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
林海宁(海口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矛盾纠纷化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为省会城市,海口市社会和谐稳定对于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口市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作为“平安海口”“法治海口”创建的重要抓手,不断织密社会治理的基层网络,着力从源头上化解和减少矛盾纠纷,实现“一站式”多元解纷,努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十年来,海口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于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市、区党委书记认真履行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牵头成立市、区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协调、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先后制定“公调对接”“诉调对接”等10项工作机制,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经费保障,保障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十年来,海口市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末梢,努力做到多维度、全覆盖,全面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调解网络。 纵向上,海口市建立起区、镇(街)、村(居)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平台,全市共建立镇(街)矛盾纠纷调解中心43个,村(居)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457个,实现基层调处平台网络全覆盖,并合理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对人口多、矛盾复杂的村(居),配备1至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对矛盾纠纷较少或人口较少的,合并2至3个村(居)配备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 横向上,海口市成立了交通、旅游、医疗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25家。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率先在海南省成立第一家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海口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并与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联合办公,实行“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有效降低解决矛盾纠纷的时间成本。 十年来,海口市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搭建“12345+人民调解+网格化”大平台。充分发挥海口“12345”热线“指挥棒”“绣花针”“连心桥”作用,建立“12345+人民调解+网格化”模式,快速收集矛盾、快速分流联动、快速响应调处,实现一号对外、一网管理、一个平台监控。实行统一调度大联动,整合全市91个部门、83条热线,联通6个城市治理管理工作平台,建立“12345”统一调度指挥体系。研发使用“智慧调解系统”手机App。 十年间,海口市积极构建多元化大调解格局。通过整合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以及信访、人社、住建等多部门资源力量,采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式,积极推进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建设,聚焦征地拆迁、劳动保障、物业、经济合同等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内部资源联动调处机制,用好专业行业调委会、调解专家库、村居法律顾问等资源,创建“三室联调”(调解室、警务室、法律顾问室)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和设立乡贤说事室、乡贤议事厅等形式;建立外部资源支撑调解机制,对涉及跨部门、跨区域的矛盾纠纷,坚持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形成调解合力,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十年来,海口市因地制宜探索“接地气”的矛盾纠纷调解形式,提升为民调解、服务群众的实效。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各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平台对受理、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按照“属地管理”与“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分流,明确负责调处的单位和部门。同时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落实每一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责任。 十年间,海口市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区每月组织各相关部门对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一次全面排查,镇(街)、村(居)每半月对本辖区的矛盾纠纷进行一次全面排查,调解员每周深入辖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次以上,努力“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建立矛盾纠纷定期研判制度。建立镇、区、市三级矛盾纠纷研判机制,镇(街)每周、区每月、市每季度召开矛盾纠纷研判会,定期分析,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整理
|
|
为新时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供“椰城智慧”
|
|
|
|
( 2022-10-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
林海宁(海口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矛盾纠纷化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为省会城市,海口市社会和谐稳定对于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口市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作为“平安海口”“法治海口”创建的重要抓手,不断织密社会治理的基层网络,着力从源头上化解和减少矛盾纠纷,实现“一站式”多元解纷,努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十年来,海口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于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市、区党委书记认真履行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牵头成立市、区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协调、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先后制定“公调对接”“诉调对接”等10项工作机制,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经费保障,保障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十年来,海口市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末梢,努力做到多维度、全覆盖,全面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调解网络。 纵向上,海口市建立起区、镇(街)、村(居)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平台,全市共建立镇(街)矛盾纠纷调解中心43个,村(居)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457个,实现基层调处平台网络全覆盖,并合理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对人口多、矛盾复杂的村(居),配备1至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对矛盾纠纷较少或人口较少的,合并2至3个村(居)配备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 横向上,海口市成立了交通、旅游、医疗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25家。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率先在海南省成立第一家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海口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并与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联合办公,实行“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有效降低解决矛盾纠纷的时间成本。 十年来,海口市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搭建“12345+人民调解+网格化”大平台。充分发挥海口“12345”热线“指挥棒”“绣花针”“连心桥”作用,建立“12345+人民调解+网格化”模式,快速收集矛盾、快速分流联动、快速响应调处,实现一号对外、一网管理、一个平台监控。实行统一调度大联动,整合全市91个部门、83条热线,联通6个城市治理管理工作平台,建立“12345”统一调度指挥体系。研发使用“智慧调解系统”手机App。 十年间,海口市积极构建多元化大调解格局。通过整合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以及信访、人社、住建等多部门资源力量,采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式,积极推进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建设,聚焦征地拆迁、劳动保障、物业、经济合同等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内部资源联动调处机制,用好专业行业调委会、调解专家库、村居法律顾问等资源,创建“三室联调”(调解室、警务室、法律顾问室)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和设立乡贤说事室、乡贤议事厅等形式;建立外部资源支撑调解机制,对涉及跨部门、跨区域的矛盾纠纷,坚持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形成调解合力,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十年来,海口市因地制宜探索“接地气”的矛盾纠纷调解形式,提升为民调解、服务群众的实效。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各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平台对受理、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按照“属地管理”与“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分流,明确负责调处的单位和部门。同时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落实每一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责任。 十年间,海口市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区每月组织各相关部门对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一次全面排查,镇(街)、村(居)每半月对本辖区的矛盾纠纷进行一次全面排查,调解员每周深入辖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次以上,努力“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建立矛盾纠纷定期研判制度。建立镇、区、市三级矛盾纠纷研判机制,镇(街)每周、区每月、市每季度召开矛盾纠纷研判会,定期分析,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