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
|
|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 本报见习记者 刘欢
“咱们的胶囊是纯中药提取的,对您的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和伤害……” “每个区域仅限100个名额,建议您把握机会……” 已被翻得破旧不堪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类销售假药“话术”。有些材料上还特别标注:“态度一定要强硬,说话要专业、要自信”。 代元波从文件袋里拿出一沓涉案材料,铺放在《法治日报》记者面前。代元波是湖北省仙桃市公安局食药支队民警。前不久,他和同事破获一起涉案人员21人、涉案金额300余万元的销售假药诈骗老人案。 这是湖北省公安厅对外发布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活动的一起典型案例。“广大老年人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守好自己的‘养老钱’。”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情报信息支队副支队长刘虎说。 危害巨大 现年76岁的李大伯是仙桃公安查获的这款假药的受害者之一。 李大伯家住仙桃市彭场镇,患有糖尿病6年。去年9月,为更好地控制病情,在“专家”电话推荐下,他购买了具有“降糖”功能的保健品。 李大伯先买了两盒,开始感觉“有点效果”,便在对方的引导下一口气买了20盒,前前后后花了715元。吃了一段时间后,李大伯感到整天昏昏沉沉,心里有点打鼓,便拿着保健品去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随后,仙桃市公安局食药支队接到了市场监管部门移交的线索。根据产品外包装及说明书上标明的出品企业以及卫生许可证号、国食健字批准文号等信息,民警向该药品出品方发函协查。企业回复:“从未生产及销售该产品。” 经查,该团伙先在某医疗网站找卖家购买相关药品,再通过特定渠道投放广告、收集60岁以上患有糖尿病老年人个人信息,后由公司员工冒充“专家”“老师”,向目标用户进行夸大宣传,最终实施假药销售及养老诈骗犯罪活动。 据悉,这种虚构事实把“保健品”当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是当前养老诈骗主要作案手法之一。 湖北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养老诈骗主要作案手法还有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诱骗老人“办卡”“充值”;打着投资“养老项目”等旗号,诱骗老人“投资”“理财”;以代办“养老保险”等名义实施诈骗;以组织老年人旅游为由推销假冒伪劣商品,走街串巷实施迷信诈骗,在街头市场摆摊设点销售假酒假药等。 湖北省公安厅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副主任、刑侦总队副总队长王海军介绍,自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湖北省公安机关共破获涉老诈骗案件7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89名,打掉犯罪团伙112个,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亿余元。 有迹可循 “通过分析今年所侦办的养老诈骗案件,我们发现不法分子的作案特点呈现一定的规律。”湖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副总队长李武珍介绍。 “养老诈骗犯罪首先是隐蔽性强。”李武珍说,许多犯罪团伙办理了营业执照,所谓保康品和器具能够查到生产许可,很容易被当作消费纠纷,“犯罪团伙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相当一部分是被打处过的前科人员”。 湖北荆州公安机关侦破胡某系列养老诈骗案中,该团伙事先购买男性疾病患者名单,按分工扮演“药物指导”“专家顾问”“专家助理”等角色,编造虚假诊断报告,将廉价的保健食品当药品卖给老年患者。 “养老诈骗犯罪的欺诈诱惑性也强。”李武珍介绍,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接触网络不多、辨识能力不强等特点,通过免费发放鸡蛋等小礼品,吸引老人参加“讲座”,并采取播放虚假广告、找“托”现身说法等手段,使老年人产生错误认识。 养老诈骗犯罪还存在施骗针对性强和作案流窜性强特点。据统计,湖北公安机关今年以来侦办的养老诈骗案件中,50岁至60岁的中老年受害人占47.3%,60岁以上老人占46.5%。“从湖北省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来分析,非湖北籍的占37.7%,本辖区作案的仅占12%,呈现出跨区域作案特点。”李武珍说。 有法可防 “骗子花样多又多,不听不信不转钱,大家守好养老钱!”近日,一场名为《守好养老钱》的小品演出在武汉市青山区船厂社区举行。 “将真实案例以这种方式搬上舞台,可以大大加深观众印象。”参加演出的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分局青山镇街派出所民警肖坤雄介绍,这个小品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由派出所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共同演出。 整治养老诈骗,防范打击并重。湖北公安机关广泛动员发动,筑牢全民反诈防线。 今年5月,快递员王先生到武汉市洪山区梨园街派出所报警称,送快递时发现一快递订单显示需要代收5.8万多元货款,觉得非常可疑。接到线索后,派出所民辅警随王先生赶到社区,发现收货人是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老人告诉民警,自己在网上买的只是一台电脑。在众人轮番劝说下,老人最终放弃购买念头。 民警调查发现,该快递在发货时标注的并不是计算机而是古币。民警推测,老人应该是在网上遭遇养老理财诈骗,经不住骗子的一番花言巧语,以所谓“超值”的价格购买这批所谓的“古币”。 今年以来,湖北公安机关通过分析发案规律特点,研究受害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定制宣传方案,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点对点”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将每个养老院、银行网点、医疗服务机构、公共活动场所打造成宣传阵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识骗防骗的能力。 湖北警方提醒:老年群众要科学认识、选购保健食品和器材,切勿轻信所谓“神奇疗效”,如有需要可去正规场所按需购买,认准保健食品标志,认真查看产品信息;办理养老金领取或提前退休都需要具备法定条件,靠“走后门”、找关系等手段办理均不可行,切勿轻信他人谎言;要警惕上门推销、各种讲座、“药托”、低价旅游陷阱,莫要贪图小利,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要树立防范风险意识,不要向来历不明的人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信息,有事多与子女商量;子女除满足父母物质需求外,还应注重精神陪伴,多多提醒老人注意各种骗局。
|
|
养老诈骗花样多,湖北警方教你这样防
|
|
|
|
( 2022-08-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生活 |
|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 本报见习记者 刘欢
“咱们的胶囊是纯中药提取的,对您的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和伤害……” “每个区域仅限100个名额,建议您把握机会……” 已被翻得破旧不堪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类销售假药“话术”。有些材料上还特别标注:“态度一定要强硬,说话要专业、要自信”。 代元波从文件袋里拿出一沓涉案材料,铺放在《法治日报》记者面前。代元波是湖北省仙桃市公安局食药支队民警。前不久,他和同事破获一起涉案人员21人、涉案金额300余万元的销售假药诈骗老人案。 这是湖北省公安厅对外发布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活动的一起典型案例。“广大老年人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守好自己的‘养老钱’。”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情报信息支队副支队长刘虎说。 危害巨大 现年76岁的李大伯是仙桃公安查获的这款假药的受害者之一。 李大伯家住仙桃市彭场镇,患有糖尿病6年。去年9月,为更好地控制病情,在“专家”电话推荐下,他购买了具有“降糖”功能的保健品。 李大伯先买了两盒,开始感觉“有点效果”,便在对方的引导下一口气买了20盒,前前后后花了715元。吃了一段时间后,李大伯感到整天昏昏沉沉,心里有点打鼓,便拿着保健品去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随后,仙桃市公安局食药支队接到了市场监管部门移交的线索。根据产品外包装及说明书上标明的出品企业以及卫生许可证号、国食健字批准文号等信息,民警向该药品出品方发函协查。企业回复:“从未生产及销售该产品。” 经查,该团伙先在某医疗网站找卖家购买相关药品,再通过特定渠道投放广告、收集60岁以上患有糖尿病老年人个人信息,后由公司员工冒充“专家”“老师”,向目标用户进行夸大宣传,最终实施假药销售及养老诈骗犯罪活动。 据悉,这种虚构事实把“保健品”当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是当前养老诈骗主要作案手法之一。 湖北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养老诈骗主要作案手法还有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诱骗老人“办卡”“充值”;打着投资“养老项目”等旗号,诱骗老人“投资”“理财”;以代办“养老保险”等名义实施诈骗;以组织老年人旅游为由推销假冒伪劣商品,走街串巷实施迷信诈骗,在街头市场摆摊设点销售假酒假药等。 湖北省公安厅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副主任、刑侦总队副总队长王海军介绍,自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湖北省公安机关共破获涉老诈骗案件7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89名,打掉犯罪团伙112个,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亿余元。 有迹可循 “通过分析今年所侦办的养老诈骗案件,我们发现不法分子的作案特点呈现一定的规律。”湖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副总队长李武珍介绍。 “养老诈骗犯罪首先是隐蔽性强。”李武珍说,许多犯罪团伙办理了营业执照,所谓保康品和器具能够查到生产许可,很容易被当作消费纠纷,“犯罪团伙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相当一部分是被打处过的前科人员”。 湖北荆州公安机关侦破胡某系列养老诈骗案中,该团伙事先购买男性疾病患者名单,按分工扮演“药物指导”“专家顾问”“专家助理”等角色,编造虚假诊断报告,将廉价的保健食品当药品卖给老年患者。 “养老诈骗犯罪的欺诈诱惑性也强。”李武珍介绍,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接触网络不多、辨识能力不强等特点,通过免费发放鸡蛋等小礼品,吸引老人参加“讲座”,并采取播放虚假广告、找“托”现身说法等手段,使老年人产生错误认识。 养老诈骗犯罪还存在施骗针对性强和作案流窜性强特点。据统计,湖北公安机关今年以来侦办的养老诈骗案件中,50岁至60岁的中老年受害人占47.3%,60岁以上老人占46.5%。“从湖北省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来分析,非湖北籍的占37.7%,本辖区作案的仅占12%,呈现出跨区域作案特点。”李武珍说。 有法可防 “骗子花样多又多,不听不信不转钱,大家守好养老钱!”近日,一场名为《守好养老钱》的小品演出在武汉市青山区船厂社区举行。 “将真实案例以这种方式搬上舞台,可以大大加深观众印象。”参加演出的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分局青山镇街派出所民警肖坤雄介绍,这个小品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由派出所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共同演出。 整治养老诈骗,防范打击并重。湖北公安机关广泛动员发动,筑牢全民反诈防线。 今年5月,快递员王先生到武汉市洪山区梨园街派出所报警称,送快递时发现一快递订单显示需要代收5.8万多元货款,觉得非常可疑。接到线索后,派出所民辅警随王先生赶到社区,发现收货人是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老人告诉民警,自己在网上买的只是一台电脑。在众人轮番劝说下,老人最终放弃购买念头。 民警调查发现,该快递在发货时标注的并不是计算机而是古币。民警推测,老人应该是在网上遭遇养老理财诈骗,经不住骗子的一番花言巧语,以所谓“超值”的价格购买这批所谓的“古币”。 今年以来,湖北公安机关通过分析发案规律特点,研究受害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定制宣传方案,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点对点”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将每个养老院、银行网点、医疗服务机构、公共活动场所打造成宣传阵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识骗防骗的能力。 湖北警方提醒:老年群众要科学认识、选购保健食品和器材,切勿轻信所谓“神奇疗效”,如有需要可去正规场所按需购买,认准保健食品标志,认真查看产品信息;办理养老金领取或提前退休都需要具备法定条件,靠“走后门”、找关系等手段办理均不可行,切勿轻信他人谎言;要警惕上门推销、各种讲座、“药托”、低价旅游陷阱,莫要贪图小利,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要树立防范风险意识,不要向来历不明的人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信息,有事多与子女商量;子女除满足父母物质需求外,还应注重精神陪伴,多多提醒老人注意各种骗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