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优质高效法治保障
· 打造赣南红、客家调、平安城三张“金名片”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优质高效法治保障
青岛在法治中国建设中争做表率当标杆

( 2022-11-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法治宣传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法治宣传方式和载体上不断推陈出新,经常举办接地气的法治宣传活动。图为2021年12月4日,青岛市委依法治市办在国家宪法日组织开展“普法市集”活动。   徐绍阳 摄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曹天健
□ 本报通讯员 李大鹏

  前不久,山东青岛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出台《关于加强镇(街道)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推进镇(街道)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切实推动镇(街道)规范性文件依法制定、程序规范、合法有效。
  近年来,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区(市)、镇街法治建设三级全贯通,创新出台《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批彰显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青岛建设呈现“蹄疾步稳”新格局,全面依法治市取得明显成效。
  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办主任程德智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青岛市聚焦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积极回应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需求、新期盼,统筹推进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奋力在全国法治建设中“做表率、当标杆”,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优质高效法治保障。
  良法保障善治促进发展破解热点难点问题
  “要立足群众需求,进一步修改好《青岛市停车场条例(草案)》,努力破解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通过地方立法,加强对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认定保护、活化利用……”
  今年8月,青岛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了《青岛市停车场条例(草案)》和《青岛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草案)》。这是青岛市立法工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增强立法针对性、实效性、可执行性的一个具体事例。
  出台全国首部商品流通方面综合性地方法规《青岛市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制定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制定出台《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出台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大沽河管理等规章,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市立足从法律制度上研究解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共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39件,修改地方性法规47件次;制定政府规章70件,修改政府规章52件次。
  法治政府建设让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
  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尧头社区居民张某和哥哥在老人赡养、房屋拆迁补偿等问题上产生纠纷。社区干部得知后,第一时间找到兄弟二人,联系镇司法所和社区法律顾问多次进行调解。2021年11月,纠纷终于化解,兄弟二人握手言和。
  “亲身经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张某有感而发。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以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契机,推动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青岛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郝伟告诉记者。
  据了解,青岛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自助办”,市、区(市)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99%网上可办、96.5%全程网办、70%即来即办、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率92%,实现线上线下服务中心(站)100%全覆盖。
  围绕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青岛市在全国率先设立决策法律审查专职机构,完善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路径,探索建立提前安排、全程参与的“真顾真问”机制,制定全国首部规范三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的地方标准《青岛市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范》。
  围绕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青岛市健全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建设一体化应急指挥中心,初步形成“一网络、一中心、一平台、广应用”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
  围绕以法治思维推进数字城市建设,青岛市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整合了50余个市级部门1900多项和10个区(市)9900多项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全市2100余个政务服务基层站点、1.1万余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全覆盖,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位列全省第一,数据开放指数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
  近年来,聚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青岛市创新构建“十百千万”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立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行政执法互相监督员制度,构建起市级指导、区(市)主导、司法所参与、镇街配合的全方位、全流程行政执法协调三级联动监督体系,打通了市县乡三级执法监督镇街“最后一公里”。构建“1+N”基层行政执法体系,制定推出依法“不罚”“轻罚”事项清单,涵盖28个领域382个事项,依法办理“不罚”“轻罚”案件9.29万件,减免处罚金额1.8亿余元,惠及6.82万个市场主体。
  “2019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镇街法治政府建设,经过先行先试、全面推开、纵深推进、细化标准,实现了市、区(市)、镇街法治建设全贯通,打造了镇街法治建设‘青岛样板’进一步夯实了法治建设基层基础,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青岛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局长万振东说。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青岛汉森菌业有限公司的几十亩阳光玫瑰葡萄园扩建完成,急需建设一系列看护房和农用物资储藏室,如何办理审批手续让总经理丁月华犯了难。公司所在的黄岛区大村镇干部在走访中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排人员与公司对接,办理用房审批手续,方便了园区运营。
  这是青岛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一个缩影,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果之一。
  2021年以来,青岛市组织开展以“共建法治政府、共享法治阳光”为主题的“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年”活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为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青岛市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成立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坚持顶格推进顶格协调。
  在全国首创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制度,协助企业落实资金近亿元。
  出台全国首部规范证明事项的政府规章,彻底取消“奇葩”证明,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
  近日,青岛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再发力,市委、市政府印发《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规划(2022-2024年)》,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项基本要求,实施“政务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四大提升行动,提出改革措施100条。
  在依法治市进程中,青岛政法机关是主力军和排头兵。
  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服务保障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等制度文件,指导基层法院设立城市更新工作室,为实体经济发展释放土地房产要素,2022年以来,执行盘活司法查封闲置土地54万平方米。
  市人民检察院牵头建立胶东五市检察机关一体化协作机制,用“检察蓝”守护“生态绿”。近年来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958人,办理环保公益案件469件,督促修复耕地、林地、湿地和山体1890亩,关停污染企业29家,追缴生态修复费用5592万元。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泄露个人信息等犯罪1270人,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市公安局全力深化法治公安建设,《青岛市公安局关于严格规范刑事案件办理工作的意见(试行)》被评选为全国公安机关67个优秀执法制度之一。深入推行“一码通”,在全市30余万个场所单位推广应用场所码。牵头建立全市规范旅游消费市场秩序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持续优化社会治安生态。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今年以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和损失金额同比下降51.9%、44.5%,成功劝阻238万人次,全市接报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3.6%、3.5%。
  市司法局出台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提供法治保障的实施意见,立足自身职责提出20项法治保障措施。着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发展,推动启用山东省首个“一站式”法律服务超市,打造“12348热线+人民调解”新机制,创新“全域受理、全域指派”一体化服务机制。打造“法治青风”普法品牌,实施“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今年以来全市共选配首批“法律明白人”1922人,“法治带头人”1997人,解决群众涉法问题6490件,化解矛盾3902件。
  青岛市委依法治市办近期公布了青岛市2021年度法治为民十件实事,“青岛市公安局全面推进智慧公安‘青云工程’”“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诉讼需求”“青岛市教育局落实《青岛市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筑牢学生安全保护网”“青岛市司法局创新开展惠企法律服务全方位零距离服务企业发展”“胶州市打造‘蓝马甲’特色普法志愿服务品牌助力构建大普法格局”等榜上有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