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胡新桥 刘志月 □ 本报见习记者 刘 欢 1月4日,2022年第一个工作日,湖北省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 这是湖北省连续第3年召开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大会。2020年5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决定性成果之际,湖北首次召开全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大会。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相比2021年首个工作日召开的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今年的会议主题加上了“深入”二字。 从会议规格看,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仅次于省“两会”,表明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对湖北疫后重振的极端重要性,要用沿海发达地区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挖高质量发展潜力。 “运用好法治力量,厚植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契约意识的土壤,破除凡事都要‘打招呼’‘找熟人’的陋习,打造‘办事情靠制度不靠人情,解决问题靠法治不靠关系’的良好社会环境,真正让法治成为湖北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今年1月4日的大会上,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再次强调法治化营商环境之重。 纵观这3年的大会,法治都是高频词。这3年,围绕让法治成为发展核心竞争力重要标志,湖北下了不少苦功夫、硬功夫、真功夫。 从“绘蓝图”到“亮招牌” “近年来,我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但在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和不足。” 2020年5月14日召开的全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湖北省委就全省营商环境总体情况作出判断。 两个月后,在湖北省委政法委干部会议上,应勇对全省政法工作和省委政法委班子建设提出要求,并首次公开提出“使法治成为湖北发展核心竞争力重要标志”。 湖北省委政法委研究制定《全省政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18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硬政策,并下发通知明确推进落实的6条硬措施。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年”专项活动,对年终考评最后3名的中级法院、最后10名的基层法院院长进行约谈。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在全省开展为期两年的“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专项检察活动,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开展涉市场主体案件“少捕慎诉慎押”专项监督等7个专项工作。 湖北省公安厅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公安政务服务平台上线324项事项,网上受理率达到100%。 湖北省司法行政机关优化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6.2万余件,开展法治宣传进企业、进园区宣讲1.9万余场次。 除了具体行动,湖北还及时总结经验,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纳入全面依法治省总体布局。 2021年11月18日,湖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法治湖北建设规划(2021-2025年)》《湖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湖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勾画出湖北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总蓝图。 从“找关系”到“讲法治” “要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推动‘找关系’向‘讲法治’转变,依法平等保护产权和合法权益。” 2021年新年首个工作日召开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应勇强调,执法司法公平公正,各类产权所有者才能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 为了让市场主体能“安心”“放心”“专心”,湖北政法机关坚持刀刃向内。 公开自曝“家丑”、向危害营商环境的执法司法行为“亮剑”,就是湖北政法机关采取的关键一招—— 依据原告财产保全申请裁定冻结被告公司名下价值8000万元财物,法院实际查封的房产总价值达1.3亿余元,超过标的5000万元; 检察机关两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全案事实证据存在矛盾情况下仍起诉至法院,导致作为市场主体的犯罪嫌疑人被羁押1年9个月; 公安机关对企业股东从刑事立案到撤案前后历时7年,作出撤案决定两年后才将近450万元涉案财物返还到位; 借助担任公司法律顾问的便利,律师受法人指使虚构债务,并代理该项债务清收业务,通过仲裁调解确认关系,导致他人公司财产被执行570万元。 经省委政法委、省政府新闻办统一协调,湖北持续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针对唱赞歌多、自揭短板少,湖北政法机关向全社会通报“红黑榜”典型案例,强化社会监督和纠错问责。 “我省围绕群众满意抓监督考核,设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红黑榜’,带动全省各级政法机关向社会公开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近300个。”在2021年12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硬举措”优化法治化营商“软环境”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委政法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肖红梅说。 不止于此。湖北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自选动作”贯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始终,将损害营商环境的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作为顽瘴痼疾内容重点整治。 湖北公安机关全面深入查纠“趋利执法”,先后组织开展6次专项整治和交叉检查活动,共排查2019年以来受立案及在侦经济犯罪案件4552起,发现整改问题120个。 湖北省司法厅深入推进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对各地发现的过度执法、趋利性执法、选择性执法等5类扰企现象1201个问题,立行立改336个,对需长期深入整改的137个问题实行销号管理。 从“官本位”到“店小二” 员工在岗受伤,涉企法律问题快速处置中心迅速处理,指派律师进企业调解,让“烦心事”变“顺心事”。 2021年,恩施州利川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涉企法律问题快速处置中心。该中心是湖北省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大气候”专项法律服务结出的硕果。 湖北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政策红利向制度红利转变。 湖北高院全国首创“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从案件受理到执行各环节,对涉案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作出有效防范和处置。 “企业对法治的最大期待就是得到公平对待、平等保护。”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院长俞薇认为,必须要秉持谦抑审慎司法理念,杜绝“办一个案件、垮一个企业、跑一批企业家、吓住更多企业家”现象发生。 优化营商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湖北政法系统坚持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广大政法干警争当“店小二”。 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启动“破产债权争议诉讼收费‘100’”项目,每件破产债权争议案件仅收取破产100元诉讼费,已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380余万元。 荆门市公安局为全市494家规模以上企业、纳税前100名的企业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设立“项目警长”,一对一解决企业建设发展难题。 宜昌市司法局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1条措施,大力推进“清、减、降”专项行动,清理规范性文件2000余件,公布取消市级证明事项53项。 “法治化营商环境重在建设、难在依法、贵在坚持。”湖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落实省委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增强建设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自觉性,统筹推动依法全面履行执法司法职能,为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
|
“硬举措”优化法治化营商“软环境”
|
湖北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
|
|
( 2022-01-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胡新桥 刘志月 □ 本报见习记者 刘 欢 1月4日,2022年第一个工作日,湖北省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 这是湖北省连续第3年召开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大会。2020年5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决定性成果之际,湖北首次召开全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大会。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相比2021年首个工作日召开的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今年的会议主题加上了“深入”二字。 从会议规格看,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仅次于省“两会”,表明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对湖北疫后重振的极端重要性,要用沿海发达地区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挖高质量发展潜力。 “运用好法治力量,厚植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契约意识的土壤,破除凡事都要‘打招呼’‘找熟人’的陋习,打造‘办事情靠制度不靠人情,解决问题靠法治不靠关系’的良好社会环境,真正让法治成为湖北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今年1月4日的大会上,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再次强调法治化营商环境之重。 纵观这3年的大会,法治都是高频词。这3年,围绕让法治成为发展核心竞争力重要标志,湖北下了不少苦功夫、硬功夫、真功夫。 从“绘蓝图”到“亮招牌” “近年来,我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但在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和不足。” 2020年5月14日召开的全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湖北省委就全省营商环境总体情况作出判断。 两个月后,在湖北省委政法委干部会议上,应勇对全省政法工作和省委政法委班子建设提出要求,并首次公开提出“使法治成为湖北发展核心竞争力重要标志”。 湖北省委政法委研究制定《全省政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18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硬政策,并下发通知明确推进落实的6条硬措施。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年”专项活动,对年终考评最后3名的中级法院、最后10名的基层法院院长进行约谈。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在全省开展为期两年的“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专项检察活动,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开展涉市场主体案件“少捕慎诉慎押”专项监督等7个专项工作。 湖北省公安厅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公安政务服务平台上线324项事项,网上受理率达到100%。 湖北省司法行政机关优化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6.2万余件,开展法治宣传进企业、进园区宣讲1.9万余场次。 除了具体行动,湖北还及时总结经验,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纳入全面依法治省总体布局。 2021年11月18日,湖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法治湖北建设规划(2021-2025年)》《湖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湖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勾画出湖北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总蓝图。 从“找关系”到“讲法治” “要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推动‘找关系’向‘讲法治’转变,依法平等保护产权和合法权益。” 2021年新年首个工作日召开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应勇强调,执法司法公平公正,各类产权所有者才能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 为了让市场主体能“安心”“放心”“专心”,湖北政法机关坚持刀刃向内。 公开自曝“家丑”、向危害营商环境的执法司法行为“亮剑”,就是湖北政法机关采取的关键一招—— 依据原告财产保全申请裁定冻结被告公司名下价值8000万元财物,法院实际查封的房产总价值达1.3亿余元,超过标的5000万元; 检察机关两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全案事实证据存在矛盾情况下仍起诉至法院,导致作为市场主体的犯罪嫌疑人被羁押1年9个月; 公安机关对企业股东从刑事立案到撤案前后历时7年,作出撤案决定两年后才将近450万元涉案财物返还到位; 借助担任公司法律顾问的便利,律师受法人指使虚构债务,并代理该项债务清收业务,通过仲裁调解确认关系,导致他人公司财产被执行570万元。 经省委政法委、省政府新闻办统一协调,湖北持续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针对唱赞歌多、自揭短板少,湖北政法机关向全社会通报“红黑榜”典型案例,强化社会监督和纠错问责。 “我省围绕群众满意抓监督考核,设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红黑榜’,带动全省各级政法机关向社会公开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近300个。”在2021年12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硬举措”优化法治化营商“软环境”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委政法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肖红梅说。 不止于此。湖北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自选动作”贯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始终,将损害营商环境的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作为顽瘴痼疾内容重点整治。 湖北公安机关全面深入查纠“趋利执法”,先后组织开展6次专项整治和交叉检查活动,共排查2019年以来受立案及在侦经济犯罪案件4552起,发现整改问题120个。 湖北省司法厅深入推进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对各地发现的过度执法、趋利性执法、选择性执法等5类扰企现象1201个问题,立行立改336个,对需长期深入整改的137个问题实行销号管理。 从“官本位”到“店小二” 员工在岗受伤,涉企法律问题快速处置中心迅速处理,指派律师进企业调解,让“烦心事”变“顺心事”。 2021年,恩施州利川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涉企法律问题快速处置中心。该中心是湖北省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大气候”专项法律服务结出的硕果。 湖北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政策红利向制度红利转变。 湖北高院全国首创“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从案件受理到执行各环节,对涉案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作出有效防范和处置。 “企业对法治的最大期待就是得到公平对待、平等保护。”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院长俞薇认为,必须要秉持谦抑审慎司法理念,杜绝“办一个案件、垮一个企业、跑一批企业家、吓住更多企业家”现象发生。 优化营商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湖北政法系统坚持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广大政法干警争当“店小二”。 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启动“破产债权争议诉讼收费‘100’”项目,每件破产债权争议案件仅收取破产100元诉讼费,已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380余万元。 荆门市公安局为全市494家规模以上企业、纳税前100名的企业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设立“项目警长”,一对一解决企业建设发展难题。 宜昌市司法局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1条措施,大力推进“清、减、降”专项行动,清理规范性文件2000余件,公布取消市级证明事项53项。 “法治化营商环境重在建设、难在依法、贵在坚持。”湖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落实省委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增强建设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自觉性,统筹推动依法全面履行执法司法职能,为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