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崔东凯 张冲 40个热线接听坐席,300余名律师轮流为全省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法律服务。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48热线已接听解答法律咨询8万余通,其中涉农问题近万件。 “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近日,黑龙江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崔永洪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省司法厅牢固树立服务乡村振兴就是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从健全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保障困难群众获得优质法律援助、提供多元化专业化法律服务、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等方面入手,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乡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2500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 “要求农民懂得遇事找法,政府应该先学会如何送法上门。”4月12日,记者在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司法局见到吴修军,作为分管律师工作的副局长,他正在根据最新的疫情防控规定给全县律师编排“坐诊”和“巡诊”值班表。 吴修军介绍说,“三一律师”值班机制建立于2018年,那时全县仅有两家律所共18名律师,为了响应司法部号召,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县司法局决定在5个人口密集的乡镇司法所设立律师值班窗口,固定每月1日、11日、21日县司法局指派两名律师轮流“坐诊”提供法律服务。其主要工作共有五项:担任乡镇和村委会公益法律顾问;通过“坐诊”和“巡诊”方式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提供法律帮助;参与民间纠纷和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协助司法所进行法治宣传;办理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 “腰新乡距离县中心100多公里,蒙古族居民居多,习惯于用不成文村规乡约处理问题,遇到复杂的纠纷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律师。”赵盛华是第一批参与值班的律师,他告诉记者,如今4年过去了,他亲眼见证了村民已经养成自觉学法用法的好习惯,遇到法律难题都用小本记下来,等律师来了逐一询问。 “今年1月1日开始,我们县11个乡镇都有律师值班了。”吴修军说,2021年,杜尔伯特县律师增加至22人,目前县域内的11个乡镇和83个村(社区)已经全面落实“三一律师”值班机制。 五大连池市司法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通设立“互联网无人律所”和“村居法务助手”,切实解决了当地只有一家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资源短缺的问题。 2021年,黑龙江省共有2429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1.3万个,年均办理涉农事项8.9万件。 开展偏远地区大学生法援服务 鹤岗市绥滨县地处边境,地广人稀,2019年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经济脱贫很顺利,精神脱贫也不能落后。 “今天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希望您了解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国防法。”4月15日,在绥滨县政府服务大厅公共法律服务窗口,23岁的许可显得格外活跃。去年7月从黑龙江大学毕业后,许可作为服务偏远地区的法律援助志愿者被分配到绥滨县,在公共法律服务窗口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的同时,还给办事群众发放普法小册子。 绥滨县德善村村民刘越为购买农机提前预付了4000元,后因无法办理过户手续而产生纠纷。许可向记者回忆说,这是她2021年8月到岗后接待的第一起法律援助申请。尽管申请人并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拥有法律职业资格的她还是帮助其代写了一份起诉状,并指导对方如何到辖区法院申请立案。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层行动计划法律援助专项是缓解基层法律服务人员不足,进一步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务实举措。”黑龙江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处处长王展介绍说,自2019年黑龙江省司法厅联合团省委在全省首次遴选应届法学专业大学生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以来,目前已有3批次28名志愿者到19个偏远地区的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志愿服务。 3年来,大学生志愿者共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0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2500余次,起草法律文书近100份,撰写公文100余份。2022年将派遣56名志愿者到21个县(区)提供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每村至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 “就像是学外语一样,锻炼语感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语言环境,老百姓学法、守法、用法同样如此。”李安全原是牡丹江市海南乡司法所所长,两年前退休后来到网红旅游地中兴村担任旅游调解员。 中兴村是国家民委命名挂牌的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去年末又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旅游经济越繁荣,群众对法治就越渴望。”李安全告诉记者,中兴连续5年在村党总支会、村务会、村委会、村党员大会上组织会前学法,在村民广场打造法治文化长廊,使得全村干部、群众、游客都在同样浓厚的法治氛围中熏陶学习。 与中兴村文旅振兴相似的友联村坐落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英杰风景区,位于距离省城哈尔滨60公里的宾县宾州镇。 “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着力打造法治文化品牌,使法治与经济同步发展,是友联村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据宾县司法局局长赵喜文介绍,近年来,随着友联村基础设施逐步升级,着力打造村级法治文化广场4000平方米,建设法治文化墙40米,搭建80平方米的固定法治文化舞台,开展经常性群众法治文艺汇演、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活动,提高了村民学法守法自觉性。 4月14日,黑龙江省司法厅印发的《黑龙江省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要求,2025年底,全省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基本形成培养机制规范、队伍结构合理、作用发挥明显的“法律明白人”工作体系,努力建成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用得上的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队伍。 “我们将法治乡村建设与省直司法行政系统‘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一体推进,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黑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刘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省司法厅将“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实施方案内容纳入省委、省政府督查考核重点项目和市(地)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并充分发挥好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今年1月,司法厅对13个市地开展全覆盖督查,下发16份整改通知单督办整改。
|
|
优化法律服务 强化法治保障
|
黑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
|
|
( 2022-07-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崔东凯 张冲 40个热线接听坐席,300余名律师轮流为全省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法律服务。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48热线已接听解答法律咨询8万余通,其中涉农问题近万件。 “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近日,黑龙江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崔永洪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省司法厅牢固树立服务乡村振兴就是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从健全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保障困难群众获得优质法律援助、提供多元化专业化法律服务、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等方面入手,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乡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2500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 “要求农民懂得遇事找法,政府应该先学会如何送法上门。”4月12日,记者在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司法局见到吴修军,作为分管律师工作的副局长,他正在根据最新的疫情防控规定给全县律师编排“坐诊”和“巡诊”值班表。 吴修军介绍说,“三一律师”值班机制建立于2018年,那时全县仅有两家律所共18名律师,为了响应司法部号召,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县司法局决定在5个人口密集的乡镇司法所设立律师值班窗口,固定每月1日、11日、21日县司法局指派两名律师轮流“坐诊”提供法律服务。其主要工作共有五项:担任乡镇和村委会公益法律顾问;通过“坐诊”和“巡诊”方式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提供法律帮助;参与民间纠纷和信访矛盾纠纷化解;协助司法所进行法治宣传;办理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 “腰新乡距离县中心100多公里,蒙古族居民居多,习惯于用不成文村规乡约处理问题,遇到复杂的纠纷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律师。”赵盛华是第一批参与值班的律师,他告诉记者,如今4年过去了,他亲眼见证了村民已经养成自觉学法用法的好习惯,遇到法律难题都用小本记下来,等律师来了逐一询问。 “今年1月1日开始,我们县11个乡镇都有律师值班了。”吴修军说,2021年,杜尔伯特县律师增加至22人,目前县域内的11个乡镇和83个村(社区)已经全面落实“三一律师”值班机制。 五大连池市司法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通设立“互联网无人律所”和“村居法务助手”,切实解决了当地只有一家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资源短缺的问题。 2021年,黑龙江省共有2429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1.3万个,年均办理涉农事项8.9万件。 开展偏远地区大学生法援服务 鹤岗市绥滨县地处边境,地广人稀,2019年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经济脱贫很顺利,精神脱贫也不能落后。 “今天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希望您了解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国防法。”4月15日,在绥滨县政府服务大厅公共法律服务窗口,23岁的许可显得格外活跃。去年7月从黑龙江大学毕业后,许可作为服务偏远地区的法律援助志愿者被分配到绥滨县,在公共法律服务窗口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的同时,还给办事群众发放普法小册子。 绥滨县德善村村民刘越为购买农机提前预付了4000元,后因无法办理过户手续而产生纠纷。许可向记者回忆说,这是她2021年8月到岗后接待的第一起法律援助申请。尽管申请人并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拥有法律职业资格的她还是帮助其代写了一份起诉状,并指导对方如何到辖区法院申请立案。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层行动计划法律援助专项是缓解基层法律服务人员不足,进一步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务实举措。”黑龙江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处处长王展介绍说,自2019年黑龙江省司法厅联合团省委在全省首次遴选应届法学专业大学生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以来,目前已有3批次28名志愿者到19个偏远地区的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志愿服务。 3年来,大学生志愿者共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0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2500余次,起草法律文书近100份,撰写公文100余份。2022年将派遣56名志愿者到21个县(区)提供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每村至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 “就像是学外语一样,锻炼语感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语言环境,老百姓学法、守法、用法同样如此。”李安全原是牡丹江市海南乡司法所所长,两年前退休后来到网红旅游地中兴村担任旅游调解员。 中兴村是国家民委命名挂牌的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去年末又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旅游经济越繁荣,群众对法治就越渴望。”李安全告诉记者,中兴连续5年在村党总支会、村务会、村委会、村党员大会上组织会前学法,在村民广场打造法治文化长廊,使得全村干部、群众、游客都在同样浓厚的法治氛围中熏陶学习。 与中兴村文旅振兴相似的友联村坐落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英杰风景区,位于距离省城哈尔滨60公里的宾县宾州镇。 “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着力打造法治文化品牌,使法治与经济同步发展,是友联村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据宾县司法局局长赵喜文介绍,近年来,随着友联村基础设施逐步升级,着力打造村级法治文化广场4000平方米,建设法治文化墙40米,搭建80平方米的固定法治文化舞台,开展经常性群众法治文艺汇演、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活动,提高了村民学法守法自觉性。 4月14日,黑龙江省司法厅印发的《黑龙江省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要求,2025年底,全省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基本形成培养机制规范、队伍结构合理、作用发挥明显的“法律明白人”工作体系,努力建成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用得上的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队伍。 “我们将法治乡村建设与省直司法行政系统‘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一体推进,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黑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刘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省司法厅将“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实施方案内容纳入省委、省政府督查考核重点项目和市(地)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并充分发挥好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今年1月,司法厅对13个市地开展全覆盖督查,下发16份整改通知单督办整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