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中国
|
|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两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及上级法院相关工作部署要求,找准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2021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理涉企案件189001件,诉讼标的额约1230亿元。在2021年度全省中基层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考核评比中,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名列榜首,全市6家基层法院进入全省前十。 接续升级 加速释放惠企红利 今年年初,某桩基工程公司向硚口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某置业公司支付拖欠的工程款3000余万元,并承担逾期利息。法院部分支持原告诉请。案件判决生效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根据原告在《退费账户确认书》中确认的账号信息,主动退还25万元诉讼费。9月,在试点基础上,武汉中院在全市推行“胜诉退费”工作新模式,由当事人“申请退”升级为法院“主动退”,由线下办理改为线上流转,全力破解当事人“缴款累、退款难、奔波忙”难题。 经历了2019年构建工作机制、2020年建设智慧法院、2021年改革提质增效后,今年以来,武汉市两级法院扎实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年活动”,坚持“小切口、微创新”,精准服务市场需求,培育出一批实用性强的制度成果和创新举措,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以保全企业提前提供的担保财产代替对企业银行账户的冻结,灵活选取担保财产,灵活恢复财产额度……2021年以来,洪山区、青山区法院先后推出财产保全案件前置担保工作机制,承诺提前由企业向法院提交未设立任何权利负担的担保财产及评估报告,保证企业依法及时足额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 该机制实施以来,青山区15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区法院签订相关备忘录;洪山区法院发出《财产保全案件权利等级证书》26份,担保总金额达1.65亿元,多家驻汉企业受益。 为全力推进助企惠企工作,武汉市两级法院持续优化诉讼服务,推行网上立案无纸化受理、法律文书电子送达等多项举措,为民营企业健全诉讼服务“绿色通道”。2021年,全市两级法院共网上立案16万余件,两日内办结率达100%,电子送达率达83.46%。截至目前,共有5个项目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试点,8项工作入选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项目。 精准施策 为企业发展蓄势添能 “精”,就是要在司法活动中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精准研判市场主体的合理诉求,助推市场主体多起来、强起来。 8月19日,经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重新启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法院原花山人民法庭,更名为东湖科学城人民法庭,专门审理湖北东湖科学城、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的知识产权纠纷和商事纠纷;重新启用该区原豹獬人民法庭,并更名为高新产业园人民法庭,专门审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八大园区的劳动纠纷和租赁纠纷案件。未来,两个人民法庭将以优质高效的司法供给,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科创高地保驾护航。 “准”,就是要与企业加强常态化沟通,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5月13日,汉阳区法院驻市金属材料流通协会诉调服务站揭牌成立。今年以来,为推动更多涉企纠纷高效化解,汉阳区法院积极向外拓展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渠道,先后打造“法院+银保调中心”“法院+行业协会”“法院+公证”等涉企专业联调平台,累计诉前化解涉企纠纷1022起,化解成功率达44.6%,涉案金额6100余万元。 作为全省首家专业化金融法庭,武昌区法院水果湖人民法庭有效发挥司法对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的“反哺”作用,就约定法律文书送达确认地址、金融产品“借新还旧”瑕疵、金融中介行业不规范等内容,向多家机构提出司法建议,被采纳15项。 9月22日,硚口区法院发布《民营企业融资案件审判白皮书》,以2019年以来审理的786件民营企业融资案件为样本,对民营企业融资风险较高、渠道较窄、担保方式较为单一的现象进行“问诊”,提出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合规经营、提升信用意识等方面的合理建议。同时,呼吁多方联合发力,助力形成“企业容易借、还得起,银行放心贷、收得回”的良性循环,让更多金融“活水”滋养实体经济。 破产重整 助力企业涅槃重生 9月29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共湖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我国中部地区首个破产法庭——武汉破产法庭在武汉中院揭牌。“走好破产审判专业化之路,是促进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武汉破产法庭有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中部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拥有庞大的市场主体数量,客观上对畅通优胜劣汰机制下市场主体退出通道提出了较高要求。 2019年,武汉中院设立全省首家清算与破产审判庭,专门审理全市的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并指导有条件的基层法院配备破产审判团队。 2021年,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基层法院的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破产衍生诉讼案件集中至武汉中院审理,进一步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取得突破性成效。 今年以来,武汉市两级法院加强企业重整价值识别,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程序,挽救陷入困境但仍具有经营价值的市场主体,成功审结一批破产重整案件。 5年来,该市两级法院探索运用破产手段挽救危困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25家企业走出困境、重获新生,盘活资产69亿元,释放土地资源3400亩、房产约131.9万平方米,妥善安置职工2361人。 2020年、2021年,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中,武汉中院牵头的“办理破产”指标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标杆”。 “设立武汉破产法庭,是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作用,对标对表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持续优化破产审判工作,提升破产审判质效,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保障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湖北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武汉中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
|
激发新动能 推动新发展 奋进新征程
|
武汉法院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跃升新高度
|
|
|
( 2022-10-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中国 |
|
|
9月29日,我国中部地区首个破产法庭——武汉破产法庭揭牌成立。 李金星 摄 |
|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两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及上级法院相关工作部署要求,找准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2021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理涉企案件189001件,诉讼标的额约1230亿元。在2021年度全省中基层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考核评比中,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名列榜首,全市6家基层法院进入全省前十。 接续升级 加速释放惠企红利 今年年初,某桩基工程公司向硚口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某置业公司支付拖欠的工程款3000余万元,并承担逾期利息。法院部分支持原告诉请。案件判决生效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根据原告在《退费账户确认书》中确认的账号信息,主动退还25万元诉讼费。9月,在试点基础上,武汉中院在全市推行“胜诉退费”工作新模式,由当事人“申请退”升级为法院“主动退”,由线下办理改为线上流转,全力破解当事人“缴款累、退款难、奔波忙”难题。 经历了2019年构建工作机制、2020年建设智慧法院、2021年改革提质增效后,今年以来,武汉市两级法院扎实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年活动”,坚持“小切口、微创新”,精准服务市场需求,培育出一批实用性强的制度成果和创新举措,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以保全企业提前提供的担保财产代替对企业银行账户的冻结,灵活选取担保财产,灵活恢复财产额度……2021年以来,洪山区、青山区法院先后推出财产保全案件前置担保工作机制,承诺提前由企业向法院提交未设立任何权利负担的担保财产及评估报告,保证企业依法及时足额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 该机制实施以来,青山区152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区法院签订相关备忘录;洪山区法院发出《财产保全案件权利等级证书》26份,担保总金额达1.65亿元,多家驻汉企业受益。 为全力推进助企惠企工作,武汉市两级法院持续优化诉讼服务,推行网上立案无纸化受理、法律文书电子送达等多项举措,为民营企业健全诉讼服务“绿色通道”。2021年,全市两级法院共网上立案16万余件,两日内办结率达100%,电子送达率达83.46%。截至目前,共有5个项目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试点,8项工作入选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项目。 精准施策 为企业发展蓄势添能 “精”,就是要在司法活动中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精准研判市场主体的合理诉求,助推市场主体多起来、强起来。 8月19日,经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重新启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法院原花山人民法庭,更名为东湖科学城人民法庭,专门审理湖北东湖科学城、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的知识产权纠纷和商事纠纷;重新启用该区原豹獬人民法庭,并更名为高新产业园人民法庭,专门审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八大园区的劳动纠纷和租赁纠纷案件。未来,两个人民法庭将以优质高效的司法供给,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科创高地保驾护航。 “准”,就是要与企业加强常态化沟通,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5月13日,汉阳区法院驻市金属材料流通协会诉调服务站揭牌成立。今年以来,为推动更多涉企纠纷高效化解,汉阳区法院积极向外拓展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渠道,先后打造“法院+银保调中心”“法院+行业协会”“法院+公证”等涉企专业联调平台,累计诉前化解涉企纠纷1022起,化解成功率达44.6%,涉案金额6100余万元。 作为全省首家专业化金融法庭,武昌区法院水果湖人民法庭有效发挥司法对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的“反哺”作用,就约定法律文书送达确认地址、金融产品“借新还旧”瑕疵、金融中介行业不规范等内容,向多家机构提出司法建议,被采纳15项。 9月22日,硚口区法院发布《民营企业融资案件审判白皮书》,以2019年以来审理的786件民营企业融资案件为样本,对民营企业融资风险较高、渠道较窄、担保方式较为单一的现象进行“问诊”,提出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合规经营、提升信用意识等方面的合理建议。同时,呼吁多方联合发力,助力形成“企业容易借、还得起,银行放心贷、收得回”的良性循环,让更多金融“活水”滋养实体经济。 破产重整 助力企业涅槃重生 9月29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共湖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我国中部地区首个破产法庭——武汉破产法庭在武汉中院揭牌。“走好破产审判专业化之路,是促进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武汉破产法庭有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中部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拥有庞大的市场主体数量,客观上对畅通优胜劣汰机制下市场主体退出通道提出了较高要求。 2019年,武汉中院设立全省首家清算与破产审判庭,专门审理全市的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并指导有条件的基层法院配备破产审判团队。 2021年,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基层法院的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破产衍生诉讼案件集中至武汉中院审理,进一步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取得突破性成效。 今年以来,武汉市两级法院加强企业重整价值识别,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程序,挽救陷入困境但仍具有经营价值的市场主体,成功审结一批破产重整案件。 5年来,该市两级法院探索运用破产手段挽救危困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25家企业走出困境、重获新生,盘活资产69亿元,释放土地资源3400亩、房产约131.9万平方米,妥善安置职工2361人。 2020年、2021年,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中,武汉中院牵头的“办理破产”指标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标杆”。 “设立武汉破产法庭,是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作用,对标对表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持续优化破产审判工作,提升破产审判质效,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保障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湖北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武汉中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