略高于华北地区;华南、华中地区得分在平均值左右。《2022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年度报告》还分析了三个梯队的典型省份(山东、青海和贵州)的各指标变化及特点,并在指标得分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打造新时期社会治理“至善”新格局 随着新兴科技全面融入社会生活,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众多领域不断拓展应用版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长期以来,理论研究者、实践探索者、政策制定者都在关注科技发展、科技治理与社会治理,尤其重点关注嵌入国家创新体系和社会治理场景中的新兴技术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扩展以及全球治理格局深度调整,技术必将更加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实现,有利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而实现“科技向善”的目标和共识。 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长期的、复杂的风险挑战。面向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形成的历史交汇,社会治理面临的技术环境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在推动社会治理新变革,新兴技术的复杂性、前沿性和不可预测性正在为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带来新挑战。社会治理建设要与特定阶段的国情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治理体系应当是适应特定“风险性质”和“环境特征”的整合型结构。 人工智能正在深度嵌入社会领域,带来社会管理方式和治理模式的变革,加快全球科技竞争格局调整。当下,人工智能系统无疑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优先性领域之一。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应当是以人为中心的“有温度的”治理体系,需要在长期治理过程中与既有制度安排和人民群众生活实践反复调试,促进多元参与、民主协商,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可持续的社会价值。面向未来的社会治理,需要“稳中有变”提升风险韧性,需要“价值至善”增进人文关怀,需要“创新智慧”聚焦技术赋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一直在路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