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张维
从2015年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开始试点,到2018年完成第一轮督察,并对2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从2019年启动第二轮督察,到今年上半年,分6批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两个部门和6家中央企业的督察……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走过7个年头。 “通过两轮督察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高度共识,各地区各部门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取得‘中央肯定、百姓点赞、各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成效,实现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环境效果和社会效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说。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获落实 7年来,督察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向纵深推进。 2015年7月以来,《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先后印发,使得督察制度建设不断深化,为督察工作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法治基础。 据翟青介绍,督察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落地。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意识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有效落实。督察有力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不少地方领导都讲到“督察是猛击一掌”。各省份普遍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省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已成常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在抓环保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督察着力啃“硬骨头”、除“老大难”,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截至目前,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整改方案中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现在总体完成率达95%。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整改任务,半数已经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积极有序推进。两轮督察受理转办的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到目前为止完成整改28.5万件。 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督察,推动各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揭秘硬碰硬底气从何而来 回顾过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坚持问题导向,查处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有不少是难啃的“硬骨头”。在环保督察中是如何做到硬碰硬的?翟青在发布会上揭晓了谜底。 这7年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始终是奔着问题去、奔着责任去、奔着最终能解决问题去,才取得了如今这样显著的成效。 翟青说,首先,督察制度从设立到运行到纵深的发展,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部署下推动开展的。其次,这些年,督察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群众信任和点赞。再次,督察队伍敢打敢拼、迎难而上,不徇私、敢担当。督察组的每一位同志,都有一股子认真到底的拼劲。全力做到督察中每一个观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案子、每一份报告,都能够把背景查准、情况查实、原因查清、责任查透,确保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促问题查处到位整改到位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参与度很高。两轮督察一共受理20多万件群众信访举报。面对这么大的问题量,如何保证反映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和真正的解决? 翟青解释说,督察工作始终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一个重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举报受理、转办、核查、督办、回访工作机制。 这一工作主要有如下特点:坚持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整改情况都向社会公开。督察进驻时,督察启动会结束以后第一时间在报纸、电视、网站上公布信访举报电话和信箱,畅通反映渠道。收到举报后及时转交被督察对象进行处理,按照问题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有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明确整改方案,限期解决。群众信访举报问题和办理的结果,要在当地官方网站等媒体上对外公开,以接受群众监督。 加大回访力度。为跟踪了解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在督察中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电话回访和现场回访,保障群众举报的生态环境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持续盯办。在督察进驻一个月结束后,一方面继续督促做好群众信访后续办理工作并公开结果。另一方面,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和各督察局都会将一些重点问题列为盯办事项,直到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好解决。 本报北京7月6日讯
|
|
啃“硬骨头” 除“老大难”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受理转办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
|
|
|
( 2022-07-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张维
从2015年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开始试点,到2018年完成第一轮督察,并对2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从2019年启动第二轮督察,到今年上半年,分6批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两个部门和6家中央企业的督察……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走过7个年头。 “通过两轮督察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高度共识,各地区各部门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取得‘中央肯定、百姓点赞、各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成效,实现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环境效果和社会效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说。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获落实 7年来,督察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向纵深推进。 2015年7月以来,《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先后印发,使得督察制度建设不断深化,为督察工作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法治基础。 据翟青介绍,督察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落地。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意识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有效落实。督察有力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不少地方领导都讲到“督察是猛击一掌”。各省份普遍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省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已成常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在抓环保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督察着力啃“硬骨头”、除“老大难”,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截至目前,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整改方案中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现在总体完成率达95%。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整改任务,半数已经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积极有序推进。两轮督察受理转办的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到目前为止完成整改28.5万件。 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督察,推动各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揭秘硬碰硬底气从何而来 回顾过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坚持问题导向,查处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有不少是难啃的“硬骨头”。在环保督察中是如何做到硬碰硬的?翟青在发布会上揭晓了谜底。 这7年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始终是奔着问题去、奔着责任去、奔着最终能解决问题去,才取得了如今这样显著的成效。 翟青说,首先,督察制度从设立到运行到纵深的发展,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部署下推动开展的。其次,这些年,督察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群众信任和点赞。再次,督察队伍敢打敢拼、迎难而上,不徇私、敢担当。督察组的每一位同志,都有一股子认真到底的拼劲。全力做到督察中每一个观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案子、每一份报告,都能够把背景查准、情况查实、原因查清、责任查透,确保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促问题查处到位整改到位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参与度很高。两轮督察一共受理20多万件群众信访举报。面对这么大的问题量,如何保证反映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和真正的解决? 翟青解释说,督察工作始终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一个重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举报受理、转办、核查、督办、回访工作机制。 这一工作主要有如下特点:坚持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整改情况都向社会公开。督察进驻时,督察启动会结束以后第一时间在报纸、电视、网站上公布信访举报电话和信箱,畅通反映渠道。收到举报后及时转交被督察对象进行处理,按照问题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有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明确整改方案,限期解决。群众信访举报问题和办理的结果,要在当地官方网站等媒体上对外公开,以接受群众监督。 加大回访力度。为跟踪了解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在督察中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电话回访和现场回访,保障群众举报的生态环境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持续盯办。在督察进驻一个月结束后,一方面继续督促做好群众信访后续办理工作并公开结果。另一方面,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和各督察局都会将一些重点问题列为盯办事项,直到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好解决。 本报北京7月6日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