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2/13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牢记初心使命,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答卷
· 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 建设法治昌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 土地管理“一法一条例”书写活动正式启动
· 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
· 霍邱引入律师参与信访接待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 要巩固教育整顿成果实现常治长效

上海高举习近平法治思想伟大旗帜推进全面依法治市
建设法治昌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 2021-11-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法制与新闻》记者 黄浩栋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一年来,上海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市各方面和全过程。
  上海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学深悟透笃行上下更大功夫,为建设法治昌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全新活力,全力推动法治成为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党的领导总揽全局
  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
  一年来,上海市委高度重视,率先学习研究、部署推进。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依法治市各项工作任务,要求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上海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
  上海始终强化法治建设顶层设计,市委和市委依法治市委管宏观、谋全局、抓大事,按照法治中国建设整体部署,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形势、城市发展状况、法治建设进程、市民需求变化,确定近期和中长期战略规划,确保中央关于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落地落实。并明确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法治城市”目标和建设全球法律服务资源集聚高地、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高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高地的努力方向。
  上海始终强化“关键少数”法治建设责任。市委把加强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摆在首要位置,要求严格执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结合上海实际出台实施意见,制定具体工作指引,把法治上海建设纳入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同时还部署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明确将法治工作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民主测评表。
依法治理服务大局
  上海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中,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重大改革举措攻坚、重要民生项目推进,加强制度供给,强化法治保障。
  上海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中持续用力,充分利用国家赋予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授权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重大机遇,为浦东高水平开放提供及时有效的法规供给;在临港新片区建设中,积极推动法治保障同步跟进,在总结固化重大改革成果基础上打造临港新片区“五个重要”制度创新和法治保障高地;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不断探索和深化长三角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领域的法治协同机制。
  一年来,上海坚持以高质量法治政府为基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依法决策方面,要求将重大行政决策工作打造成本市法治政府建设的新名片,在全国省级政府中率先编制了《2021年度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在简政放权方面,不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激发市场活力,取得明显成效;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方面,持续深化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努力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方面,不断强化反垄断执法,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上海坚持在服务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新高地上用劲,切实提升涉外司法效能,推进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加强涉外企业合规管理,确保上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请进来”和“走出去”过程中有更高质量的法治供给与法律服务。
  上海坚持在扩大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成果上发力,持续优化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推动完善公益诉讼机制,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强化司法责任制落实,强化执法司法监督制约,明确法官和律师交往的“负面清单”,全面推广应用刑事案件智能化辅助办案系统,加快智慧法院、智慧检务建设,不断放大改革效应,提高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治为民落地落实
  上海强调人民城市首先是法治城市,坚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推动法治建设与人民城市建设同频共振。
  一年来,上海紧紧围绕民生关切推进法治建设,针对诸多民生痛点和城市治理顽疾,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章,成功破解了不少社会热点、民生痛点、治理难点问题。明确提出,要以法治促善治,发挥法治对城市治理的引领保障作用,确保“让法治名片更加闪亮,使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形成人人参与法治建设、获得平等保护、感受公平正义、共享法治成果的生动局面”。
  上海出台了全国首部专业促进和规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大力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目前已覆盖全市16个区,进一步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全年提出立法建议2700多条,被采纳247条。
  一年来,上海推出一系列优质公共法治产品,市委依法治市办开发了“上海城市法规全书”应用系统,让城市法规触手可及、一扫即用,今年以来总访问量已经突破270多万人次;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全国首批实现市区街镇和居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居村法律顾问配备率达到100%;出台上海“八五”普法规划,引入第三方智能化评估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上海广泛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市委依法治市办大力推进10项市级和10项区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落实,切实用法治维护人民权益;全面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涉及19个系统的72项证明只需“承诺”即可办理;大幅增加办理公证“少跑腿”项目,今年6月底以来“最多跑一次”和“一次都不跑”公证办理共4400余件;组织专家给万家民营企业提供免费“法治体检”,组织万名人民调解员为“老小旧远”服务对象提供法律服务;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实现“门诊预约”,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法律需求,提供法律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