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中国
|
|
今年以来,江西省宜春市司法局在不断延伸人民调解触角的基础上,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着力构建“社区+网格调解”“乡贤+亲缘调解”“园区+产业调解”“专业+特色调解”的全域式人民调解模式,积极呼应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调解新需求、新期待,推动调解工作向纠纷源头延伸,助力基层善治。 “社区+网格调解” 筑牢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 宜春市司法局引入网格员力量,壮大基层人民调解员队伍,通过群众“报”、网格员“调”、社区“统”、职能部门“办”,实现小矛盾一“格”处理、大纠纷全“网”联动,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社区、化解在萌芽状态。 选优配强。依托网格,建立调解小组,发挥专家、社会专业人士力量,成立“人民调解进网格”工作专家库,指导网格内矛盾纠纷化解;在全省率先开展律师行业党建与社区党建联创共建活动,明确每个社区聘请两名律师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工作,并参与律师服务情况的评价和考核,积极探索“以块为主、条块融合、双向用力”的联创共建模式和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建章立制。制定“组织工作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机制,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工作理念,将“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发现、主动解决”,努力实现纠纷排查无“盲区”、调解服务“零距离”。 高效协同。构建递进式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强化网格调解员首道“过滤网”功能,定期召开网格调解员工作例会,共享情报信息、交流调解经验;依托基层司法所开展业务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网格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涌现出了靖安县“金才调解室”、袁州区“夕阳红调解队”、樟树市“卢桂儿调解室”等一批“社区+网格调解”示范典型。 “乡贤+亲缘调解” 用心用情彰显调处温度 宜春市司法局深入挖掘新乡贤资源,不断吸纳道德模范、优秀企业家、老支书、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退伍军人等充实新乡贤人才库。同时,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吸纳其加入多元化社区调解队伍,让其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压得住茬、拍得了板、做得了主”。 目前,宜春市已有宜丰县“老支书调解室”、丰城市“母舅坐上”、万载县“缘桌调解”、高安市“好人调解”等一批在群众中“叫得响、信得过、做得好”的优秀“乡贤+亲缘调解”品牌。许多老大难问题经过这些调解室调解后,大多都能找到突破口并被妥善解决。 “园区+产业调解” 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宜春市司法局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助力企业防范化解风险。 开展“园区企业金牌调解管家”活动,搭建市场主体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活动开展以来,已在全市318家企业设立“金牌调解管家”,调解涉企纠纷102件,涉及金额1000余万元。 将“矛盾不出企”工作向支柱产业、产业集聚地延伸,在全市工业园区、产业园区挂牌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对园区涉企纠纷进行繁简分流,坚持“及时受理、快调快结”,最大限度减少化解涉企纠纷的时间成本。 立足园区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整合优质法律服务资源,通过“调解+普法宣传”“调解+法律援助”“调解+公证服务”“调解+律师服务”等方式,满足民营企业纠纷多元化解、快速化解和有效化解需求,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奉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卢调解工作室”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为园区企业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起,涉及金额数亿元,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受到企业和群众一致好评。 “专业+特色调解” 提高重点领域纠纷化解成效 宜春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 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目前,宜春市已在市、县两级建立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物业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75个,调处案件数占总调解数的15%。 出台《关于健全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纠纷多发重点行业领域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与两级法院建立长期委派调解及司法确认衔接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 着眼社会热点问题及各行业不断增多的新型矛盾纠纷,持续拓展调解领域,大力加强特色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通过长期实践,已涌现出高安市“付秀秀调解工作室”、宜丰县“涉企纠纷金牌调解”、袁州区温汤镇“温汤妈妈调解队”、靖安县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特色品牌。 叶婷 晏洁琼
|
|
打造全域式调解“宜春模式” 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添力
|
|
|
|
( 2022-09-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中国 |
|
今年以来,江西省宜春市司法局在不断延伸人民调解触角的基础上,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着力构建“社区+网格调解”“乡贤+亲缘调解”“园区+产业调解”“专业+特色调解”的全域式人民调解模式,积极呼应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调解新需求、新期待,推动调解工作向纠纷源头延伸,助力基层善治。 “社区+网格调解” 筑牢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 宜春市司法局引入网格员力量,壮大基层人民调解员队伍,通过群众“报”、网格员“调”、社区“统”、职能部门“办”,实现小矛盾一“格”处理、大纠纷全“网”联动,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社区、化解在萌芽状态。 选优配强。依托网格,建立调解小组,发挥专家、社会专业人士力量,成立“人民调解进网格”工作专家库,指导网格内矛盾纠纷化解;在全省率先开展律师行业党建与社区党建联创共建活动,明确每个社区聘请两名律师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工作,并参与律师服务情况的评价和考核,积极探索“以块为主、条块融合、双向用力”的联创共建模式和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建章立制。制定“组织工作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机制,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工作理念,将“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发现、主动解决”,努力实现纠纷排查无“盲区”、调解服务“零距离”。 高效协同。构建递进式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强化网格调解员首道“过滤网”功能,定期召开网格调解员工作例会,共享情报信息、交流调解经验;依托基层司法所开展业务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网格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涌现出了靖安县“金才调解室”、袁州区“夕阳红调解队”、樟树市“卢桂儿调解室”等一批“社区+网格调解”示范典型。 “乡贤+亲缘调解” 用心用情彰显调处温度 宜春市司法局深入挖掘新乡贤资源,不断吸纳道德模范、优秀企业家、老支书、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退伍军人等充实新乡贤人才库。同时,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吸纳其加入多元化社区调解队伍,让其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压得住茬、拍得了板、做得了主”。 目前,宜春市已有宜丰县“老支书调解室”、丰城市“母舅坐上”、万载县“缘桌调解”、高安市“好人调解”等一批在群众中“叫得响、信得过、做得好”的优秀“乡贤+亲缘调解”品牌。许多老大难问题经过这些调解室调解后,大多都能找到突破口并被妥善解决。 “园区+产业调解” 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宜春市司法局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助力企业防范化解风险。 开展“园区企业金牌调解管家”活动,搭建市场主体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活动开展以来,已在全市318家企业设立“金牌调解管家”,调解涉企纠纷102件,涉及金额1000余万元。 将“矛盾不出企”工作向支柱产业、产业集聚地延伸,在全市工业园区、产业园区挂牌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对园区涉企纠纷进行繁简分流,坚持“及时受理、快调快结”,最大限度减少化解涉企纠纷的时间成本。 立足园区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整合优质法律服务资源,通过“调解+普法宣传”“调解+法律援助”“调解+公证服务”“调解+律师服务”等方式,满足民营企业纠纷多元化解、快速化解和有效化解需求,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奉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卢调解工作室”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为园区企业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起,涉及金额数亿元,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受到企业和群众一致好评。 “专业+特色调解” 提高重点领域纠纷化解成效 宜春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 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目前,宜春市已在市、县两级建立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物业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75个,调处案件数占总调解数的15%。 出台《关于健全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纠纷多发重点行业领域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与两级法院建立长期委派调解及司法确认衔接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 着眼社会热点问题及各行业不断增多的新型矛盾纠纷,持续拓展调解领域,大力加强特色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通过长期实践,已涌现出高安市“付秀秀调解工作室”、宜丰县“涉企纠纷金牌调解”、袁州区温汤镇“温汤妈妈调解队”、靖安县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特色品牌。 叶婷 晏洁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