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9 1/9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 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
· 习近平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
就中土建交30周年互致贺电
· “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
· 图片新闻
· 填平防治游戏沉迷“洼地”
· 疫情防控中的西安律师
· 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
· 上海市反诈中心:坚决守好群众“钱袋子”
· 人都送到医院了,
为啥还得请护工?

填平防治游戏沉迷“洼地”

( 2022-01-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马树娟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作出一项诉前行为保全裁定,责令涉事游戏代练平台立即停止未成年人代练某游戏产品。据媒体报道,此案也是全国首例基于保护未成年人而针对游戏代练平台作出的禁令。
  防治游戏沉迷事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一直以来,全社会都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去年6月实施的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随后,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要求游戏企业进一步严格落实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时段,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通知下发后,一些游戏企业根据政策要求,对防沉迷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升级。
  然而,个别游戏代练平台、账号交易平台却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怠于履行自己的义务,通过各种方式给未成年人畅玩游戏提供便利。以此案为例,涉事App就是通过“发单返现金”等方式,引诱、鼓励未成年用户进行代练交易。也就是说,通过该平台,未成年用户可以便捷登录他人账号,开启不受时长、时段限制的游戏之旅。此举不仅破坏了相关游戏的公平竞技机制,更为恶劣的是导致游戏企业的防沉迷系统被架空。
  防治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游戏企业切实履行法律义务,不断优化治理技术,加强身份识别,最大程度减少未成年人的作弊行为,也需要游戏代练等周边产业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共同构筑起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屏障,否则就很容易在防治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上出现“洼地”,导致防护措施形同虚设,制度设计初衷落空。
  此次法院对涉事游戏代练平台发出禁令,向全社会亮明了司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鲜明态度,也给此类平台敲响警钟:防治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没有“洼地”。期待整个游戏产业都能从此案中吸取教训,不为眼前利益所惑,真正敬畏法律,共同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打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