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服务·解读
|
|
□ 本报记者 申东
2022年3月1日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条例》的出台,将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推动作用,为宁夏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遣队”“排头兵”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宁夏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朱赟表示,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保护黄河义不容辞,治理黄河责无旁贷。《条例》的制定,彰显了服务国家战略、站位流域全局、担当宁夏责任的坚定决心,以法治的力量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西北生态改善发力、为华北生态安全出力、为全国生态大局效力,共同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条例》共10章80条,既立足当前对行之有效的普遍性政策举措予以立法确认,又兼顾长远对仍需探索实践的内容作出原则性规定,明确管理体制,规范规划与管控,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严格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灾害预防和应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建立健全保障与监督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条例》准确把握先行区建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专章规定,鼓励先行先试,严格黄河岸线管控、明确“四水四定”“四权改革”、助力九个重点产业发展、建立容错机制,确保先行区建设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宁夏水利厅副厅长麦山表示,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是宁夏基本区情。全区人均水资源可耗用量576立方米,不到全国的1/3。水资源总量不足、用水结构不优、效率不高已成为制约全区先行区建设的关键瓶颈。《条例》第四章专门就“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行了详细规定,内容涉及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统筹城乡与生态、产业与环境用水,从水资源供给侧改革推进城乡产业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换动能,促进人水协调、城水相宜、产水相适等。 《条例》规定,自治区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人口和城市科学合理布局,推动产业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天然水与再生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用水、合理配置生产用水,实施深度节水控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水资源配置利用效率。 自治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分配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年度调度指标,制定本行政区域取用水总量分配方案、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和年度水量调度方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自治区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标准应当与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同一用途取水的,地下水有偿使用标准高于地表水有偿使用标准,水资源超载地区有偿使用标准高于临界超载地区和不超载地区有偿使用标准。 防止环境污染确保生态优先 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朱赟表示,《条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为先行区建设的前提和支撑,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以及农业、工业、城乡生活污染防治等作出严格规定,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在防止环境污染方面,《条例》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科学合理减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施农田退水污染综合治理,依法防治畜禽、水产养殖等造成的污染,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鼓励生产、销售、使用符合标准的生物可降解农用薄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工业污染综合治理,推动煤炭、火电、钢铁、焦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引导支持企业实施清洁化改造,促进节能、环保、低碳、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企业应当通过技术创新、综合防治等措施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乡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统筹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排污口定期组织排查整治,明确责任主体,实施分类管理。新设、改设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对水质超标的水功能区,除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外,严格控制新设、改设或者扩大排污口,并实施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要求。入黄河排水沟所在地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排水沟综合治理,减少入黄河排水沟污染物排放量,确保入黄河排水沟水质达到目标要求。 确保先行区高质量发展 朱赟表示,宁夏生态脆弱、发展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必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先行区建设,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条例》以法治化、规范化方式推动解决先行区建设实际问题,助力提升宁夏发展质量效益,以良法保善治,让“塞上江南旧有名”在新时代黄河流域大放异彩。 在高质量发展产业方面,《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基础、特色优势,推进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等领域新优势,推动产业延链补链、集群集聚发展。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单位和个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灾害预防和应对、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发挥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的引导带动作用,推动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机构、企业与中东部地区各类创新主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联合技术攻关合作关系,推进科技交流合作和开放创新,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在人才引进方面,《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先行区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激励保障措施,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等加强人才培养。 在沿黄城市带协同发展方面,《条例》规定自治区加强与沿黄省区、黄河“几”字弯城市协同发展,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城市等的对外交流和经贸合作,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培育开放产业,建立开放平台,拓展开放通道。 “通过全区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朱赟说。 漫画/高岳
|
|
宁夏立法唱好新时代保护黄河“大合唱”
|
|
|
|
( 2022-03-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律服务·解读 |
|
□ 本报记者 申东
2022年3月1日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条例》的出台,将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推动作用,为宁夏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遣队”“排头兵”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宁夏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朱赟表示,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保护黄河义不容辞,治理黄河责无旁贷。《条例》的制定,彰显了服务国家战略、站位流域全局、担当宁夏责任的坚定决心,以法治的力量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西北生态改善发力、为华北生态安全出力、为全国生态大局效力,共同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条例》共10章80条,既立足当前对行之有效的普遍性政策举措予以立法确认,又兼顾长远对仍需探索实践的内容作出原则性规定,明确管理体制,规范规划与管控,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严格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灾害预防和应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建立健全保障与监督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条例》准确把握先行区建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高质量发展等作出专章规定,鼓励先行先试,严格黄河岸线管控、明确“四水四定”“四权改革”、助力九个重点产业发展、建立容错机制,确保先行区建设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宁夏水利厅副厅长麦山表示,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是宁夏基本区情。全区人均水资源可耗用量576立方米,不到全国的1/3。水资源总量不足、用水结构不优、效率不高已成为制约全区先行区建设的关键瓶颈。《条例》第四章专门就“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行了详细规定,内容涉及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统筹城乡与生态、产业与环境用水,从水资源供给侧改革推进城乡产业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换动能,促进人水协调、城水相宜、产水相适等。 《条例》规定,自治区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人口和城市科学合理布局,推动产业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天然水与再生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用水、合理配置生产用水,实施深度节水控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水资源配置利用效率。 自治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分配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年度调度指标,制定本行政区域取用水总量分配方案、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和年度水量调度方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自治区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标准应当与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同一用途取水的,地下水有偿使用标准高于地表水有偿使用标准,水资源超载地区有偿使用标准高于临界超载地区和不超载地区有偿使用标准。 防止环境污染确保生态优先 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朱赟表示,《条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为先行区建设的前提和支撑,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以及农业、工业、城乡生活污染防治等作出严格规定,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在防止环境污染方面,《条例》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科学合理减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施农田退水污染综合治理,依法防治畜禽、水产养殖等造成的污染,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鼓励生产、销售、使用符合标准的生物可降解农用薄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工业污染综合治理,推动煤炭、火电、钢铁、焦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引导支持企业实施清洁化改造,促进节能、环保、低碳、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企业应当通过技术创新、综合防治等措施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乡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统筹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排污口定期组织排查整治,明确责任主体,实施分类管理。新设、改设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对水质超标的水功能区,除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外,严格控制新设、改设或者扩大排污口,并实施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要求。入黄河排水沟所在地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排水沟综合治理,减少入黄河排水沟污染物排放量,确保入黄河排水沟水质达到目标要求。 确保先行区高质量发展 朱赟表示,宁夏生态脆弱、发展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必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先行区建设,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条例》以法治化、规范化方式推动解决先行区建设实际问题,助力提升宁夏发展质量效益,以良法保善治,让“塞上江南旧有名”在新时代黄河流域大放异彩。 在高质量发展产业方面,《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基础、特色优势,推进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等领域新优势,推动产业延链补链、集群集聚发展。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单位和个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灾害预防和应对、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发挥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的引导带动作用,推动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机构、企业与中东部地区各类创新主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联合技术攻关合作关系,推进科技交流合作和开放创新,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在人才引进方面,《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先行区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激励保障措施,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等加强人才培养。 在沿黄城市带协同发展方面,《条例》规定自治区加强与沿黄省区、黄河“几”字弯城市协同发展,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城市等的对外交流和经贸合作,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培育开放产业,建立开放平台,拓展开放通道。 “通过全区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朱赟说。 漫画/高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