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
□ 本报记者 陈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飞速发展,建立了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2012年到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88亿人增加到10.3亿人,参保率超过90%。 基本养老保险迈向人群全覆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过去10年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落地生根,使劳动者跨省流动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能够顺畅转移接续成为现实。 今年43岁的裴昱,在过去10年间,先后担任北京市海淀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海淀社保中心)养老保险部部长、转移接续科科长。作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的实施者,他见证了这项制度的落地,见证了数十万名劳动者办理转移接续业务,还见证了转移接续业务从手工办理到网上“一键办理”的重大转变。 这期间,裴昱收获了爱情并组建家庭,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如今,父母与他们同住,一家5口人其乐融融。 2018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在全国社保系统遴选“最美社保人”先进典型,裴昱入选。此外,他还多次在公务员考核中获得三等功表彰。 近日,在位于北京市西四环四季青桥附近的海淀社保中心一间办公室里,一身工作装的裴昱接受了《法治日报》记者的采访。 下苦功夫研究业务 迅速成为业务能手 谈及自己如何踏入社保系统时,裴昱直言纯属机缘巧合。时光回到2002年初,当时海淀社保中心还在海淀区苏州街办公,因工作需要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社保经办人员。“当时我对社会保险没有概念,以为和商业保险差不多,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裴昱说。 经过笔试、面试,裴昱被海淀社保中心录用。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天到海淀社保中心上班是在2002年2月28日,分配的岗位是养老保险部窗口经办人员,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对社保工作感到既新奇又神秘,一天的时间都在观察和学习中度过。 入职一段时间后,他才真正清楚社会保险的含义:给每一个人提供保障,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为了帮助入职的同事尽快熟悉业务,海淀社保中心安排“老员工”进行指导,裴昱的指导老师叫黄艳红,他也是黄艳红带的第一个学生。 上班期间,裴昱一心扑在工作上,早上7点半之前肯定会赶到单位,跟着老师边干边学社保经办业务,下班后仍经常在办公室钻研业务政策,直到夜深人静。尤其是冬天,往往走出家门时太阳还没出来,离开单位时天已经黑透了。 在黄艳红眼里,裴昱是一个不惜力的人,在业务上肯下苦功夫。他还准备了一个小本,无论是工作中的收获,还是遇到的业务问题,都记在上面。 “干好社保业务需要积累和沉淀,我也在不断积累和沉淀。”裴昱说。 有一天上午10点半左右,海淀区一家参保单位的办事员来到裴昱所在的服务窗口,说要办理200多人的养老保险新参保业务。 裴昱回忆道:“当时电脑还不普及,养老保险的参保增减人员,需要参保单位办事员手工填写相应表格,我们再根据填报信息手工将参保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缴费基数等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再将电脑序号手写在参保单位的表格中。” 作为新人的裴昱顾不上吃午饭,一口气办完了200多人的养老保险新参保业务,“办完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付出总有回报。2010年,作为业务人才,裴昱升任海淀社保中心养老保险部部长。 同年10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社会保险法。这是我国社会保险领域的基本法,使社会保险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对于规范社会保险关系、构建社会保险体系、维护公民社会保险合法权益都具有重大意义。 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施行。该法实施前后,海淀社保中心配合海淀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冒着酷暑走上街头宣传社会保险法。裴昱作为社保经办业务专家,还给辖区某研究所进行了一次社会保险法的培训,详细讲解了转移接续规定。 裴昱发现,随着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买房、买车、子女上学都跟社会保险挂钩,社会保险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群众的社会保险意识越来越强,与他刚进入社保系统时已是天壤之别。 做好转移接续工作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13年初,海淀社保中心迎来一次重大机构变革,给裴昱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经上级批准,根据新的“三定”方案,海淀社保中心新设立了一个机构——转移接续科。 这背后,是我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重要性的日渐凸显。裴昱解释说,长期以来,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劳动者跨统筹地区流动时养老保险关系不能转移接续,导致劳动者参保积极性不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9年1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根据该暂行办法,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并在城镇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以顺畅转移接续。 从2010年2月起,北京全市社保经办机构都可以受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在海淀社保中心,这项业务由养老保险部一并负责。 据裴昱观察,随着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开展,海淀社保中心受理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大幅增加,当时社保经办大厅经常坐满了来咨询或办事的群众,对经办人员业务办理是一种挑战。 在此背景下,海淀社保中心进行机构变革,从养老保险部分立出转移接续科,以适应这种新的工作形势,更好地实施国家法律及政策。 根据工作安排,转移接续科科长由竞聘产生,符合条件的裴昱报名参加了竞聘。经笔试、面试、公示等环节,裴昱脱颖而出,于2013年5月3日走马上任。 在裴昱看来,转移接续科成立后,集中办理转移接续业务,有助于解决参保人遇到的转移接续难题。 不久后,某央企一位职工到海淀社保中心申请办理转移接续业务,窗口经办人员发现,这位临近退休的职工曾在多个地方工作并缴纳养老保险费,但每个地方的缴费年限都不够办理领取养老待遇条件,他的户籍地在北京市海淀区,但又没有在北京参保。这意味着,他很难在北京办理退休手续。 难题最终摆到了裴昱面前。 如何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解决这位职工的困难?裴昱经过反复研究国家政策发现,只要解决这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关系承载主体,就可以把他的各段养老保险缴费记录归集到一起,进而符合办理退休条件。 于是,裴昱向海淀社保中心领导申请,以海淀社保中心的名义建立一个虚拟养老保险账户,然后把这位职工增加到虚拟账户里,再把其分散在各地的缴费记录接续到一起,转到其户籍地街道,最终顺利解决了他的退休问题。 多年来,裴昱和同事们为许多参保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我们多做一点努力,群众就能少费些周折。”裴昱感慨道。 主动作为大胆创新 提供便利社保服务 工作中,裴昱积极摸索如何为群众提供更便利的社保服务。发转移接续催办函,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项。 当时,转移接续业务只能手工办理,加上各省份之间没有统一的信息系统,经办周期比较长。具体到海淀社保中心,业务经办涉及北京和外地,一般都是函来函往。走挂号信的话,正常情况下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 有一位参保人多次反映,其从外地转入北京市的养老保险一直没办结。裴昱安排工作人员反复核实发现,这是由于外地社保经办机构未转移基金、未邮寄信息表到京。 裴昱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外地社保经办机构在转移接续过程中存在脱节的情况。于是,海淀社保中心向这位参保人涉及的外地社保经办机构发函,提示对方已经超过3个月的经办周期。经过催办,参保人申请的转移接续得以顺利办结。 随后,裴昱带领同事们进行分析发现,转移接续长时间未办结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转入未办结多为外地基金未转入、外地出具的信息表未邮寄到京;转出未办结多为外地未将联系函邮寄到京,造成转移接续出现业务断档。 “当时所有的文件中并无催办或者协办的概念,为了避免未办结业务长期滞留,我们创造性地设计了与外地社保经办机构沟通的协办函和催办函,有效强化了跨省经办机构的沟通机制,同时也可以作为处理转移接续业务问题的依据。”裴昱说。 实际工作中,对于超过经办周期的转移接续业务,外地社保经办机构仍未及时办理的,裴昱就安排工作人员把相关数据逐条筛选出来,向外地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催办函。 2013年9月,海淀社保中心开始手工发出转移接续催办函。当年10月,海淀社保中心针对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未办结的业务,便向各地社保经办机构邮寄了3000多封催办函。 这种做法既摸清了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底数,也给外地社保经办机构提了一个醒,提醒对方尽快办理转移接续业务。同时,还可以让办事群众了解申请事项的办理进度。 在此期间,裴昱也有遗憾。因当时的工作条件有限,全靠人工筛选数据,一般每半年才能通过挂号信的方式邮寄一次催办函,跟进跟踪的效果相对较差。但这是在当时条件下,海淀社保中心尽可能为群众提供尽责服务的一个缩影。 出乎裴昱意料的是,他们设计的催办函,在全国社保经办系统中算是比较早的社保服务方式,引起了部分省市社保经办机构的关注,主动联系前来交流学习。 走上管理岗位后,裴昱的许多时间用在了接待参保人上。 有一次,原籍东北某地的参保人赵某来到海淀社保中心转移接续窗口,申办转移接续业务。经办人员在后续的材料核实中发现,赵某在外地有一次性“个人补缴”3年养老保险的经历。 对于这种不符合国家政策的做法,经办人员随即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得知对方是根据地方政策为赵某办理了补缴手续。经办人员通过电话向赵某解释,让其按照国家政策申请退回补缴费用,取消这笔“个人补缴”业务。赵某火了,当天下午特地跑到转移接续大厅,指名要见负责人。 裴昱接待了他,赵某上来就是一连串的质问。耐心听完赵某的抱怨后,裴昱才有理有据地给他解释。通过讲解国家政策,查看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的记录,带赵某去办退休审批的行政部门问询,给他分析事情的利弊得失,裴昱从下午1点半一直忙到晚上7点。最终,赵某心悦诚服地离去。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终结了养老金“双轨制”。 在裴昱的印象中,该决定发布后,不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致电海淀社保中心咨询相关问题,还邀请他去相关单位授课。课后,大家纷纷咨询参保后养老保险关系该如何转移接续。 “因为当时国家还没有出台实施细则,我也很茫然,只能建议他们等待实施细则。”裴昱说。 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职业年金转移接续有关问题的通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职业年金转移接续经办规程(暂行)》。 文件传达到裴昱手中,他十分欣喜——对于基层社保经办人员来说,政策有了实施细则,工作就知道该怎么干了,参保人来咨询时也知道怎样回答了。 为了吃透国家政策,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裴昱下班后便在办公室里逐条钻研有关条款,并组织部门同事一起系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提升大家的业务经办水平。 从手工到一键办理 恪尽职守急人所急 这两年,随着信息化的推进,转移接续业务实现了从手工办理到网上“一键办理”。 2019年9月15日,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以下简称部网平台),为参保人员提供社保查询、参保登记等服务,办理社保业务更加方便快捷。 据裴昱介绍,北京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系统在2020年4月27日接入部网平台,但当时的部网平台只能查看信息,还不能实际办理转移接续业务。一个多月后,北京市与天津市首先进行系统对接,两地之间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再依托于纸质表单,而是直接进行电子数据传递。 裴昱说,北京和天津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业务联网没多久,2020年7月1日,部网平台开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业务网上申请服务。 这意味着,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在新就业地参保缴费后可申请转移本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参保人登录部网平台,经实名认证后,选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请”服务,填写转移申请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申请。 裴昱举例说,海淀社保中心作为转入地经办机构在线受理申请,进行后台审核。经核查符合转入条件的,开启后续转移流程。申请人可以通过部网平台、“掌上12333”App等渠道,查询网上申请审核结果信息,以及查询后续转移进度。 海淀社保中心通过电子化数据进行信息交互,以线上数据共享替代纸质联系函,与外省市进行信息交互,由人工登记与录入纸质表单升级成联网传输与电子数据确认,经办时限由以前的45个工作日缩减至15个工作日。 遇到需要加急办理的业务申请,海淀社保中心通过部网平台,三四天就能办结一起转移接续业务。 前不久,一位参保人到海淀社保中心申请加急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急人所急,裴昱在经办窗口指导参保人登录部网平台,提交申请。海淀社保中心受理后,一边通过系统催办外地社保经办机构,一边指导参保人联系在当地的亲友提醒社保经办机构及时审核,“对方审核后,在电脑上一点击,数据就可以传给我们。我们收到数据并审核后,再在电脑上点击确认,这事儿就办完了。搁以前,挂号信函来函往,没两三个月办不完”。 在裴昱看来,业务办理电子化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他安排专人负责数据筛查和申请审核工作,工作人员每日清理人社部转移系统的新增数据,确保数据日清常态化。 正是因为数据日清常态化,及时解决了很多“系统卡壳”问题。 裴昱举例说,参保人张女士有多条由外地转入的转移申请记录,这些转移申请均被外地社保机构拒绝。据了解,张女士在外地首次参保缴费时已超过40周岁,养老保险账户为“临时账户”,且在京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到10年。按照转入申请要求,在京养老保险缴费未满10年的,无法通过线上上传“临时账户”的数据,因此网上暂时无法上传其对应数据。 随后,裴昱安排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张女士,告知她转入申请将由工作人员为其手工录入。经过人工材料审核,张女士的转入申请上传成功并在一周内办结。 如今,参保人可以通过多个途径申请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比如部网平台、北京通App、支付宝等。 “当前的转移接续业务申请数量呈激增状态。”裴昱说,2017年,海淀社保中心全年办结转移接续业务7980笔,2021年增长至73090笔。2012年1月至2022年5月,海淀社保中心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办理转入办结96850笔,办理转出办结199806笔。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最大的意义,是解决了跨省流动参保人的养老保险关系中断的难题,提高了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使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超过90%成为现实,使目标人群全覆盖成为可能。”裴昱说。 后记 近日,记者拨通裴昱的电话,请他聊聊近10年的工作感想。 裴昱想了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养老金保障体系。作为一名社保经办人员,他为自己能够亲历其中而感到非常自豪。 在裴昱看来,自己这10年有艰辛、有收获,他希望接下来,能够继续努力把本职工作干好,为参保人办好每一笔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社保无小事,毕竟这关系到参保人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咱不能因为经办人员的一个小失误,影响人家一辈子”。 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方案》。2022年1月1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 对此,裴昱期待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能够尽快落地,使社保经办的后台环节进一步减少,经办效率进一步提高,转移接续周期进一步缩短,让群众可以享受到更为便捷的社保服务。 制图/李晓军
|
|
“最美社保人”裴昱:见证养老保险法治变迁
|
|
|
|
( 2022-06-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
|
图为裴昱(中)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上为群众答疑解惑。 受访者供图 |
|
□ 本报记者 陈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飞速发展,建立了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2012年到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88亿人增加到10.3亿人,参保率超过90%。 基本养老保险迈向人群全覆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过去10年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落地生根,使劳动者跨省流动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能够顺畅转移接续成为现实。 今年43岁的裴昱,在过去10年间,先后担任北京市海淀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海淀社保中心)养老保险部部长、转移接续科科长。作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的实施者,他见证了这项制度的落地,见证了数十万名劳动者办理转移接续业务,还见证了转移接续业务从手工办理到网上“一键办理”的重大转变。 这期间,裴昱收获了爱情并组建家庭,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如今,父母与他们同住,一家5口人其乐融融。 2018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在全国社保系统遴选“最美社保人”先进典型,裴昱入选。此外,他还多次在公务员考核中获得三等功表彰。 近日,在位于北京市西四环四季青桥附近的海淀社保中心一间办公室里,一身工作装的裴昱接受了《法治日报》记者的采访。 下苦功夫研究业务 迅速成为业务能手 谈及自己如何踏入社保系统时,裴昱直言纯属机缘巧合。时光回到2002年初,当时海淀社保中心还在海淀区苏州街办公,因工作需要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社保经办人员。“当时我对社会保险没有概念,以为和商业保险差不多,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裴昱说。 经过笔试、面试,裴昱被海淀社保中心录用。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天到海淀社保中心上班是在2002年2月28日,分配的岗位是养老保险部窗口经办人员,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对社保工作感到既新奇又神秘,一天的时间都在观察和学习中度过。 入职一段时间后,他才真正清楚社会保险的含义:给每一个人提供保障,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为了帮助入职的同事尽快熟悉业务,海淀社保中心安排“老员工”进行指导,裴昱的指导老师叫黄艳红,他也是黄艳红带的第一个学生。 上班期间,裴昱一心扑在工作上,早上7点半之前肯定会赶到单位,跟着老师边干边学社保经办业务,下班后仍经常在办公室钻研业务政策,直到夜深人静。尤其是冬天,往往走出家门时太阳还没出来,离开单位时天已经黑透了。 在黄艳红眼里,裴昱是一个不惜力的人,在业务上肯下苦功夫。他还准备了一个小本,无论是工作中的收获,还是遇到的业务问题,都记在上面。 “干好社保业务需要积累和沉淀,我也在不断积累和沉淀。”裴昱说。 有一天上午10点半左右,海淀区一家参保单位的办事员来到裴昱所在的服务窗口,说要办理200多人的养老保险新参保业务。 裴昱回忆道:“当时电脑还不普及,养老保险的参保增减人员,需要参保单位办事员手工填写相应表格,我们再根据填报信息手工将参保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缴费基数等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再将电脑序号手写在参保单位的表格中。” 作为新人的裴昱顾不上吃午饭,一口气办完了200多人的养老保险新参保业务,“办完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付出总有回报。2010年,作为业务人才,裴昱升任海淀社保中心养老保险部部长。 同年10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社会保险法。这是我国社会保险领域的基本法,使社会保险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对于规范社会保险关系、构建社会保险体系、维护公民社会保险合法权益都具有重大意义。 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施行。该法实施前后,海淀社保中心配合海淀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冒着酷暑走上街头宣传社会保险法。裴昱作为社保经办业务专家,还给辖区某研究所进行了一次社会保险法的培训,详细讲解了转移接续规定。 裴昱发现,随着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买房、买车、子女上学都跟社会保险挂钩,社会保险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群众的社会保险意识越来越强,与他刚进入社保系统时已是天壤之别。 做好转移接续工作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13年初,海淀社保中心迎来一次重大机构变革,给裴昱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经上级批准,根据新的“三定”方案,海淀社保中心新设立了一个机构——转移接续科。 这背后,是我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重要性的日渐凸显。裴昱解释说,长期以来,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劳动者跨统筹地区流动时养老保险关系不能转移接续,导致劳动者参保积极性不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9年1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根据该暂行办法,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并在城镇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以顺畅转移接续。 从2010年2月起,北京全市社保经办机构都可以受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在海淀社保中心,这项业务由养老保险部一并负责。 据裴昱观察,随着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开展,海淀社保中心受理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大幅增加,当时社保经办大厅经常坐满了来咨询或办事的群众,对经办人员业务办理是一种挑战。 在此背景下,海淀社保中心进行机构变革,从养老保险部分立出转移接续科,以适应这种新的工作形势,更好地实施国家法律及政策。 根据工作安排,转移接续科科长由竞聘产生,符合条件的裴昱报名参加了竞聘。经笔试、面试、公示等环节,裴昱脱颖而出,于2013年5月3日走马上任。 在裴昱看来,转移接续科成立后,集中办理转移接续业务,有助于解决参保人遇到的转移接续难题。 不久后,某央企一位职工到海淀社保中心申请办理转移接续业务,窗口经办人员发现,这位临近退休的职工曾在多个地方工作并缴纳养老保险费,但每个地方的缴费年限都不够办理领取养老待遇条件,他的户籍地在北京市海淀区,但又没有在北京参保。这意味着,他很难在北京办理退休手续。 难题最终摆到了裴昱面前。 如何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解决这位职工的困难?裴昱经过反复研究国家政策发现,只要解决这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关系承载主体,就可以把他的各段养老保险缴费记录归集到一起,进而符合办理退休条件。 于是,裴昱向海淀社保中心领导申请,以海淀社保中心的名义建立一个虚拟养老保险账户,然后把这位职工增加到虚拟账户里,再把其分散在各地的缴费记录接续到一起,转到其户籍地街道,最终顺利解决了他的退休问题。 多年来,裴昱和同事们为许多参保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我们多做一点努力,群众就能少费些周折。”裴昱感慨道。 主动作为大胆创新 提供便利社保服务 工作中,裴昱积极摸索如何为群众提供更便利的社保服务。发转移接续催办函,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项。 当时,转移接续业务只能手工办理,加上各省份之间没有统一的信息系统,经办周期比较长。具体到海淀社保中心,业务经办涉及北京和外地,一般都是函来函往。走挂号信的话,正常情况下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 有一位参保人多次反映,其从外地转入北京市的养老保险一直没办结。裴昱安排工作人员反复核实发现,这是由于外地社保经办机构未转移基金、未邮寄信息表到京。 裴昱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外地社保经办机构在转移接续过程中存在脱节的情况。于是,海淀社保中心向这位参保人涉及的外地社保经办机构发函,提示对方已经超过3个月的经办周期。经过催办,参保人申请的转移接续得以顺利办结。 随后,裴昱带领同事们进行分析发现,转移接续长时间未办结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转入未办结多为外地基金未转入、外地出具的信息表未邮寄到京;转出未办结多为外地未将联系函邮寄到京,造成转移接续出现业务断档。 “当时所有的文件中并无催办或者协办的概念,为了避免未办结业务长期滞留,我们创造性地设计了与外地社保经办机构沟通的协办函和催办函,有效强化了跨省经办机构的沟通机制,同时也可以作为处理转移接续业务问题的依据。”裴昱说。 实际工作中,对于超过经办周期的转移接续业务,外地社保经办机构仍未及时办理的,裴昱就安排工作人员把相关数据逐条筛选出来,向外地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催办函。 2013年9月,海淀社保中心开始手工发出转移接续催办函。当年10月,海淀社保中心针对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未办结的业务,便向各地社保经办机构邮寄了3000多封催办函。 这种做法既摸清了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底数,也给外地社保经办机构提了一个醒,提醒对方尽快办理转移接续业务。同时,还可以让办事群众了解申请事项的办理进度。 在此期间,裴昱也有遗憾。因当时的工作条件有限,全靠人工筛选数据,一般每半年才能通过挂号信的方式邮寄一次催办函,跟进跟踪的效果相对较差。但这是在当时条件下,海淀社保中心尽可能为群众提供尽责服务的一个缩影。 出乎裴昱意料的是,他们设计的催办函,在全国社保经办系统中算是比较早的社保服务方式,引起了部分省市社保经办机构的关注,主动联系前来交流学习。 走上管理岗位后,裴昱的许多时间用在了接待参保人上。 有一次,原籍东北某地的参保人赵某来到海淀社保中心转移接续窗口,申办转移接续业务。经办人员在后续的材料核实中发现,赵某在外地有一次性“个人补缴”3年养老保险的经历。 对于这种不符合国家政策的做法,经办人员随即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得知对方是根据地方政策为赵某办理了补缴手续。经办人员通过电话向赵某解释,让其按照国家政策申请退回补缴费用,取消这笔“个人补缴”业务。赵某火了,当天下午特地跑到转移接续大厅,指名要见负责人。 裴昱接待了他,赵某上来就是一连串的质问。耐心听完赵某的抱怨后,裴昱才有理有据地给他解释。通过讲解国家政策,查看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的记录,带赵某去办退休审批的行政部门问询,给他分析事情的利弊得失,裴昱从下午1点半一直忙到晚上7点。最终,赵某心悦诚服地离去。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终结了养老金“双轨制”。 在裴昱的印象中,该决定发布后,不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致电海淀社保中心咨询相关问题,还邀请他去相关单位授课。课后,大家纷纷咨询参保后养老保险关系该如何转移接续。 “因为当时国家还没有出台实施细则,我也很茫然,只能建议他们等待实施细则。”裴昱说。 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职业年金转移接续有关问题的通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职业年金转移接续经办规程(暂行)》。 文件传达到裴昱手中,他十分欣喜——对于基层社保经办人员来说,政策有了实施细则,工作就知道该怎么干了,参保人来咨询时也知道怎样回答了。 为了吃透国家政策,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裴昱下班后便在办公室里逐条钻研有关条款,并组织部门同事一起系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提升大家的业务经办水平。 从手工到一键办理 恪尽职守急人所急 这两年,随着信息化的推进,转移接续业务实现了从手工办理到网上“一键办理”。 2019年9月15日,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以下简称部网平台),为参保人员提供社保查询、参保登记等服务,办理社保业务更加方便快捷。 据裴昱介绍,北京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系统在2020年4月27日接入部网平台,但当时的部网平台只能查看信息,还不能实际办理转移接续业务。一个多月后,北京市与天津市首先进行系统对接,两地之间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再依托于纸质表单,而是直接进行电子数据传递。 裴昱说,北京和天津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业务联网没多久,2020年7月1日,部网平台开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业务网上申请服务。 这意味着,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在新就业地参保缴费后可申请转移本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参保人登录部网平台,经实名认证后,选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请”服务,填写转移申请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申请。 裴昱举例说,海淀社保中心作为转入地经办机构在线受理申请,进行后台审核。经核查符合转入条件的,开启后续转移流程。申请人可以通过部网平台、“掌上12333”App等渠道,查询网上申请审核结果信息,以及查询后续转移进度。 海淀社保中心通过电子化数据进行信息交互,以线上数据共享替代纸质联系函,与外省市进行信息交互,由人工登记与录入纸质表单升级成联网传输与电子数据确认,经办时限由以前的45个工作日缩减至15个工作日。 遇到需要加急办理的业务申请,海淀社保中心通过部网平台,三四天就能办结一起转移接续业务。 前不久,一位参保人到海淀社保中心申请加急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急人所急,裴昱在经办窗口指导参保人登录部网平台,提交申请。海淀社保中心受理后,一边通过系统催办外地社保经办机构,一边指导参保人联系在当地的亲友提醒社保经办机构及时审核,“对方审核后,在电脑上一点击,数据就可以传给我们。我们收到数据并审核后,再在电脑上点击确认,这事儿就办完了。搁以前,挂号信函来函往,没两三个月办不完”。 在裴昱看来,业务办理电子化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他安排专人负责数据筛查和申请审核工作,工作人员每日清理人社部转移系统的新增数据,确保数据日清常态化。 正是因为数据日清常态化,及时解决了很多“系统卡壳”问题。 裴昱举例说,参保人张女士有多条由外地转入的转移申请记录,这些转移申请均被外地社保机构拒绝。据了解,张女士在外地首次参保缴费时已超过40周岁,养老保险账户为“临时账户”,且在京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到10年。按照转入申请要求,在京养老保险缴费未满10年的,无法通过线上上传“临时账户”的数据,因此网上暂时无法上传其对应数据。 随后,裴昱安排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张女士,告知她转入申请将由工作人员为其手工录入。经过人工材料审核,张女士的转入申请上传成功并在一周内办结。 如今,参保人可以通过多个途径申请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比如部网平台、北京通App、支付宝等。 “当前的转移接续业务申请数量呈激增状态。”裴昱说,2017年,海淀社保中心全年办结转移接续业务7980笔,2021年增长至73090笔。2012年1月至2022年5月,海淀社保中心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办理转入办结96850笔,办理转出办结199806笔。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最大的意义,是解决了跨省流动参保人的养老保险关系中断的难题,提高了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使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超过90%成为现实,使目标人群全覆盖成为可能。”裴昱说。 后记 近日,记者拨通裴昱的电话,请他聊聊近10年的工作感想。 裴昱想了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养老金保障体系。作为一名社保经办人员,他为自己能够亲历其中而感到非常自豪。 在裴昱看来,自己这10年有艰辛、有收获,他希望接下来,能够继续努力把本职工作干好,为参保人办好每一笔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社保无小事,毕竟这关系到参保人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咱不能因为经办人员的一个小失误,影响人家一辈子”。 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方案》。2022年1月1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 对此,裴昱期待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能够尽快落地,使社保经办的后台环节进一步减少,经办效率进一步提高,转移接续周期进一步缩短,让群众可以享受到更为便捷的社保服务。 制图/李晓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