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
|
|
讲述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司法局新圩司法所负责人刘坤 新圩镇是桂东南地区早期的共产主义革命摇篮,新圩人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创造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农民主体参与的乡村振兴“河村模式”。作为司法所负责人,我心中时刻告诫自己要用行动诠释司法行政正能量,为群众、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为河村民主法治建设保驾护航。2019年以来,我累计化解矛盾纠纷近200件,为群众提供法律意见300余次,参与法治宣传数十场。2021年2月,新圩镇河村被司法部和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荣誉称号。 每年年初,春耕农忙时节,家庭、邻里矛盾纠纷高发易发,我未雨绸缪,提前给河村村干部讲解民法典等常用法律法规。当地许多群众和学生对禁毒不了解、防诈骗意识不强,我专程给村干部、生产组长、党员代表以及河村小学师生上普法课,有针对性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法治教育。功夫不负有心人,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9月的一天,村民李某在家农忙时偶然发现儿子有吸毒行为,马上打电话将情况反映给我,我立即会同派出所民警一起到李某家对其儿子李小某(化名)进行尿检。李小某不仅自己吸食毒品,还容留他人一起吸毒,最后公安机关对李小某刑事立案,并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 过去的河村并不像现在这样山清水秀,处处充满生机。在旧村风貌改造工作刚开始时,需要进行“三清三拆”,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认为个人利益受到损失,甚至出来阻挠“三清三拆”工作开展。村民杨某良(化名)在河村规划的村史馆旁有约10间旧房,每间约20平方米,加上房子前面的地坪,共约400平方米。当时杨某良扬言,谁要敢拆他旧房子,他就跟谁拼命。就这样,河村的旧村风貌改造工作不得不停下来。我知道这件事后,迅速向新圩镇党委、政府汇报,打算通过调解的方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镇领导十分支持我的想法,委托我组织几名综治办和村委会的干部,主动上门开展调解工作。白天村民都在地里忙农活,晚上才回家,我们就利用晚上时间入户对杨某良及其家人做思想工作。经过几个晚上耐心细致的交流,我了解杨某良的各种顾虑,于是向他耐心细致宣传了相关政策,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最终杨某良同意拆除旧房,支持河村的乡村振兴事业。杨某良这个关键点的打通,给旧村风貌改造工作做了良好示范,此后类似的拆除工作就顺利得多,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中,我一直秉持“难事不低头,大事敢担当”原则,指导河村健全完善四民主、两公开等制度,抓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环节,指导河村人民调委会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变被动调解为主动出击,变事后调处为事先预防,通过努力,河村已经基本能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村”。 如今的河村远近闻名,古朴雅致的老宅、接连成片的稻田、蓬勃发展的产业、安定祥和的环境,呈现出一幅新时代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我深知民主法治事业任重道远,在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中,我将依法履职,不辱使命,以更细心更细致的工作作风,为乡村民主法治建设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马艳 本报通讯员 宋彬 梁致玮 整理
|
|
勇担当善作为为民主法治建设保驾护航
|
|
|
|
( 2022-05-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讲述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司法局新圩司法所负责人刘坤 新圩镇是桂东南地区早期的共产主义革命摇篮,新圩人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创造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农民主体参与的乡村振兴“河村模式”。作为司法所负责人,我心中时刻告诫自己要用行动诠释司法行政正能量,为群众、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为河村民主法治建设保驾护航。2019年以来,我累计化解矛盾纠纷近200件,为群众提供法律意见300余次,参与法治宣传数十场。2021年2月,新圩镇河村被司法部和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荣誉称号。 每年年初,春耕农忙时节,家庭、邻里矛盾纠纷高发易发,我未雨绸缪,提前给河村村干部讲解民法典等常用法律法规。当地许多群众和学生对禁毒不了解、防诈骗意识不强,我专程给村干部、生产组长、党员代表以及河村小学师生上普法课,有针对性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法治教育。功夫不负有心人,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9月的一天,村民李某在家农忙时偶然发现儿子有吸毒行为,马上打电话将情况反映给我,我立即会同派出所民警一起到李某家对其儿子李小某(化名)进行尿检。李小某不仅自己吸食毒品,还容留他人一起吸毒,最后公安机关对李小某刑事立案,并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 过去的河村并不像现在这样山清水秀,处处充满生机。在旧村风貌改造工作刚开始时,需要进行“三清三拆”,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认为个人利益受到损失,甚至出来阻挠“三清三拆”工作开展。村民杨某良(化名)在河村规划的村史馆旁有约10间旧房,每间约20平方米,加上房子前面的地坪,共约400平方米。当时杨某良扬言,谁要敢拆他旧房子,他就跟谁拼命。就这样,河村的旧村风貌改造工作不得不停下来。我知道这件事后,迅速向新圩镇党委、政府汇报,打算通过调解的方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镇领导十分支持我的想法,委托我组织几名综治办和村委会的干部,主动上门开展调解工作。白天村民都在地里忙农活,晚上才回家,我们就利用晚上时间入户对杨某良及其家人做思想工作。经过几个晚上耐心细致的交流,我了解杨某良的各种顾虑,于是向他耐心细致宣传了相关政策,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最终杨某良同意拆除旧房,支持河村的乡村振兴事业。杨某良这个关键点的打通,给旧村风貌改造工作做了良好示范,此后类似的拆除工作就顺利得多,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在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中,我一直秉持“难事不低头,大事敢担当”原则,指导河村健全完善四民主、两公开等制度,抓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环节,指导河村人民调委会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变被动调解为主动出击,变事后调处为事先预防,通过努力,河村已经基本能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村”。 如今的河村远近闻名,古朴雅致的老宅、接连成片的稻田、蓬勃发展的产业、安定祥和的环境,呈现出一幅新时代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我深知民主法治事业任重道远,在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工作中,我将依法履职,不辱使命,以更细心更细致的工作作风,为乡村民主法治建设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马艳 本报通讯员 宋彬 梁致玮 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