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社会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加强养老服务法治体系建设
· 推动法律实施合力静音免遭噪声侵扰
· 规范高考加分取消五类全国性加分项目
· 向73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医疗队诊治2.9亿人次
· 总结未保法修订实施以来落实情况
· 扩大辟谣“朋友圈”让科学跑赢谣言

全国政协社法委聚焦老龄社会治理研讨交流时建议
加强养老服务法治体系建设

( 2022-09-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截至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十四五”时期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高度关注、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近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老龄社会治理与实践”读书群举行全国政协书院“周周论学”第26期线下活动,围绕“老龄化冲击的应对与思考”和“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主题研讨交流。
  与会人员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制度设计,研究推进养老服务立法,加强养老服务法治体系建设;要优化服务供给,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要积极发展智慧养老,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提供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
完善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看来,这标志着我国将从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的高度上,对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进行总体性战略要求和布局。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在新时代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发展现实之一。”杜鹏在围绕“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治理”主题作辅导讲座时说,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居家社区养老和优质普惠服务供给不足、专业人才特别是护理人员短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有待加强、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尚需提升等方面。
  与会人员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层面的完善不可或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法治作为保障,否则即使有再多的想法也很难实现有效推进”。
  杜鹏认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地实施和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老龄化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人口老龄化及老龄化社会相关问题系统地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使相关政策措施更有针对性、更为科学高效。
  “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组织保障和过程监管,紧抓制度保障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制定制度创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构建科学的监测机制和评估工具,确保老龄化社会治理体系更为健全和完善,从而更好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更好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杜鹏说。
适老化改造标准融入政策规划
  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2019年至2021年,全国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5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加装电梯5.1万部,增设养老、助餐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3万多个。
  但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开展,有时候并不顺利。
  “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本来是个暖心工程,但很多时候会遇到阻碍。有个老人,已经4年没下过楼,只能每天透过窗户看外面四季的变化。”李大进提起自己参与调研时了解到的一件事情,感慨不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治理室主任李璐也注意到,居家养老环境建设改造有着不少困难,存在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重、居民出资意愿低、政策目标不清等问题。
  李璐建议,将适老化改造标准融入政策规划中,完善实施机制、优先特殊群体、创新筹资机制、建立产业路径,在“十四五”时期加大改造力度,满足广大老年人居住需求。例如,在保障对象上,鼓励各地制定基本适老化项目、专项适老化项目、个性适老化项目等不同层次的服务清单,优先保障独居、高龄、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家庭占比超过60%的老旧小区优先推进小区和楼道适老化改造,低保、低收入和高龄独居老人家庭不出资或少出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认为,应大力推动全社会无障碍和适老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要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无障碍条件。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发挥相关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应才是问题。”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首席专家梁春晓说,由于很多老建筑、老设施在建造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老年人,现在要适应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就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
  梁春晓认为,适老化改造需要在居家、社区、交通、商业、公共设施、信息等多个层面进行,例如,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困难,应在加强人性化设计的同时,适当保留传统服务形式,持续完善方便老年人的相关措施。
需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功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了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出台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注意到,第二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纷纷制定了各自的方案,但这些试点方案依然呈现出制度碎片化、政策不统一的现象。
  孙洁认为,长期护理保险从扩大试点到正式定型、全国推广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应明确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功能与政策目标,明确其社会保险属性以及为失能群体提供护理服务的基础功能。应分阶段设计制度,分步骤完善政策。长期护理保险宜采取比例筹资模式,确定三方责任分担机制。注重长期护理保险的实物给付,减少并逐渐取消现金给付。建议对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给付期限或者终止提供护理服务的情形加以限定。加强对国民的生死观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认为,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冲击表现在方方面面,但冲击最大的是养老保险制度,因为养老保险制度最敏感的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郑秉文认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向资产型制度转变、建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是养老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两个利器,“目前来看,经济社会条件基本具备,关键在于制度供给、政策供给,要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进行良好的制度设计”。
漫画/李晓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