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马艳 □ 本报通讯员 王宁 莫夏杰 仅用4个月时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山边村草坪屯实现了逆袭。过去杂草丛生的废弃房屋被修缮一新,山水田园风情的新型农舍吸引企业进驻、艺术家采风。 “港南区以党建引领统揽乡村振兴工作,创建‘政法后援团’,在‘塑新貌、兴产业、树新风’上聚焦发力,组织强、民心齐、思路活、力度大,村屯风貌脱胎换骨,走出一条具有港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贵港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吴高说。 基层治理“一盘棋” 从港南城区驱车1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新塘镇山边村草坪屯。近年来,草坪屯大部分村民进城居住,留下大量闲置房屋和土地,许多农家老宅颓败破旧,无人问津。如何充分发挥草坪屯紧邻市区、风光秀丽、美食和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港南区委认真落实贵港市部署开展的“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活动的要求,创新组建区、镇、村三级党员“行动支部”,带领群众参与乡村建设。 港南区委、区委政法委及新塘镇党委研究基层治理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基层治理示范点,每个村、重点屯安排1名联系处级领导、1名包村镇领导、1支“回乡”工作队,指导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解决发展难题。 草坪屯成立了由山边村党支部书记谭素池为组长,支委和理事会成员为组员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组,党组织主动联系企业和乡贤,组织召开乡村治理座谈会、恳谈会、招商会。 2021年初,草坪屯党员群众开会成立了理事会,决定邀请知名专家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引入社会资本,与企业共同运营,打响一场村屯村容村貌整治战。 “草坪屯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大家一呼百应,目的就是打造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康养、展销、创作、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创产业项目。”谭素池说。 在推进村屯公共设施建设时要占用一些村民的老屋或土地,个别村民不信任、不理解。对此,由党小组牵头,通过户主会决议、理事会执行,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一组两会”成员上门逐户做工作,对党委政府的政策进行动员宣传,打消了个别村民的疑虑,使草坪屯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合力与机遇。 群策群力“一股劲” 土地流转是改革的难题。港南区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在一线、不怕磨破嘴皮;带头行动在一线,不怕走破脚皮;带头服务在一线、不怕扛破肩皮”,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干群同心共建新草坪屯。 为打消群众对拆除危旧房的思想顾虑,返乡的贵港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邓刘带头腾让自家土地100多平方米,港南区纪委监委四级调研员杜永福带头腾让土地、拆除一间废旧房屋共382.8平方米。“返乡干部带头,大家纷纷拆房让地,捐钱出力,主动参与乡村建设。”新塘镇人大主席朱萍介绍,一条乡间小路涉及13户村民,大家齐心协力,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腾地量地清表建设等工作。草坪屯累计拆除废弃建筑209处6270平方米,捐资11万元,腾退土地2000多平方米。 如今的草坪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人来人往。走进艾生活国药坊,可以体验艾灸,购买艾制品,引进的企业计划建设200亩艾草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在书法坊,年轻人习画练字,陶冶情操;在雕塑坊,本土艺术家在制作陶器……草坪屯还是一个有特殊年代感的地方。1973年至1979年,贵县(今贵港市辖三区)一批知青曾插队落户草坪屯,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知青们工作生活的地方,草坪屯保留旧址,收集旧物,打造成知青院。 “我们这里有精品民宿,打造了28个不同特色的作坊,可以让大家充分体验、享受新农村风情。”朱萍说。 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新风新貌,草坪屯修建共同富裕主题餐厅,组建了一支拥有216人的社会治理志愿者队伍,定期巡防,排查治安、消防、安全、卫生、环境等隐患。“一组两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了村民议事、困难互助、道德评议、红白事、禁毒禁赌、乡风文明等制度,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指南。 全屯划分8个联治联防网格,设中心户,形成“基层党组织一核心、治理服务一队伍、矛盾化解一流程、区域联防一张图、村规民约一指南”的“五个一”乡村治理模式。 依法治理“一把尺” 农村法律人才相对较少,法治力量薄弱,港南区创新开展向村屯选派“政法后援团”的法治服务模式,整合政法单位和监督执法业务单位的专业力量,挂点联系村及重点屯。 草坪屯是港南区委政法委干部谭艮燕的家乡。为解决屯中小汽车在路边乱停乱放的问题,草坪屯决定建设停车场,在施工过程中,受到附近住户谭大姐阻挠,谭大姐认为停车场的空地大部分属于自家所有,不应被占用。对于这起土地纠纷,村干部多次协调未能化解。 谭艮燕回到家乡了解情况后,带头与相关业务单位干部“组团”,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对土地权属进行确认,根据事实说理释法,并多次到谭大姐家做思想工作,最终促成了谭大姐支持停车场项目建设。 “政法后援团”主动发挥政法职能作用,协调业务单位力量和资源,及时化解乡村风貌建设中发生的矛盾纠纷问题,联合查处乱占村集体土地和资源问题,帮助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指导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乡村文明。 如何保证“政法后援团”规范运行、提升效能,港南区建立问效机制,要求政法干警填报《问效报告单》,围绕“群众遇到什么难题、干警如何帮助破解难题、群众的获益情况如何”三个问题报告具体工作开展情况,由政法单位分管领导复核签字。 政法干警积极参与村屯社会治理,向党员群众宣讲法律法规、平安创建、扫黑除恶等知识,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矛盾纠纷的调处能力。2021年,草坪屯通过“政法后援团”助力,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0多人次,调解矛盾纠纷18件,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
|
“政法后援团”赋能乡村振兴
|
|
|
|
( 2022-01-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马艳 □ 本报通讯员 王宁 莫夏杰 仅用4个月时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山边村草坪屯实现了逆袭。过去杂草丛生的废弃房屋被修缮一新,山水田园风情的新型农舍吸引企业进驻、艺术家采风。 “港南区以党建引领统揽乡村振兴工作,创建‘政法后援团’,在‘塑新貌、兴产业、树新风’上聚焦发力,组织强、民心齐、思路活、力度大,村屯风貌脱胎换骨,走出一条具有港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贵港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吴高说。 基层治理“一盘棋” 从港南城区驱车1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新塘镇山边村草坪屯。近年来,草坪屯大部分村民进城居住,留下大量闲置房屋和土地,许多农家老宅颓败破旧,无人问津。如何充分发挥草坪屯紧邻市区、风光秀丽、美食和人文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港南区委认真落实贵港市部署开展的“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活动的要求,创新组建区、镇、村三级党员“行动支部”,带领群众参与乡村建设。 港南区委、区委政法委及新塘镇党委研究基层治理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基层治理示范点,每个村、重点屯安排1名联系处级领导、1名包村镇领导、1支“回乡”工作队,指导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解决发展难题。 草坪屯成立了由山边村党支部书记谭素池为组长,支委和理事会成员为组员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组,党组织主动联系企业和乡贤,组织召开乡村治理座谈会、恳谈会、招商会。 2021年初,草坪屯党员群众开会成立了理事会,决定邀请知名专家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引入社会资本,与企业共同运营,打响一场村屯村容村貌整治战。 “草坪屯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大家一呼百应,目的就是打造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康养、展销、创作、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创产业项目。”谭素池说。 在推进村屯公共设施建设时要占用一些村民的老屋或土地,个别村民不信任、不理解。对此,由党小组牵头,通过户主会决议、理事会执行,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一组两会”成员上门逐户做工作,对党委政府的政策进行动员宣传,打消了个别村民的疑虑,使草坪屯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合力与机遇。 群策群力“一股劲” 土地流转是改革的难题。港南区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在一线、不怕磨破嘴皮;带头行动在一线,不怕走破脚皮;带头服务在一线、不怕扛破肩皮”,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干群同心共建新草坪屯。 为打消群众对拆除危旧房的思想顾虑,返乡的贵港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邓刘带头腾让自家土地100多平方米,港南区纪委监委四级调研员杜永福带头腾让土地、拆除一间废旧房屋共382.8平方米。“返乡干部带头,大家纷纷拆房让地,捐钱出力,主动参与乡村建设。”新塘镇人大主席朱萍介绍,一条乡间小路涉及13户村民,大家齐心协力,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腾地量地清表建设等工作。草坪屯累计拆除废弃建筑209处6270平方米,捐资11万元,腾退土地2000多平方米。 如今的草坪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人来人往。走进艾生活国药坊,可以体验艾灸,购买艾制品,引进的企业计划建设200亩艾草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在书法坊,年轻人习画练字,陶冶情操;在雕塑坊,本土艺术家在制作陶器……草坪屯还是一个有特殊年代感的地方。1973年至1979年,贵县(今贵港市辖三区)一批知青曾插队落户草坪屯,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知青们工作生活的地方,草坪屯保留旧址,收集旧物,打造成知青院。 “我们这里有精品民宿,打造了28个不同特色的作坊,可以让大家充分体验、享受新农村风情。”朱萍说。 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新风新貌,草坪屯修建共同富裕主题餐厅,组建了一支拥有216人的社会治理志愿者队伍,定期巡防,排查治安、消防、安全、卫生、环境等隐患。“一组两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了村民议事、困难互助、道德评议、红白事、禁毒禁赌、乡风文明等制度,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指南。 全屯划分8个联治联防网格,设中心户,形成“基层党组织一核心、治理服务一队伍、矛盾化解一流程、区域联防一张图、村规民约一指南”的“五个一”乡村治理模式。 依法治理“一把尺” 农村法律人才相对较少,法治力量薄弱,港南区创新开展向村屯选派“政法后援团”的法治服务模式,整合政法单位和监督执法业务单位的专业力量,挂点联系村及重点屯。 草坪屯是港南区委政法委干部谭艮燕的家乡。为解决屯中小汽车在路边乱停乱放的问题,草坪屯决定建设停车场,在施工过程中,受到附近住户谭大姐阻挠,谭大姐认为停车场的空地大部分属于自家所有,不应被占用。对于这起土地纠纷,村干部多次协调未能化解。 谭艮燕回到家乡了解情况后,带头与相关业务单位干部“组团”,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对土地权属进行确认,根据事实说理释法,并多次到谭大姐家做思想工作,最终促成了谭大姐支持停车场项目建设。 “政法后援团”主动发挥政法职能作用,协调业务单位力量和资源,及时化解乡村风貌建设中发生的矛盾纠纷问题,联合查处乱占村集体土地和资源问题,帮助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指导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乡村文明。 如何保证“政法后援团”规范运行、提升效能,港南区建立问效机制,要求政法干警填报《问效报告单》,围绕“群众遇到什么难题、干警如何帮助破解难题、群众的获益情况如何”三个问题报告具体工作开展情况,由政法单位分管领导复核签字。 政法干警积极参与村屯社会治理,向党员群众宣讲法律法规、平安创建、扫黑除恶等知识,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矛盾纠纷的调处能力。2021年,草坪屯通过“政法后援团”助力,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0多人次,调解矛盾纠纷18件,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