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9 1/9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筑牢基层根基 释放基层活力
· 法治助力三晋大地由“乱”转“治”
· 最高检通报今年上半年检察工作情况
· 谱写新时代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壮丽青春篇章
· 深入推进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巩固拓展我国毒品形势持续向好局面
· 80后法官定分止争传温情守正义
· 立足“三减”为村(社区)减负增效
· 图片新闻
· 严惩倒卖医保药品行为

山东淄博:
立足“三减”为村(社区)减负增效

( 2022-07-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鲍静 姜东良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大力整治村(社区)“牌子多”“担子重”“权责不匹配”等问题,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推动村(社区)聚焦自治主业,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减“牌子”
  试点工作中,淄博市针对村(社区)挂的牌子多、“墙多不够用”,有牌无服务、上墙不落地等现象,市委、市政府统一整治,为村(社区)瘦身,集中清理冗牌。
  目前,全市2933个村(社区)减机构牌子、减职责牌子、减制度牌子,平均每个村(社区)清减20个左右,只保留党组织、村(居)委会、民兵连、党群服务中心4块牌子,相关职责和制度只保留群众最关心、最需了解的内容。
  实行“一牌一核”,无法律规定、未经审核备案的机构一律不得挂牌,严禁以挂牌作为考核评价依据,彻底根治“挂牌留痕”形式主义。
减“担子”
  试点工作中,淄博市推动统筹制定职责清单,为基层减压赋能,划清职责边界。依据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细化明确村(居)民委员会15项主要职责,包括宣传法律政策、反映社情民意、化解民间纠纷、开展群防群治、治理生活环境、发展公益事业、培育文明新风等。对依法应由职能部门承担主责的事项,村(社区)只负责协助开展。严格事项准入,规定禁入范围,明确拆迁拆违、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7类非责任主体事项禁止交给村(社区)承担,如确需村(社区)承担新增职责,要经区县同意并报市备案。
减“手续”
  试点工作中,淄博市为了解决办事环节多、时间长、跑路远等问题,延伸便民服务事项,推动县、镇政务服务中心在村(社区)设点,通过工作人员定期进驻、干部代办、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办理养老保险参保登记、求职登记、残疾证办理等事项,实现家门口办理各项业务。
  建立“听民声聚民意抓落实保满意”常态机制,县镇部门开展“村村行”活动,通过村之间了解沟通,主动帮助解决“三留守”人员关爱等实际问题,变基层“求助上门”为主动“服务到家”。
  村(社区)每月设立“协商日”,通过“网格议事”“妇女说事”等形式,及时倾听和回应群众呼声,全力办好疫情防控、居民防盗防电诈、整治楼道堆放杂物、增设充电桩等群众急难愁盼事项,真正把民事民议民办落到实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