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13 3/13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聚焦解决市场主体发展痛点难点堵点
· 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规模稳步扩大
· 珠海中院首创行政法治圆桌会议机制
· 周欣:办案力求三个效果统一
· 王瑞芳:尽心助力平安社区建设
· 广东推进大湾区法律服务融合发展
· 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北京检察监督案件来源实现“一增一减”
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规模稳步扩大

( 2022-10-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张雪泓

  北京怀柔某村村民韩大妈平时喜欢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不久前,韩大妈发现,村里年久失修的健身器材全部换成了新的,再也不用担心有安全隐患了,她觉得很欣慰。
  韩大妈不知道的是,健身器材更新换代的背后,是怀柔区人民检察院依托大数据深度挖掘民生问题、主动作为,以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等多种方式,成功推动该区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的全面整改。
  “大数据+检察监督”,如今已经成为北京市检察机关创新开展检察监督工作的一项“利器”。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北京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来源中,依职权监督、依申请监督、依移送受理的占比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依职权主动监督在全部案件来源占比已增长至近四成,而依法移送受理案件量已低于整体办案数量的一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十二检察部主任王燕鹏表示,数据的“一增一减”彰显了首都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的规模正稳步扩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6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与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共同制定了《关于建立“检察+热线”合作机制 打造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的工作方案》,双方在常态化数据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建立起系统开展监督线索发掘、监督模块研发、监督效果评价等功能的数据信息应用机制,以此机制为核心内容的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模式正式成型。
  而早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检察长会议上就已明确提出,要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内涵更丰富、标准更高的法治新需求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依托检察版“接诉即办”生成民生检察数据“富矿”,通过梳理研判执法司法高频问题,为靶向精准开展专项或者小专项检察监督提供需求指引,体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要求。
  “截至8月31日,我们今年已同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交换数据工单169类74万余条。”王燕鹏说,12345海量数据背后,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北京市检察院把大数据应用充分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部署推进“25+N”项检察大数据监督模型试用重点任务。其中,研发的“销假销劣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对底层数据进行精准分类和系统分析,以数据筛选、碰撞、比对,实现对侵权假冒高发区域的精准识别和专项检查,推进开展集中查处侵权假冒专项监督工作。截至目前,已发现并向相关单位移送涉刑事追诉、行政处罚重点线索12条,协同查处3起侵权假冒商品违法案件,提前介入两起重特大制假售假团伙全链条刑事案件,法律监督以“我管”促“都管”的行权特色渐趋浓厚。
  2018年6月,海淀区某房产中介公司报案称,公司财务系统服务器应用程序及数据突然被删除,多达9TB的数据消失导致系统瘫痪,公司紧急出资18万元恢复数据及重建系统。
  “犯罪嫌疑人韩某因日常摩擦对公司不满,利用专业知识删除了大量关键证据,且拒不供认犯罪事实,导致案件缺少直接证据。”参与办理该案的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杨程介绍说,该院依托电子数据审查室,引导鉴定机构对涉案电脑密码成功破解,并恢复底层数据、从海量数据中针对性检索出关键信息,有效还原了韩某作案过程,清晰构筑了完整证据链条。
  “案件起诉后,审判机关支持了检察机关全部指控,韩某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这起‘零口供’案件的成功办理是集中专业检察技术人才,有效破解网络犯罪证明难题的生动体现,更是我们依法履职,守护网络信息安全,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具体实践。”杨程说。
  在开展涉体育健身器材专项检察监督行动中,怀柔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梳理出的127条线索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核实,共整理汇总出4大类问题,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及属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
  怀柔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赵晓峰告诉记者,依托“健身”“破损”“设备”“器材”“危险”等关键词检索比对,检察官们对12345热线梳理出的涉体育健身器材诉求进行了走访调查,共办理辖区内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公益诉讼案件6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6份,推动对全区16个乡镇(街道)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的全面摸底和整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