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经纬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本报实习生 张若琂 □ 本报通讯员 阮隽峰
7月的上海很炎热,张素静某天忽然接到某医院的电话,称有病人疑似出现中毒现象。“病人说自己腿疼,一碰就疼,甚至没法下地走路。医院给他做了各项检查,但都没什么眉目,问他也说不出所以然,只说头天在饭馆和朋友吃了顿饭。”和《法治日报》记者说起当时的场景,张素静至今印象深刻。 张素静是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司鉴院)法医毒物化学鉴定室的资深主检法医。根据过往的工作经验,她向主治医生详细询问了病人情况,实地查看了病例,回到实验室又对病人的血液和尿液样本进行常规药物筛查,在确定并非常规药物中毒后,她把怀疑焦点聚焦到了金属中毒上。 “金属筛查并不属于常规药物筛查,我们最后使用特殊仪器才检测出了中毒物质。”张素静说。通过这台高科技仪器,她们发现病患体内铊元素含量非常高,是正常人的几千倍。用张素静的话说,这太吓人了! 鉴定结果一出来,张素静立刻联系医院。这时她才得知,还有另一名中毒患者,此人症状更加严重,已经陷入昏迷状态。 “当时是两人一起去吃的饭,估计是在同一个环节中的毒。”张素静立刻又联系了这名病患的主治医生,让他送来了血液和尿液的样本,鉴定结果不出所料,又是铊中毒! 在这之前,张素静还没有碰到过铊中毒的案例。她说:“铊这种化学元素,一般人是很难接触到的,当时我们也很纳闷。”紧接着当地警方也联系了司鉴院,原来这是一起非法投毒案,当地已经有一人死亡…… 而活着的这两人状况也十分危险,因为此时距离出现中毒症状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 “其实,他们俩在吃完饭的第二天就感觉不舒服了,去医院已是五六天之后的事了。而实验室要做毒物筛查也需要时间,我们加班加点花了一周时间才筛查出中毒物质。”张素静说。 检验报告出了,但并不代表法医的工作结束了,这或许就是毒物化学鉴定工作特殊的地方。“患者的后续治疗和检测,还需要我们参与,等到他们康复了,我们的工作才算完成了。” 有了检验报告,医院要做的就是排铊治疗,而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铊中毒的案例太少,医生能参考的病例也很少,我们为医院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并帮他们做后续的检测。”张素静告诉记者,在排铊的过程中,病患需要一直接受毒物监测,判断用药的效果,以及接下来的治疗方向。于是他们主动联系了医生和患者家属,免费提供后续检测服务。 “刚开始两名病患体内的铊元素含量都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铊元素含量持续下降到较低浓度范围。”就这样他们一直配合医院治疗方案进行毒物监测。一个月后,两名病人都转到了康复医院,而那名原本因腿痛无法行走的病人现在已经可以站起来了。 截至9月底,法医毒物化学鉴定室一共为两名铊中毒病患者做了70多次检测,免去鉴定费用近7万元。 记者还了解到,中途为了给两名病人做检测,张素静放弃了一年一次的暑期轮休假期。“这个案子是我一直跟下来的,当然要做到有始有终。”她笑着说道。 时至今日,张素静仍然和两名病患保持联系着,时不时询问他们的康复情况。她告诉记者,目前仍有一人尚未完全苏醒,不过情况也有了明显好转。 “那现在整个鉴定算是结束了吗?”记者问道。 “没有,如果后面需要,我们还会为他们做免费检测,一直到患者完全康复为止。”张素静回答说。 在司鉴院法医毒物化学鉴定室,处理的都是人命关天、千钧一发的紧急疑难案件。这里的法医二十年如一日,以最快的速度为临床中毒诊治提供技术支持。 “送到我们这里来的,一般都是医院查不出来,其他机构也难查出来的中毒案件,而且每次委托,给我们的时间也很短。”张素静说,她们与时间赛跑,抢救下许多生命。 张素静于201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这里工作,一干就是七年。 “有天深夜,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有个小孩生命垂危,怀疑误服了某种药物,医院查不出来,需要我们紧急提供帮助。”张素静说,那时她刚参加工作不久,这天正是她值班,接到电话后便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配合医院筛查排除毒物,最终从死神手中救下这个孩子。 乍一听“法医毒物化学鉴定”,多少会让人想起美国大片中的生物实验室:试管、各种仪器、瓶瓶罐罐…… 张素静说,司鉴院的工作环境跟电影里的场景差不多,就是利用这些瓶瓶罐罐和各种仪器去寻找暗藏在人体内的那些看不见的有毒物质,比如血液、尿液这两样常规的检材,可以在里面检测出很多从未见过的、新的毒性物质。 “很多时候难就难在新出现的毒性物质太多,要筛查简直就是大海捞针。”张素静说。 然而这些巨大挑战,往往也是机遇。张素静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她们总是接触到各种新问题、疑难杂症,才能够开发出各种新的检测方法。“每一次鉴定都是一次技术积累,遇到新毒物,我们就会把相关信息存到数据库里,下次再遇到,成功判断的效率就会高很多。” 除了医院的委托,法医毒物化学鉴定室更多的是受理公检法等办案部门送来的案子,平均下来,每天都接收到四五十个委托案件。张素静说,这就是科室为何常年无休的原因。 记者问她:“你是怎么扛过这么多年披星戴月的忙碌?” 她说:“因为热爱,所以走得更远。”
|
腿疼没法下地走路医院检查没有眉目
|
他到底中了什么毒?
|
|
|
|
( 2021-12-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本报实习生 张若琂 □ 本报通讯员 阮隽峰
7月的上海很炎热,张素静某天忽然接到某医院的电话,称有病人疑似出现中毒现象。“病人说自己腿疼,一碰就疼,甚至没法下地走路。医院给他做了各项检查,但都没什么眉目,问他也说不出所以然,只说头天在饭馆和朋友吃了顿饭。”和《法治日报》记者说起当时的场景,张素静至今印象深刻。 张素静是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司鉴院)法医毒物化学鉴定室的资深主检法医。根据过往的工作经验,她向主治医生详细询问了病人情况,实地查看了病例,回到实验室又对病人的血液和尿液样本进行常规药物筛查,在确定并非常规药物中毒后,她把怀疑焦点聚焦到了金属中毒上。 “金属筛查并不属于常规药物筛查,我们最后使用特殊仪器才检测出了中毒物质。”张素静说。通过这台高科技仪器,她们发现病患体内铊元素含量非常高,是正常人的几千倍。用张素静的话说,这太吓人了! 鉴定结果一出来,张素静立刻联系医院。这时她才得知,还有另一名中毒患者,此人症状更加严重,已经陷入昏迷状态。 “当时是两人一起去吃的饭,估计是在同一个环节中的毒。”张素静立刻又联系了这名病患的主治医生,让他送来了血液和尿液的样本,鉴定结果不出所料,又是铊中毒! 在这之前,张素静还没有碰到过铊中毒的案例。她说:“铊这种化学元素,一般人是很难接触到的,当时我们也很纳闷。”紧接着当地警方也联系了司鉴院,原来这是一起非法投毒案,当地已经有一人死亡…… 而活着的这两人状况也十分危险,因为此时距离出现中毒症状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 “其实,他们俩在吃完饭的第二天就感觉不舒服了,去医院已是五六天之后的事了。而实验室要做毒物筛查也需要时间,我们加班加点花了一周时间才筛查出中毒物质。”张素静说。 检验报告出了,但并不代表法医的工作结束了,这或许就是毒物化学鉴定工作特殊的地方。“患者的后续治疗和检测,还需要我们参与,等到他们康复了,我们的工作才算完成了。” 有了检验报告,医院要做的就是排铊治疗,而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铊中毒的案例太少,医生能参考的病例也很少,我们为医院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并帮他们做后续的检测。”张素静告诉记者,在排铊的过程中,病患需要一直接受毒物监测,判断用药的效果,以及接下来的治疗方向。于是他们主动联系了医生和患者家属,免费提供后续检测服务。 “刚开始两名病患体内的铊元素含量都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铊元素含量持续下降到较低浓度范围。”就这样他们一直配合医院治疗方案进行毒物监测。一个月后,两名病人都转到了康复医院,而那名原本因腿痛无法行走的病人现在已经可以站起来了。 截至9月底,法医毒物化学鉴定室一共为两名铊中毒病患者做了70多次检测,免去鉴定费用近7万元。 记者还了解到,中途为了给两名病人做检测,张素静放弃了一年一次的暑期轮休假期。“这个案子是我一直跟下来的,当然要做到有始有终。”她笑着说道。 时至今日,张素静仍然和两名病患保持联系着,时不时询问他们的康复情况。她告诉记者,目前仍有一人尚未完全苏醒,不过情况也有了明显好转。 “那现在整个鉴定算是结束了吗?”记者问道。 “没有,如果后面需要,我们还会为他们做免费检测,一直到患者完全康复为止。”张素静回答说。 在司鉴院法医毒物化学鉴定室,处理的都是人命关天、千钧一发的紧急疑难案件。这里的法医二十年如一日,以最快的速度为临床中毒诊治提供技术支持。 “送到我们这里来的,一般都是医院查不出来,其他机构也难查出来的中毒案件,而且每次委托,给我们的时间也很短。”张素静说,她们与时间赛跑,抢救下许多生命。 张素静于201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这里工作,一干就是七年。 “有天深夜,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有个小孩生命垂危,怀疑误服了某种药物,医院查不出来,需要我们紧急提供帮助。”张素静说,那时她刚参加工作不久,这天正是她值班,接到电话后便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配合医院筛查排除毒物,最终从死神手中救下这个孩子。 乍一听“法医毒物化学鉴定”,多少会让人想起美国大片中的生物实验室:试管、各种仪器、瓶瓶罐罐…… 张素静说,司鉴院的工作环境跟电影里的场景差不多,就是利用这些瓶瓶罐罐和各种仪器去寻找暗藏在人体内的那些看不见的有毒物质,比如血液、尿液这两样常规的检材,可以在里面检测出很多从未见过的、新的毒性物质。 “很多时候难就难在新出现的毒性物质太多,要筛查简直就是大海捞针。”张素静说。 然而这些巨大挑战,往往也是机遇。张素静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她们总是接触到各种新问题、疑难杂症,才能够开发出各种新的检测方法。“每一次鉴定都是一次技术积累,遇到新毒物,我们就会把相关信息存到数据库里,下次再遇到,成功判断的效率就会高很多。” 除了医院的委托,法医毒物化学鉴定室更多的是受理公检法等办案部门送来的案子,平均下来,每天都接收到四五十个委托案件。张素静说,这就是科室为何常年无休的原因。 记者问她:“你是怎么扛过这么多年披星戴月的忙碌?” 她说:“因为热爱,所以走得更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