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张维 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这些让人感到温暖的话语,来自近日由国家发改委等二十一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毋庸置疑,随着《规划》的印发,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水平和质量都将稳步有序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公共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如果将人的一生分为儿童、成年到老年三个阶段的话,那么,在每一个人生阶段,最重要的事情都被《规划》安排得明明白白——如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对就业、社保和人才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在兜底性养老服务方面,强调政府要承担供给的主要责任,在普惠性养老服务方面,强调政府要支持增加供给…… 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是指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更高层次需求、保障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场自发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说,《规划》首次将覆盖面更广、服务内容更丰富、需求层次更高的非基本公共服务也纳入《规划》。 其中,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务,就是《规划》明确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 “十四五”时期,随着适龄人口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变化,如何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公共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是社会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对此,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成为教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晁桂明介绍说,将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动各地适应生育政策调整,以县为单位优化普惠性幼儿园的布局规划。在城镇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和农村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加强城镇小区配套管理,加快补齐普惠性资源短板,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进一步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完善幼儿园教师配备补充、工资待遇保障制度,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同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晁桂明说,在“十三五”期间,全国96.8%的县(区)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实施《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健全义务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推动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实现教育资源按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配置,指导各地完善义务教育学位配置标准,保障足够的公办学校学位供给。统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相关项目,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切实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推动县域内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实现优秀骨干教师在校际均衡配置。 此外,要大力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整体质量。《规划》明确:一方面,要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省级招生工作统筹,落实地市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坚决遏制优质生源过度流失。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另一方面,要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落实《规划》的部署,加大县中托管帮扶力度。 满足就业社保要求 人到成年后,最重要的人生大事离不开工作与相关待遇保障问题。 《规划》对就业、社保和人才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并提到下一步要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负责人常海莉表示,“十四五”时期,人社部将以“构建覆盖全民、城乡一体、均等可及、优质高效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持续完善服务制度,提升服务能力,增加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 标准化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重要手段,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去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人社部等20个部门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在国家层面清晰划定人社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底线标准。 此次《规划》提出,要组织开展人社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据了解,为了贯彻上述要求,人社部选取吉林、浙江、湖北、海南、四川、重庆、云南7个省(市)先行开展试点工作。 本次试点重点围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确定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5个方面涉及人社领域的18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开展国家标准的落地实施。具体包括:一是制定事项清单。将18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细化为116个具体服务事项,以此作为人社部门开展基本公共服务的依据。二是细化实施标准。各地依据国家标准和事项清单,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质量和待遇标准,确保人民群众应享受的服务“应有尽有,承诺必达”,应享受的待遇“应发尽发、应保尽保”。三是强化共享协同。通过标准化促进各级人社政务服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四是动态调整公开。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行业发展需要、财政保障能力等因素,对人社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对象、标准水平等适时作出调整。 常海莉透露,本次试点实施周期为一年。试点结束后将开展总结评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整体提升人社系统公共服务能力水平。 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公共服务面临着新需求与新挑战。《规划》在统筹建设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服务老年人方面所作的安排,也值得关注。 通读《规划》会发现,养老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十三五”时期的基本公共服务规划,《规划》中的养老服务的内容篇幅大幅增加,系统性进一步提升,引领性也进一步增强。 在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看来,《规划》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部署,积极回应了老龄化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新挑战和新需求。 “《规划》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角度,对兜底性养老服务、普惠性养老服务和生活性养老服务进行了分类指导,更加有助于我们精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和市场在发展养老服务中的不同职责定位和功能作用。”李邦华说。 在兜底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强调政府要承担供给的主要责任,提出要实施特困人员的供养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达标工程,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设施向低保、低保边缘、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提供低偿和无偿集中托养服务。 在普惠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强调政府要支持增加供给,提出要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推进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普惠养老服务等。同时提出落实新建城区居住(小)区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要求。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 在生活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提出要促进养老服务与相关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养老企业的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同时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比较显著的产业集群和聚集区。 李邦华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重点推进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尤其是研究制定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进一步加快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的发展和制度设计,重点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和保障,创新居家社区机构的养老服务模式,同时也要加强养老服务监管。
|
|
实现公共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将我们的每个人生阶段安排得明明白白
|
|
|
( 2022-01-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张维 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这些让人感到温暖的话语,来自近日由国家发改委等二十一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毋庸置疑,随着《规划》的印发,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水平和质量都将稳步有序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公共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如果将人的一生分为儿童、成年到老年三个阶段的话,那么,在每一个人生阶段,最重要的事情都被《规划》安排得明明白白——如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对就业、社保和人才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在兜底性养老服务方面,强调政府要承担供给的主要责任,在普惠性养老服务方面,强调政府要支持增加供给…… 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是指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更高层次需求、保障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场自发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说,《规划》首次将覆盖面更广、服务内容更丰富、需求层次更高的非基本公共服务也纳入《规划》。 其中,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务,就是《规划》明确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 “十四五”时期,随着适龄人口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变化,如何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公共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是社会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对此,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成为教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晁桂明介绍说,将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动各地适应生育政策调整,以县为单位优化普惠性幼儿园的布局规划。在城镇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和农村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加强城镇小区配套管理,加快补齐普惠性资源短板,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进一步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完善幼儿园教师配备补充、工资待遇保障制度,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同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晁桂明说,在“十三五”期间,全国96.8%的县(区)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实施《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健全义务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推动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实现教育资源按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配置,指导各地完善义务教育学位配置标准,保障足够的公办学校学位供给。统筹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相关项目,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切实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推动县域内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实现优秀骨干教师在校际均衡配置。 此外,要大力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整体质量。《规划》明确:一方面,要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省级招生工作统筹,落实地市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坚决遏制优质生源过度流失。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另一方面,要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落实《规划》的部署,加大县中托管帮扶力度。 满足就业社保要求 人到成年后,最重要的人生大事离不开工作与相关待遇保障问题。 《规划》对就业、社保和人才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并提到下一步要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负责人常海莉表示,“十四五”时期,人社部将以“构建覆盖全民、城乡一体、均等可及、优质高效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持续完善服务制度,提升服务能力,增加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 标准化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重要手段,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去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人社部等20个部门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在国家层面清晰划定人社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底线标准。 此次《规划》提出,要组织开展人社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据了解,为了贯彻上述要求,人社部选取吉林、浙江、湖北、海南、四川、重庆、云南7个省(市)先行开展试点工作。 本次试点重点围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确定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5个方面涉及人社领域的18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开展国家标准的落地实施。具体包括:一是制定事项清单。将18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细化为116个具体服务事项,以此作为人社部门开展基本公共服务的依据。二是细化实施标准。各地依据国家标准和事项清单,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质量和待遇标准,确保人民群众应享受的服务“应有尽有,承诺必达”,应享受的待遇“应发尽发、应保尽保”。三是强化共享协同。通过标准化促进各级人社政务服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四是动态调整公开。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行业发展需要、财政保障能力等因素,对人社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对象、标准水平等适时作出调整。 常海莉透露,本次试点实施周期为一年。试点结束后将开展总结评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整体提升人社系统公共服务能力水平。 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公共服务面临着新需求与新挑战。《规划》在统筹建设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服务老年人方面所作的安排,也值得关注。 通读《规划》会发现,养老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十三五”时期的基本公共服务规划,《规划》中的养老服务的内容篇幅大幅增加,系统性进一步提升,引领性也进一步增强。 在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看来,《规划》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部署,积极回应了老龄化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新挑战和新需求。 “《规划》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角度,对兜底性养老服务、普惠性养老服务和生活性养老服务进行了分类指导,更加有助于我们精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和市场在发展养老服务中的不同职责定位和功能作用。”李邦华说。 在兜底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强调政府要承担供给的主要责任,提出要实施特困人员的供养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达标工程,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设施向低保、低保边缘、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提供低偿和无偿集中托养服务。 在普惠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强调政府要支持增加供给,提出要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推进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普惠养老服务等。同时提出落实新建城区居住(小)区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要求。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 在生活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提出要促进养老服务与相关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养老企业的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同时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比较显著的产业集群和聚集区。 李邦华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重点推进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尤其是研究制定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进一步加快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的发展和制度设计,重点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服务和保障,创新居家社区机构的养老服务模式,同时也要加强养老服务监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