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广角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孙世然 庞书纲
近日,青海省军地法律援助协作中心成立仪式暨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座谈会在西宁举行。解放军西宁军事法院联合青海省司法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出台《青海省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签订惠军为军法律服务协议,标志着青海省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西宁军事法院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司法为兵”宗旨,积极协调军地各级涉军维权机构丰富法律援助服务内涵,健全协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依法维护广大官兵和军属合法权益,为助推部队法治军营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维护公平正义 “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的目的,是让广大官兵安心服役、建功军营。近年来,我们把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要依法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官兵和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使命感荣誉感’的丰富内涵,紧盯部队官兵普遍关切,着力破解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让官兵倾力服务部队练兵备战。”西宁军事法院院长齐兰军说。 青海军地各级涉军维权机构坚持把弘扬爱国拥军,营造关心国防、支持军队的社会氛围作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基础工程抓紧抓好。统筹军地教育资源,组建“1+8+N”藏汉双语宣传文化小分队,深入重点寺院、学校、企业、敬老院、联建村庄,赴涉藏州县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各族群众国防观念。 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宣传政策法规、传播国防声音、展示军队形象,让全社会关心支持军队建设和军人军属深入人心。 着力提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旗帜鲜明地把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放在首位,推进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常态化。结合“我为官兵办实事”,制定修订执法司法、服务官兵等方面制度,出台为兵办实事措施,随着一项项新政不断出台,一条条新规持续发力,军人军属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完善法援制度 “西宁军事法院帮咱家要回房子了,你要努力工作,积极回报部队的关心关爱……”近日,接到父亲电话,得知困扰家里两年多的涉法问题妥善解决,某部一级上士小董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执行的某重要任务中。 2020年10月,小董父亲首付购买一套商品房,准备用作小董的婚房。截至今年4月,开发商迟迟不予交房。小董父亲患病行动不便,多次外出维权无果,售楼部人去楼空,开发商拒接电话。小董正在部队执行重要任务,无法回家处理,难以集中精力工作。 西宁军事法院接到维权申请后,迅速启动维权机制,协调法律援助机构指派专业律师上门服务,地方法院开辟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执,仅用一个月时间便依法妥善处理了这起涉军纠纷。 近年来,该院紧紧围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主线,紧扣法律服务惠军行动主题,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西宁军事法院联合青海省司法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共同建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军地司法协作中心,在驻青团以上部队政治机关设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形成上下联动、军地对接、覆盖全省的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确保军人军属从任一节点进入,都可享受“城区一刻钟、乡村一小时”的涉军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困难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结合建军节、新兵入伍、老兵复退、新兵下连、“12·4”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军地法官和律师上高原、穿戈壁、爬雪山,深入驻地军营,进班排、进哨位、进帐篷,通过以案释法、开展法律咨询、赠送法治宣传资料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高原行”普法宣传活动,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紧盯春节官兵返乡探亲高峰,深入基层,办讲座、写春联、送图书,提高军人军属依法维权意识。 协调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持续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和律师技能培训、轮训,有效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办案业务技能。引入心理疏导,聘请心理辅导师定期进驻法律援助机构,对特定军人军属受援人进行心理帮扶。推行援调对接机制,深入走访军人军属家庭,排查化解涉军地纠纷矛盾,以及事关部队和社会安全稳定、在当地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满足多元需求 “感谢西宁军事法院和法律援助中心的专业服务和辛勤付出,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军队的温暖。”受援人军属刘某激动地说。 原来,刘某在工作中受伤,其子小刘在西北边疆服役,刘某便通过小刘单位向军事法院求助。西宁军事法院及时协调法律援助机构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其申请司法救助,免交全部诉讼费,最大限度维护了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为了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军人军属,西宁军事法院联合省司法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出台《青海省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及时调整扩大法律援助受案范围,不断降低受理门槛,对执行作战及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军人及军属等8类群体免予经济困难审查。同时,加强与政法、财政等部门联系,及时函告司法救助线索并配合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现在找法律援助律师咨询方便极了。”正在法律援助中心“军人优先”服务窗口进行法律咨询的军属王大姐,对优质高效的涉军法律服务称赞不已。 青海省各级法律援助中心普遍建立涉军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设立“军人优先”服务窗口,按照简化程序、快速受理、快速指派、快速办结的受理方式,做到即时受理、即时指派,实现应援尽援。在具备主要证据材料的情况下,实行“容缺受理”制度;情况紧急的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或者伤残军人军属,实行电话申请、邮寄申请等便利服务,进一步提高军人军属寻求法律援助的便捷度。 青海省司法厅协调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出资,采取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知名律师事务所为驻军部队提供“点援制”优质高效法律服务。指定经验丰富、专业精通的律师办理涉军援助案件,提供法律指引、代书服务、申请执行等延伸服务,更好地解决军人军属个性化多样化法律需求。严格军人军属援助案件监督,实行全程跟踪、定期回访、办结通报,努力提高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水平。 坚持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全面发力,升级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实现与110警务平台、12345政务平台对接,24小时向军人军属提供便捷、高效、规范、标准化的法律服务。升级完善青海法律服务网、微信公众号、法网App,投放各类智能法律服务终端产品,在线提供信息查询、合同审查、法律咨询、律师预约、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 “让每一位有法律服务需求的军人军属足不出户即可进行线上咨询和掌上办理。”齐兰军说。
|
|
提升新时代军人军属获得感幸福感
|
青海健全军地协作机制丰富法律援助服务内涵
|
|
|
( 2022-07-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