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奥经纬
|
|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2月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拉开大幕,奥林匹克之火再次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燃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要给我们的团队和昨晚开幕式呈现打100分。” 在这完美呈现的背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团队2800余人连续奋战,顺利完成设施搭建、观众服务、交通车辆通行、安全保障等任务;用时两天在大屯路龙形水系桥西南侧为闭环记者搭建2750平方米临时拍摄平台,组织专业公司定期消杀,实现媒体服务和观众集散的无缝衔接;为保障烟花表演安全,消防团队提前湿化两万平方米焰火阵地周边绿地,清理焰火阵地周边可燃物,预先设置消防器材,专人看管重点设施,开幕式后连夜对湖景东路焰火阵地约1.5万平方米区域进行人工清扫作业…… 2月9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冬奥会场馆服务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朝阳区副区长孟锐指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28个业务领域,每天24小时运行,赛时承担“安全保障、赛事保障、市政保障、服务保障、开闭幕式保障”五大任务,需要服务4个场馆运行,沟通北京冬奥组委各部门,衔接市、区相关外围保障力量,确保整个区域顺畅、高效运行。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缩影。为确保冬奥赛事顺利安全,石景山区、延庆区也纷纷发力,持续做好冬奥场馆服务保障工作。 建立防疫物资采购绿色通道 据介绍,朝阳区有3个竞赛场馆,分别是国家体育馆冰之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同时还有8个非竞赛场馆,分别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国家体育场、北京颁奖广场主媒体中心、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残奥大家庭酒店、北京冬奥村和冬残奥村、北京冬奥村兴奋剂检测中心。 在孟锐看来,“做好疫情防控,是我们此次办奥乃至比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围绕场馆内外的疫情防控特点,朝阳区做了充足准备。在前期,指导场馆按照“一馆一策”要求,分别制定方案,绘制出了风险管理分区的示意图,实现防疫政策、标准、措施、要求、分区做到五个一致,同时就闭环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研究制定涉奥场所周边的核酸检测,涉奥人员溢出及管理,协助保障团队做好人员环境的管理。 与此同时,加强排查检测,落实人物同防。孟锐透露,目前已经完成超过77万人次中高风险人员的排查、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管理;完成核酸检测5万件次,消毒面积近700万平方米。 另外,在场馆里配备使用无害化喷雾消毒机器人,大幅提高了大面积消杀的效率。在速滑馆的热身区、更衣室、卫生间等点位每日开展空气环境中气溶胶新冠核酸检测,提高了监测预警的能力。 “专门建立冬奥防疫物资采购绿色通道,按照场馆的申请,及时完成配送。还制定了医疗废物清运的服务模板,督促各场馆与清运公司签订三方协议,落实相关工作。”孟锐指出,截至目前,朝阳区已经顺利完成冬奥会开幕式和火炬接力等重要活动的服务保障任务。在此基础上,朝阳区将继续加强赛时的防疫巡查,提醒特许商品的售卖部、小卖部、饮水区域等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保持人员间隔,将医疗防疫的保障工作抓细做实。 成立“冬奥先锋党支部” 2月8日,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得冠军。 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石景山区,也是北京城区内唯一的雪上项目比赛场地。本届冬奥会上,首钢滑雪大跳台将产生4块金牌。 石景山区是北京冬奥组委总部、主运行中心、交通指挥中心、技术运行中心、电力运行中心、制服和注册中心所在地,也是北京冬奥会的“指挥大脑”和“大本营”。 按照“全区保外围、外围保核心”的原则,石景山区将场馆运行保障作为整个冬奥服务保障工作的核心,成立以“1办17组”为主要框架的区级服务保障指挥体系。石景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齐春利透露,全面落实场馆、业主单位、属地“三进入”机制,从全区抽调各级干部70余人进入场馆,实现场馆内外协调联动。强化与冬奥组委机关、“1+6+1”场馆团队以及场馆内外对接,逐项落实各项需属地支持事项,高质量、高标准、按时做好赛时各项保障任务。 据介绍,1月20日,石景山区赛时运行指挥系统全面启动,目前,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均平稳高效有序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石景山区还成立“冬奥先锋党支部”。在全区负责服务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运行的场馆团队、安保点位团队、志愿服务团队等6类重点点位及151个社区中广泛成立“冬奥先锋党支部”,在环境提升、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一线发挥积极作用。 建成冬奥气象监测网络 2月6日,原定于11时开始的高山滑雪男子滑降比赛,因天气原因推迟至2月7日12时举行。 这背后离不开延庆气象团队加强气象联动会商、严密监视天气动向、持续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 对冬奥会雪上项目来说,气象至关重要。延庆区委副书记黄克瀛介绍说,为做好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延庆成立由49人组成的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分中心,做好全方位气象服务保障。 建成“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监测网络,通过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等探测设备,提供覆盖赛区及周边的天气实时监测数据,为冬奥赛事和城市运行提供重要的监测数据基础。 建立“分钟级、百米级”冬奥预报服务系统,实现延庆赛区100米分辨率10分钟跟进循环,可模拟近百个天气形势下延庆赛场三维气象高清模拟数据集,做到0至10天无缝隙实时预报预警。 为做到精准预报,延庆还在核心区建立多个气象观测点位,其中最高的观测点海拔达2198米。 冬奥期间,延庆赛区将进行3个大项、4个分项、21个小项比赛,共产生21块金牌。 “延庆在筹备办赛和赛时过程中,始终将保证运动员和所有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作为我们重中之重的首要关切。”黄克瀛透露,在运动员的救治方面,延庆赛区采取场馆内和场馆外紧密协作、紧密联动的救治方式。 比如在风险最大的高山滑雪项目中,延庆区在高山滑雪中心设置4个运动员医疗站、两个观众医疗站、20个FOP医疗站,同时还安排8个救护车组、两架直升机参与救援。整个医疗团队中,场馆的医疗团队包括外籍滑雪医生、国内滑雪医生、医疗站人员等180人。
|
|
“指挥大脑”保障冬奥场馆服务
|
|
|
|
( 2022-02-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冬奥经纬 |
|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2月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拉开大幕,奥林匹克之火再次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燃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要给我们的团队和昨晚开幕式呈现打100分。” 在这完美呈现的背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团队2800余人连续奋战,顺利完成设施搭建、观众服务、交通车辆通行、安全保障等任务;用时两天在大屯路龙形水系桥西南侧为闭环记者搭建2750平方米临时拍摄平台,组织专业公司定期消杀,实现媒体服务和观众集散的无缝衔接;为保障烟花表演安全,消防团队提前湿化两万平方米焰火阵地周边绿地,清理焰火阵地周边可燃物,预先设置消防器材,专人看管重点设施,开幕式后连夜对湖景东路焰火阵地约1.5万平方米区域进行人工清扫作业…… 2月9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冬奥会场馆服务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朝阳区副区长孟锐指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28个业务领域,每天24小时运行,赛时承担“安全保障、赛事保障、市政保障、服务保障、开闭幕式保障”五大任务,需要服务4个场馆运行,沟通北京冬奥组委各部门,衔接市、区相关外围保障力量,确保整个区域顺畅、高效运行。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缩影。为确保冬奥赛事顺利安全,石景山区、延庆区也纷纷发力,持续做好冬奥场馆服务保障工作。 建立防疫物资采购绿色通道 据介绍,朝阳区有3个竞赛场馆,分别是国家体育馆冰之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同时还有8个非竞赛场馆,分别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国家体育场、北京颁奖广场主媒体中心、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残奥大家庭酒店、北京冬奥村和冬残奥村、北京冬奥村兴奋剂检测中心。 在孟锐看来,“做好疫情防控,是我们此次办奥乃至比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围绕场馆内外的疫情防控特点,朝阳区做了充足准备。在前期,指导场馆按照“一馆一策”要求,分别制定方案,绘制出了风险管理分区的示意图,实现防疫政策、标准、措施、要求、分区做到五个一致,同时就闭环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研究制定涉奥场所周边的核酸检测,涉奥人员溢出及管理,协助保障团队做好人员环境的管理。 与此同时,加强排查检测,落实人物同防。孟锐透露,目前已经完成超过77万人次中高风险人员的排查、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管理;完成核酸检测5万件次,消毒面积近700万平方米。 另外,在场馆里配备使用无害化喷雾消毒机器人,大幅提高了大面积消杀的效率。在速滑馆的热身区、更衣室、卫生间等点位每日开展空气环境中气溶胶新冠核酸检测,提高了监测预警的能力。 “专门建立冬奥防疫物资采购绿色通道,按照场馆的申请,及时完成配送。还制定了医疗废物清运的服务模板,督促各场馆与清运公司签订三方协议,落实相关工作。”孟锐指出,截至目前,朝阳区已经顺利完成冬奥会开幕式和火炬接力等重要活动的服务保障任务。在此基础上,朝阳区将继续加强赛时的防疫巡查,提醒特许商品的售卖部、小卖部、饮水区域等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保持人员间隔,将医疗防疫的保障工作抓细做实。 成立“冬奥先锋党支部” 2月8日,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得冠军。 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石景山区,也是北京城区内唯一的雪上项目比赛场地。本届冬奥会上,首钢滑雪大跳台将产生4块金牌。 石景山区是北京冬奥组委总部、主运行中心、交通指挥中心、技术运行中心、电力运行中心、制服和注册中心所在地,也是北京冬奥会的“指挥大脑”和“大本营”。 按照“全区保外围、外围保核心”的原则,石景山区将场馆运行保障作为整个冬奥服务保障工作的核心,成立以“1办17组”为主要框架的区级服务保障指挥体系。石景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齐春利透露,全面落实场馆、业主单位、属地“三进入”机制,从全区抽调各级干部70余人进入场馆,实现场馆内外协调联动。强化与冬奥组委机关、“1+6+1”场馆团队以及场馆内外对接,逐项落实各项需属地支持事项,高质量、高标准、按时做好赛时各项保障任务。 据介绍,1月20日,石景山区赛时运行指挥系统全面启动,目前,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均平稳高效有序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石景山区还成立“冬奥先锋党支部”。在全区负责服务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运行的场馆团队、安保点位团队、志愿服务团队等6类重点点位及151个社区中广泛成立“冬奥先锋党支部”,在环境提升、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一线发挥积极作用。 建成冬奥气象监测网络 2月6日,原定于11时开始的高山滑雪男子滑降比赛,因天气原因推迟至2月7日12时举行。 这背后离不开延庆气象团队加强气象联动会商、严密监视天气动向、持续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 对冬奥会雪上项目来说,气象至关重要。延庆区委副书记黄克瀛介绍说,为做好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延庆成立由49人组成的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分中心,做好全方位气象服务保障。 建成“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监测网络,通过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等探测设备,提供覆盖赛区及周边的天气实时监测数据,为冬奥赛事和城市运行提供重要的监测数据基础。 建立“分钟级、百米级”冬奥预报服务系统,实现延庆赛区100米分辨率10分钟跟进循环,可模拟近百个天气形势下延庆赛场三维气象高清模拟数据集,做到0至10天无缝隙实时预报预警。 为做到精准预报,延庆还在核心区建立多个气象观测点位,其中最高的观测点海拔达2198米。 冬奥期间,延庆赛区将进行3个大项、4个分项、21个小项比赛,共产生21块金牌。 “延庆在筹备办赛和赛时过程中,始终将保证运动员和所有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作为我们重中之重的首要关切。”黄克瀛透露,在运动员的救治方面,延庆赛区采取场馆内和场馆外紧密协作、紧密联动的救治方式。 比如在风险最大的高山滑雪项目中,延庆区在高山滑雪中心设置4个运动员医疗站、两个观众医疗站、20个FOP医疗站,同时还安排8个救护车组、两架直升机参与救援。整个医疗团队中,场馆的医疗团队包括外籍滑雪医生、国内滑雪医生、医疗站人员等180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