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5 1/5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全面提升政法机关履职能力水平
· 习近平将赴印尼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
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
· 深化社区警务改革为平安建设“加码”
· 治理直播售假要形成合力
· 图片新闻
· 推动“最美五老”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 中联部为外国驻华使节举办中共二十大精神专题宣介会
· 落实从业禁止制度切实保护未成年人
· 沪上首份“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地图”发布
· 3年起诉非法采矿及破坏性采矿犯罪25649人

最高法最高检教育部联合发布意见
落实从业禁止制度切实保护未成年人

( 2022-11-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本报北京11月11日讯 记者张晨 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就依法严格执行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制度,进一步加强司法保护与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的衔接作出了规定,旨在为净化校园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意见》共10条,明确了司法机关在办理教职员工犯罪案件中适用从业禁止、禁止令规定的具体规则。《意见》规定,教职员工实施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判决禁止其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教职员工实施前述规定以外的其他犯罪,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判决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或者依照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第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其适用禁止令。
  在教职员工犯罪案件的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应当向教育行政部门送达裁判文书。《意见》规定,判决生效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三十日内将裁判文书送达被告人单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必要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裁判文书转送有关主管部门。因涉及未成年人隐私等原因,不宜送达裁判文书的,可以送达载明被告人的自然情况、罪名及刑期的相关证明材料。
  下一步,最高法、最高检、教育部将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教育行政部门,准确执行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和《意见》的有关规定,准确适用、严格执行从业禁止制度,对师德严重违规问题“零容忍”,净化校园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相关报道见三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