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 本报通讯员 张艺璇
自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关于建立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机制的意见》以来,渭南市委依法治市办建立了立体化、全覆盖的述法点评体系,形成了“签、述、评、督、考”五字诀工作闭环机制,不断提高全面依法治市的能力。 “签”:把法治建设责任担起来 为明确和细化法治建设责任,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2019年该项工作开展伊始,渭南市的合阳、华州、华阴、蒲城等县(市、区)党委、政府与各部门及镇(街道)签订《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职责目标责任书》。 责任书从严格执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主体责任制、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和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年度法治建设情况述职报告制度等方面对法治建设目标责任予以明确。 同时,责任书明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抓,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倒逼各部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述”:把依法履职情况晒出来 2020年7月,渭南市委编办主要负责人在依法治市工作推进会上作专项述法报告,针对深化行政执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市委依法治市办点评指出,综合执法机构要在“物理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化学整合”,要加强基层执法力量,有效解决多头执法、协同联动不顺畅等问题。 根据点评要求,渭南市委编办对全市五个领域147个事业单位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照法律法规,逐单位梳理承担的执法职能,共梳理出承担的执法职能753项,对涉改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进行分类统计,准确界定职能。 如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市“项目建设提升年”保驾护航,2021年5月,渭南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分别在依法治市委员会上作专题述法报告。 述法点评指出,要加强依法行政,不断提升依法决策和执法规范化水平,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加速度提精度。 根据点评要求,市发改委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确保“一单尽列、单外无单”,精简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07项、政府性基金12项、涉企收费65项,全市41个单位通过监管工作平台建立抽查事项641个,录入执法人员1944人,开展各类抽查任务18次,抽查对象42300户,公示率达到100%。 述法好不好,不只领导听、会上述,更要让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让法治建设更加集民意、纳民智、解民困。 2021年11月,渭南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建立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2021年12月,市委依法治市办发出年度述法点评预告,提出述法要求,将述法内容细化为14个具体指标,全市10个县(市、区)、高新、经开党委、政府及57个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报送述法报告。 市委依法治市办将述法报告汇编成册,并在当地媒体开设《法治示范创建“一把手”访谈》专栏,通过“一把手”现身“说法”,把依法履职情况晒出来,有效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抓法治的行动自觉。 “评”:把存在短板问题摆出来 述法不是“一述了之”。 为了让述法工作起到实质性作用,渭南市紧盯述法“后半篇文章”,将集中点评、随机点评和专题点评相结合,对市级部门和县(市、区)党委政府法治建设工作开展集中点评,对行政执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等情况开展专题点评,对国家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实行随机点评。 2021年1月21日,时任渭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办主任樊存弟对渭南市临渭区、富平县2个区县及市网信办、城市管理执法局、农业农村局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进行具体点评,重点指出不足,提出整改要求。 市委依法治市办将整体情况通报全市各部门,挂牌督办,限期整改。针对全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推进情况,市委依法治市办对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有关部门下发《提醒函》,督促及时整改,确保本行政区域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督”:让整改提升行动实起来 一对一开出问题清单是渭南市大荔县述法后开展督导检查中的一项必然环节。清单在检查中当场送达执法单位,要求其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落实,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至县委依法治县办检查评估后,在下一轮述法中进行通报。 没有后续的跟踪反馈、整改提高,述法效果无疑将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为此,渭南市注重效果导向,以“软述法”催生“硬监督”。 2021年以来,渭南市将述法整改情况纳入法治建设重点督查内容,聚焦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等法治建设关键环节开展督察15次,对存在的16方面105个问题,下发检查通报,开展“回头看”行动两轮。通过督察实现述法效果最大化。 如行政审批局述法后,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访,市县两级10547项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2.41%。实现镇级便民服务站覆盖率100%。 “一枚印章管审批”向镇级延伸。“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清单以及200个高频事项全部在陕西政务服务网上公布。截至2021年底,渭南全市共办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15万余件。 “考”:让依法治市力度强起来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法治工作点评,切实戳准要害、点到痛处,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提升全市各县(市区)、各部门法治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渭南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种逢康在谈到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时这样说。 为强化结果运用,将述法效果发挥最大化,渭南市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中,实现党政领导述职必述法、有述必点评。 同时,活用指标“考”法,制定38项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要点、108项法治政府创建指标、4大块10方面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地查核评价要点,全方位多维度考验基层法治建设能力,以考核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在考核中发放法治建设测评表1380余张,通过无记名民主法治测评,全方位、多渠道了解掌握县(市、区)第一责任人进行履职情况,从源头上把好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关。 如今,渭南市的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头雁效应”越突出,群众法治获得感就越强烈。种逢康表示:“下一步,市委依法治市办将进一步提升述法的影响力,切实将述法效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助力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助推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
|
渭南建立立体化全覆盖述法点评体系
|
|
|
|
( 2022-04-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 本报通讯员 张艺璇
自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关于建立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机制的意见》以来,渭南市委依法治市办建立了立体化、全覆盖的述法点评体系,形成了“签、述、评、督、考”五字诀工作闭环机制,不断提高全面依法治市的能力。 “签”:把法治建设责任担起来 为明确和细化法治建设责任,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2019年该项工作开展伊始,渭南市的合阳、华州、华阴、蒲城等县(市、区)党委、政府与各部门及镇(街道)签订《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职责目标责任书》。 责任书从严格执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主体责任制、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和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年度法治建设情况述职报告制度等方面对法治建设目标责任予以明确。 同时,责任书明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抓,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倒逼各部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述”:把依法履职情况晒出来 2020年7月,渭南市委编办主要负责人在依法治市工作推进会上作专项述法报告,针对深化行政执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市委依法治市办点评指出,综合执法机构要在“物理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化学整合”,要加强基层执法力量,有效解决多头执法、协同联动不顺畅等问题。 根据点评要求,渭南市委编办对全市五个领域147个事业单位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照法律法规,逐单位梳理承担的执法职能,共梳理出承担的执法职能753项,对涉改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进行分类统计,准确界定职能。 如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市“项目建设提升年”保驾护航,2021年5月,渭南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分别在依法治市委员会上作专题述法报告。 述法点评指出,要加强依法行政,不断提升依法决策和执法规范化水平,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加速度提精度。 根据点评要求,市发改委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确保“一单尽列、单外无单”,精简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07项、政府性基金12项、涉企收费65项,全市41个单位通过监管工作平台建立抽查事项641个,录入执法人员1944人,开展各类抽查任务18次,抽查对象42300户,公示率达到100%。 述法好不好,不只领导听、会上述,更要让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让法治建设更加集民意、纳民智、解民困。 2021年11月,渭南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建立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2021年12月,市委依法治市办发出年度述法点评预告,提出述法要求,将述法内容细化为14个具体指标,全市10个县(市、区)、高新、经开党委、政府及57个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报送述法报告。 市委依法治市办将述法报告汇编成册,并在当地媒体开设《法治示范创建“一把手”访谈》专栏,通过“一把手”现身“说法”,把依法履职情况晒出来,有效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抓法治的行动自觉。 “评”:把存在短板问题摆出来 述法不是“一述了之”。 为了让述法工作起到实质性作用,渭南市紧盯述法“后半篇文章”,将集中点评、随机点评和专题点评相结合,对市级部门和县(市、区)党委政府法治建设工作开展集中点评,对行政执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等情况开展专题点评,对国家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实行随机点评。 2021年1月21日,时任渭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办主任樊存弟对渭南市临渭区、富平县2个区县及市网信办、城市管理执法局、农业农村局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进行具体点评,重点指出不足,提出整改要求。 市委依法治市办将整体情况通报全市各部门,挂牌督办,限期整改。针对全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推进情况,市委依法治市办对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有关部门下发《提醒函》,督促及时整改,确保本行政区域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督”:让整改提升行动实起来 一对一开出问题清单是渭南市大荔县述法后开展督导检查中的一项必然环节。清单在检查中当场送达执法单位,要求其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落实,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至县委依法治县办检查评估后,在下一轮述法中进行通报。 没有后续的跟踪反馈、整改提高,述法效果无疑将大打折扣,甚至流于形式。为此,渭南市注重效果导向,以“软述法”催生“硬监督”。 2021年以来,渭南市将述法整改情况纳入法治建设重点督查内容,聚焦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等法治建设关键环节开展督察15次,对存在的16方面105个问题,下发检查通报,开展“回头看”行动两轮。通过督察实现述法效果最大化。 如行政审批局述法后,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访,市县两级10547项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2.41%。实现镇级便民服务站覆盖率100%。 “一枚印章管审批”向镇级延伸。“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清单以及200个高频事项全部在陕西政务服务网上公布。截至2021年底,渭南全市共办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15万余件。 “考”:让依法治市力度强起来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法治工作点评,切实戳准要害、点到痛处,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提升全市各县(市区)、各部门法治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渭南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种逢康在谈到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时这样说。 为强化结果运用,将述法效果发挥最大化,渭南市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中,实现党政领导述职必述法、有述必点评。 同时,活用指标“考”法,制定38项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要点、108项法治政府创建指标、4大块10方面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地查核评价要点,全方位多维度考验基层法治建设能力,以考核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在考核中发放法治建设测评表1380余张,通过无记名民主法治测评,全方位、多渠道了解掌握县(市、区)第一责任人进行履职情况,从源头上把好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关。 如今,渭南市的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头雁效应”越突出,群众法治获得感就越强烈。种逢康表示:“下一步,市委依法治市办将进一步提升述法的影响力,切实将述法效果转化为工作成果,助力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助推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