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公证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共有公证机构2980家,公证员14147人,公证员助理9874人;自公证法实施以来,全国公证机构办证总量为18481.34万件,2021年前11个月办证量为741.91万件。 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中心大局 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中心大局,是各地贯彻实施公证法取得显著成绩。法律实施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实施公证法,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通过依法办证,为减少纠纷、保障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证法实施以来,各地做好涉及公民人身、财产、家庭关系的公证服务,通过办理遗嘱、继承等公证,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办理“小升初”派位、保障房摇号、村居两委选举等现场监督公证,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围绕土地承包、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动关系、环境保护等社会矛盾易发多发领域,为群众提供公证服务,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北京2021年推出“公证服务周末不打烊”“集中办理遗嘱公证服务周”等便民利民举措66项,为民办实事16753件。 在“服务中心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公证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围绕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提供公证服务,助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河北公证机构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重大工程的征地拆迁、招投标等,及时办理证据保全、现场监督公证。疫情防控期间,各地纷纷出台利企便民举措,为群众提供网上公证咨询、办证等服务,助力复工复产。 持续深化改革激发行业活力 公证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公证法实施以来,公证事业一直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完善,行业活力得到激发。 2016年和2017年,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推进公证机构改革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证工作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确定了改革配套政策。截至2017年11月,全国889家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全部转为事业体制。今年,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证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司法部已于6月将该意见印发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 公证法实施以来,各地坚持以满足公证服务需求为导向,科学配置公证资源。稳妥推进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目前全国共有136家合作制公证机构。 报告显示,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便民惠民,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为老、弱、病、残等当事人服务的绿色通道,健全对社会困难群体的减免公证收费政策,推动公证服务向城乡社区延伸。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优化公证服务更好利企便民的意见》,对放宽公证执业区域、全面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更多高频公证服务事项全流程在线办理、“跨省通办”“一网通办”等作出部署。 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执业行为 报告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执业行为。 一方面,加强监督指导。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对公证机构、公证员和公证协会进行监督、指导,中国公证协会和地方公证协会依法开展行业管理。司法部加强对公证机构、公证员执业活动的常态化监管,通过加强党建引领、警示教育和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引导广大公证机构及公证从业人员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落实公证业务办理全面登记、全程可控、全网留痕工作机制,严格投诉处理程序,从严惩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2017年司法部印发《关于公证执业“五不准”的通知》,堵住公证程序漏洞。今年2月以来,司法部开展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整治违法违规执业、乱收费、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共作出行政处罚51件,行业惩戒84件,党纪政务处分124人。 另一方面,加大公证员选拔培训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从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人员中选拔、任命公证员,依法有序充实和发展公证员队伍。自公证法实施以来,司法部共任命公证员11688人。对欠发达地区无法招录到符合任职条件人员的,按照规定通过考核任职的方式补充公证员。建立健全申请公证执业人员实习管理制度,完善实习登记、培训管理、考核监督,确保新任职的公证员具备合格的品行操守和执业能力。 本报北京12月21日讯
|
公证法执法检查报告提请审议
|
公证服务供给总量质量效率得到提高
|
|
|
|
( 2021-12-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公证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共有公证机构2980家,公证员14147人,公证员助理9874人;自公证法实施以来,全国公证机构办证总量为18481.34万件,2021年前11个月办证量为741.91万件。 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中心大局 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中心大局,是各地贯彻实施公证法取得显著成绩。法律实施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实施公证法,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通过依法办证,为减少纠纷、保障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证法实施以来,各地做好涉及公民人身、财产、家庭关系的公证服务,通过办理遗嘱、继承等公证,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办理“小升初”派位、保障房摇号、村居两委选举等现场监督公证,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围绕土地承包、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动关系、环境保护等社会矛盾易发多发领域,为群众提供公证服务,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北京2021年推出“公证服务周末不打烊”“集中办理遗嘱公证服务周”等便民利民举措66项,为民办实事16753件。 在“服务中心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公证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围绕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提供公证服务,助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河北公证机构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重大工程的征地拆迁、招投标等,及时办理证据保全、现场监督公证。疫情防控期间,各地纷纷出台利企便民举措,为群众提供网上公证咨询、办证等服务,助力复工复产。 持续深化改革激发行业活力 公证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公证法实施以来,公证事业一直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完善,行业活力得到激发。 2016年和2017年,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推进公证机构改革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证工作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确定了改革配套政策。截至2017年11月,全国889家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全部转为事业体制。今年,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证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司法部已于6月将该意见印发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 公证法实施以来,各地坚持以满足公证服务需求为导向,科学配置公证资源。稳妥推进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目前全国共有136家合作制公证机构。 报告显示,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便民惠民,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为老、弱、病、残等当事人服务的绿色通道,健全对社会困难群体的减免公证收费政策,推动公证服务向城乡社区延伸。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优化公证服务更好利企便民的意见》,对放宽公证执业区域、全面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更多高频公证服务事项全流程在线办理、“跨省通办”“一网通办”等作出部署。 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执业行为 报告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执业行为。 一方面,加强监督指导。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对公证机构、公证员和公证协会进行监督、指导,中国公证协会和地方公证协会依法开展行业管理。司法部加强对公证机构、公证员执业活动的常态化监管,通过加强党建引领、警示教育和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引导广大公证机构及公证从业人员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落实公证业务办理全面登记、全程可控、全网留痕工作机制,严格投诉处理程序,从严惩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2017年司法部印发《关于公证执业“五不准”的通知》,堵住公证程序漏洞。今年2月以来,司法部开展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整治违法违规执业、乱收费、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共作出行政处罚51件,行业惩戒84件,党纪政务处分124人。 另一方面,加大公证员选拔培训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从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人员中选拔、任命公证员,依法有序充实和发展公证员队伍。自公证法实施以来,司法部共任命公证员11688人。对欠发达地区无法招录到符合任职条件人员的,按照规定通过考核任职的方式补充公证员。建立健全申请公证执业人员实习管理制度,完善实习登记、培训管理、考核监督,确保新任职的公证员具备合格的品行操守和执业能力。 本报北京12月21日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