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青少年与法
8 5/8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 大山里传来仲夏音乐之声
· “捆绑帮扶”圆了孩子大学梦
· “韶光法治宣讲团”照亮孩子心灵
· 守护“沉迷手机的你”
· 为专门教育发出检察建议

守护“沉迷手机的你”

( 2022-08-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青少年与法
  近年来,随着社会迅猛发展,网络用户规模逐年扩大,手机网络是一个“行走”的多元化平台,让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少年“爱不释手”。然而,未成年人因沉迷手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许多家长的担忧。
  作为一名家事审判法官,“孩子”是每一个家事纠纷绕不开的话题。而孩子与手机不知道何时竟成了关联词。每当有父母带着孩子进入家事审判法庭——温馨驿站,我的内心总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今年,我办理了一起抚养权变更案件,事情的起因正是一部手机。“妈妈,我可以不玩手机的,只要你愿意陪陪我。”这是萌萌到法庭后说的第一句话。萌萌的父母2020年就离婚了,离婚时双方约定女儿萌萌由父亲单某抚养。一个单身父亲朝九晚五忙于工作,回家就只想休息,孩子吵闹的时候单某就习惯性把自己淘汰的手机给女儿萌萌玩。2022年,母亲林某发现才9岁的萌萌已经是一个熟练的手机用户了,网络游戏、上传小视频、观看直播都玩得风生水起。林某一怒之下诉至法院,认为单某并未尽到抚养义务,要求变更女儿萌萌的抚养关系。
  我在看到这个案卷的时候,第一时间联系了孩子的父亲单某。说起萌萌,他也颇有些无奈。无论他怎么劝怎么哄,孩子还是一有机会就抱着手机不撒手。但说起变更抚养关系,单某立刻拒绝了。孩子沉迷手机并非变更抚养关系的法定理由。单某虽然疏于管教,但他一直勤勤恳恳抚养萌萌。考虑到孩子已经年满8周岁了,在抚养权方面应当考虑孩子自己的意愿,我联系单某和林某,让他们一起把萌萌带来法庭,听听她自己的想法。见到孩子的第一眼,她似乎也知道父母闹到法院来是为了什么,不敢抬头看我的眼睛。我只微笑地说:“没事,萌萌,阿姨今天就是想听听你喜欢做什么。”没想到我话一说完,林某就斜斜看了单某一眼,冷笑着说:“我闺女现在天天就喜欢手机。”没想到萌萌却在此时抬起了头,怯怯地说:“妈妈,我可以不玩手机的,只要你愿意陪陪我。”一瞬间她的父母都愣住了。
  根据经验,我知道案件的突破口已经找到了。接下去,我跟萌萌的父母一起交流了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陪伴孩子,避免孩子内心的空虚。父母需要尽可能多地予以高质量的陪伴,这是在孩子幼年时对父母建立信任机制最有效的方式。当你有足够多的陪伴,孩子才会习惯于跟你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近两个小时的沟通,林某撤回了起诉,一家三口约定以后单某和林某轮流抚养孩子,萌萌也把手机还给了爸爸。
  送走一家三口的时候,我蹲下身抱了抱萌萌,孩子有些害羞,却还是积极回应了我。我不知道孩子能不能最终放下手机,但最起码作为成年人的父母这次肯定发现了自身的问题,且愿意正视问题,这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幸运。
  “婚姻关系可以解除,父母子女关系却不因此灭失。”作为家事审判法官,我们深知美好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我们也总会在办案过程中,对存在纠纷的父母多一些叮嘱,希望他们能够站在“最有利未成年人”的角度思考,让“问题家庭”不出“问题少年”。
  在未来办案征途上,我也会秉承“和为贵、调为先、重修复、扶弱势”的办案理念,利用“温馨驿站”这一多元化解联动平台,努力把司法的温情融入办案全流程,让家事审判更温馨、更人性。

浙江省新昌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 秦妙
  本报记者 王春 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