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文苑
8 8/8 7 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泥土的生活
· 政法干警的
骄傲
· 执着
· 寂寞的心
· 掰玉米
· 踩腌菜
· 最爱中国红 □ 黎耀成
· 路史
· 如珠如宝

掰玉米

( 2021-12-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文苑
  □ 宋振东
  
  我的老家管玉米叫棒子,黑熊叫黑瞎子。黑瞎子掰棒子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说过。说的是秋收季节,黑瞎子夜晚到村民的棒子地里偷掰成熟的棒子,掰一个夹在胳肢窝下边,又去掰另一个,又夹在胳肢窝下边,结果上一个棒子就丢了,然后黑瞎子再去掰第三个,第二个又丢了。就这样,黑瞎子忙活了一晚上,天亮了要回家,才发现自己胳肢窝下边只有一个棒子。
  其实真正的掰棒子,不像故事里说的那么轻松好玩,是很辛苦的农活。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农村老家读书时,每年秋天到了玉米收获季节,生产队就会组织社员们掰棒子。由于当时生产效率低,粮食不够吃,柴火也不够烧,而玉米产量高,玉米秸秆又能烧火做饭,所以,玉米成了重要农作物。
  那时还没有玉米收割机,秋天收玉米全靠人工。生产队的玉米地大都是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连成一片,地头很长,忙活半天也看不到头。社员们来到地里后,分行开始干活。掰下来的玉米放到筐子里,装满了运到地头上,然后再用地排车拉到生产队的场院里,扒掉外皮后,按照“人七劳三”(人口分七份,劳动工分分三份)的比例,向社员们进行分配。
  普通的玉米秸秆能长两米多高,秋天掰玉米时天气还热,大片大片的玉米地里密不透风,又闷又热像个大蒸笼,每次在玉米地里掰玉米时都会热得通身大汗。玉米秸秆顶部过期花粉随着掰棒子的动作落得满身都是,头上衣服上黄糊糊的,洗都洗不掉。
  玉米秸秆上长着扁长硕大的叶子,由夏天的绿油油变成秋天的黄白色,像一把把弯曲的“杀猪刀”,从底部到顶部错落有致地长在秸秆两侧,叶子边缘长满了锋利的毛刺,稍不注意就会划伤胳膊和脸,甚至划伤眼睛。等玉米掰完了,身上也被玉米叶划得“遍体鳞伤”。
  掰玉米时经常会遇到小野兔,此时人们就会放下手中的活计,齐心协力一起逮野兔。多数小野兔刚出生时间不久跑不起来,每次都会有收获,抓住野兔喜悦的心情缓解了人们劳作的疲乏。还有的社员在掰玉米时偶尔会碰到一棵野生甜瓜秧子,运气好的可以摘个香喷喷的大甜瓜解解馋。最吓人的是有人掰玉米时,突然发现玉米秸秆上趴着条小花蛇,虽然不咬人,但是太吓人,胆小的半天缓不过神来,有的甚至吓得哇哇大叫,再也不敢去玉米地里掰玉米了……
  为了防盗,等玉米快成熟时,就在玉米地的中间位置,用四根柱子搭起一个四五米高的高脚“窝棚”,生产队派人专门看护,站在高脚窝棚上,可以看到整片玉米地。所以只要玉米地里有窝棚,就没有人再敢偷棒子了。
  玉米收获完了,把玉米秸秆用镰刀割下来,在地里晒干后烧火做饭用。玉米秸秆割下来后,剩下的玉米根也要用三齿刨下来,去除上面的泥土,晒干后也是烧火做饭的好柴火。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