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邓君 □ 本报通讯员 胡尧 近年来,广东省惠东县不断创新法治宣传举措,将普法工作与信访工作深度融合,普法与信访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收集社情民意,为群众提供暖心法律服务,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良好法治思维,让“信法不信访”在群众中渐成共识,法治的力量深入人心。 变“上访”为“下访” 不久前,惠东县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活动期间,普法办和信访局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某小区存在物业纠纷,小区居民合理诉求得不到妥善处理,存在矛盾升级苗头。 县信访事务中心随即组织成立工作小组,联合街道和社区负责人深入该小区,与居民和物业面对面沟通,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解读和宣传,很快解决了该起纠纷。事后,小区业主带上锦旗来到县信访部门表示感谢。 由“上访”变“下访”“走访”。近年来,惠东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将信访与普法深度融合,通过实施精准普法,实现“调解一个案例,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方群众”。 该县一方面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以理性合法方式反映问题,对信访举报人的权利义务和正常上访程序和渠道进行反复宣传;另一方面,通过走访和咨询,及时掌握一些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提前介入调查处理,切实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县信访干部和法律工作者共走访村(社区)4230次,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3240次,举行法治宣传1065次。 变“走访”为“网访” 自去年推出“云普法·云竞赛”普法宣教模式以来,惠东县将传统宣传和“互联网+”宣传相结合,打造全新的云普法掌上学习平台,并及时开通线上信息采集和咨询服务渠道,收集整理市民群众关于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行政复议等各方面诉求信息,为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引导群众从“走访”变为“网访”,再到“掌上”信访。 去年下半年,“云普法·云竞赛”掌上平台收到冯某等4名蓝孔雀养殖户的诉求信息,反映自国家出台野生动物禁食政策以来,蓝孔雀既不能出售,又不能食用,资金无法回笼,且每天需投入大量饲料费用,资金缺口很大,请求政府能对蓝孔雀养殖户给予一定补偿,从而完成养殖场的转产转型。 收到诉求信息后,该县信访事务中心迅速成立工作专班,组织人员开展信息研判和情况摸查,参照周边地区的补偿标准并结合市场实际,推动县政府制定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对全县8户人工繁育蓝孔雀养殖户给予经济补偿,对3万多只人工繁育蓝孔雀(含蛋)进行了无公害化处理。 “真正实现把群众工作做到村里、做到家里、做到群众心里,努力化‘访’转‘网’,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惠东人自己的事情不出惠东就能解决。”惠东县信访事务中心副主任陈鹏表示。 变“信访”为“信任” “邱女士,请问您对所反映苑区巴士停运事件的处理结果是否满意?”近日,家住惠东县某大型滨海旅游度假小区的业主邱某接到相关部门打来的回访电话。 “满意满意,经过政府、社工和律师的协调,现在苑区巴士马上就要重新通车了,小区业主都感到很开心。”邱某连连说道。 原来,由于前段时间疫情反复,导致该小区苑区(楼巴)公交线路运营成本增加,出现中断现象,给该小区业主的正常出行造成较大影响。于是市民邱某将情况反映到“云普法·云竞赛”平台。 县信访事务中心接件后,认真梳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转送有关部门,并提出适用信访程序或其他法定程序办理建议,经过多次协调,事情最终得到妥善处理,相关部门还及时对群众进行了回访。 据了解,惠东县通过健全“访调对接”和“回访”机制,推进信访工作管理向治理转变,推行政府统筹——综合协调——联席会定的“三步化解法”,建立由单位负责人+人民调解员+信访干部+律师+社工(专业普法工作者)作为化解的中坚力量,有效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自2020年全面推行“访调对接”以来,全县共排查受理各种矛盾纠纷2353宗,成功调解2327宗,调解成功率98.8%。 陈鹏表示,在处理信访问题过程中,信访部门不仅要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还要向群众传递、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维权。“过去遇到纠纷,找政府是群众的第一反应,现在依法调解和打官司则成了首选。”
|
|
精准普法促信“访”为信“法”
|
广东惠东以法治思维方式解决信访问题
|
|
|
( 2021-12-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邓君 □ 本报通讯员 胡尧 近年来,广东省惠东县不断创新法治宣传举措,将普法工作与信访工作深度融合,普法与信访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收集社情民意,为群众提供暖心法律服务,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良好法治思维,让“信法不信访”在群众中渐成共识,法治的力量深入人心。 变“上访”为“下访” 不久前,惠东县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活动期间,普法办和信访局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某小区存在物业纠纷,小区居民合理诉求得不到妥善处理,存在矛盾升级苗头。 县信访事务中心随即组织成立工作小组,联合街道和社区负责人深入该小区,与居民和物业面对面沟通,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解读和宣传,很快解决了该起纠纷。事后,小区业主带上锦旗来到县信访部门表示感谢。 由“上访”变“下访”“走访”。近年来,惠东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将信访与普法深度融合,通过实施精准普法,实现“调解一个案例,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方群众”。 该县一方面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以理性合法方式反映问题,对信访举报人的权利义务和正常上访程序和渠道进行反复宣传;另一方面,通过走访和咨询,及时掌握一些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提前介入调查处理,切实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县信访干部和法律工作者共走访村(社区)4230次,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3240次,举行法治宣传1065次。 变“走访”为“网访” 自去年推出“云普法·云竞赛”普法宣教模式以来,惠东县将传统宣传和“互联网+”宣传相结合,打造全新的云普法掌上学习平台,并及时开通线上信息采集和咨询服务渠道,收集整理市民群众关于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行政复议等各方面诉求信息,为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引导群众从“走访”变为“网访”,再到“掌上”信访。 去年下半年,“云普法·云竞赛”掌上平台收到冯某等4名蓝孔雀养殖户的诉求信息,反映自国家出台野生动物禁食政策以来,蓝孔雀既不能出售,又不能食用,资金无法回笼,且每天需投入大量饲料费用,资金缺口很大,请求政府能对蓝孔雀养殖户给予一定补偿,从而完成养殖场的转产转型。 收到诉求信息后,该县信访事务中心迅速成立工作专班,组织人员开展信息研判和情况摸查,参照周边地区的补偿标准并结合市场实际,推动县政府制定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对全县8户人工繁育蓝孔雀养殖户给予经济补偿,对3万多只人工繁育蓝孔雀(含蛋)进行了无公害化处理。 “真正实现把群众工作做到村里、做到家里、做到群众心里,努力化‘访’转‘网’,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惠东人自己的事情不出惠东就能解决。”惠东县信访事务中心副主任陈鹏表示。 变“信访”为“信任” “邱女士,请问您对所反映苑区巴士停运事件的处理结果是否满意?”近日,家住惠东县某大型滨海旅游度假小区的业主邱某接到相关部门打来的回访电话。 “满意满意,经过政府、社工和律师的协调,现在苑区巴士马上就要重新通车了,小区业主都感到很开心。”邱某连连说道。 原来,由于前段时间疫情反复,导致该小区苑区(楼巴)公交线路运营成本增加,出现中断现象,给该小区业主的正常出行造成较大影响。于是市民邱某将情况反映到“云普法·云竞赛”平台。 县信访事务中心接件后,认真梳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转送有关部门,并提出适用信访程序或其他法定程序办理建议,经过多次协调,事情最终得到妥善处理,相关部门还及时对群众进行了回访。 据了解,惠东县通过健全“访调对接”和“回访”机制,推进信访工作管理向治理转变,推行政府统筹——综合协调——联席会定的“三步化解法”,建立由单位负责人+人民调解员+信访干部+律师+社工(专业普法工作者)作为化解的中坚力量,有效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自2020年全面推行“访调对接”以来,全县共排查受理各种矛盾纠纷2353宗,成功调解2327宗,调解成功率98.8%。 陈鹏表示,在处理信访问题过程中,信访部门不仅要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还要向群众传递、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积极引导群众依法维权。“过去遇到纠纷,找政府是群众的第一反应,现在依法调解和打官司则成了首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