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8/9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经风历雨勇向前
· 从“走出去”到“回乡来”
· 湘西强戒所帮扶困难戒毒人员
· 泉州临江派出所多措并举护民安
· 9家专利代理机构被处吊销执业许可证或停业
· 小兴安岭林地大面积被毁
· 东莞塘厦镇禁毒防艾宣传进体育馆
· 清远农业农村局开展毒品原植物和兽药检查
· “群众满意是我追求的目标”
· 图片新闻

从“走出去”到“回乡来”
新密推行“旅游+扶贫”模式让山区群众走上致富路

( 2021-12-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马维博

  河南省新密市伏羲山景区属于尖山乡,2020年12月24日更名为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曾是抗日名将皮定均将军建立的密北抗日政府旧址。8年前,这里的群众因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导致生活困难。从山沟里走出去改变穷困命运,成为老人对下一代的期许。
  8年来,在新密市委、市政府和伏羲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旅游公司)共同努力下,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联姻”,这里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他们的想法也从“走出去”变成“回乡来”。
  田种湾村53岁的王学楷曾是家里的顶梁柱,干活实在、肯卖力气,跟着施工队出去干过工程。可一场大病让王学楷身患偏瘫,再也扛不起这个家。
  “最困难的时候,娃儿的学费都凑不出来。”说起艰难往事,王学楷湿了眼眶。
  精准扶贫“一户一策”,乡村两级干部得知情况后,上门和王学楷一起找出路,一桩桩难事逐一化解。
  先是孩子上学问题,旅游公司负责人李松辰当即决定,资助王学楷孩子学费。村里给王学楷家建档立卡,将其纳入精准扶贫名单,看病吃药有了国家兜底。
  解决了致贫根源,剩下的就是发展问题。
  王学楷虽然丧失劳动能力,但他的妻子马秋荣身体健康。于是,在乡村两级扶贫干部帮助下,马秋荣学习了养猪知识,在家里办起养猪场。
  几年下来,王学楷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由于背靠景区又是生态养殖,场里的猪供不应求。
  像王学楷家这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如今也都摘掉了贫困帽子,有了固定收入来源。
  乡村两级扶贫干部根据各家情况“量体裁衣”,家中有劳力的,就教给他们养殖知识,发放果树苗、柴鸡苗,帮他们搞养殖;没有劳力的,就让他们流转手里的土地,交给养殖户或合办集体经济产业,他们则以土地入股拿分红。
  用扶贫干部的话说:“就一个宗旨,量身定制最适合贫困户的发展方式,帮助他们恢复‘造血功能’,重新自给自足,摒弃‘等靠要’思想。”
  除了发展思路,就业岗位必不可少。
  背靠伏羲山4A级景区,仅300多个农家院这一项,就直接带动3000多人就业。
  早年间,尖山村不少人选择外出务工,丁松林便是其中之一。由于当时孩子小,丁松林就在新密市一家酒店当帮厨。学到技术后,他看到村里搞旅游开发,就回来和妻子开起松林农家院。
  刚开始,由于景区还没发展起来,客流量小,加上父母生病,小两口负债累累。村干部知道他们的情况后,把他们纳入帮扶范围。
  “景区发展得越来越红火,游客络绎不绝,在村里帮助下,2019年10月,松林农家院进行了扩建,贫困的帽子早就摘了,这全都归功于国家的好政策。”丁松林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松林农家院每年的净利润大约有10万元。
  除了农家院,在旅游公司政策倾斜下,乡里的贫困户还分到不少精准扶贫摊位,景区日常维护和清洁工作都由附近村民承担,景区发展与周边贫困群众自身的收益早已休戚相关。
  其他诸如在建和已经投入运营的集体经济民宿有12家,已建成的民宿游客爆棚,吸引1000多名在外务工的山区青年返乡就业。
  “如今,尖山乡应该是新密最富庶的乡镇之一了。”旅游公司党建办主任陈智军告诉记者。
  从特困乡到富庶乡,尖山乡与景区发展同频共振、多点开花,几年间实现“弯道超车”。
  如今,伏羲山共有3个国家4A级景区、一个国家3A级红色景区,直接带动周边2989户12386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山区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1187元增加到现在的16824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