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政府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披露四川一家造纸企业缘何任性
· 建立“守夜人”机制时刻保持应急状态
· 长江三角洲城市法治指数测评蓝皮书发布
· 石家庄依法依规化解疑难信访问题
·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双清单”保障用户知情权

应急管理部有力有序有效应对重大灾害事故
建立“守夜人”机制时刻保持应急状态

( 2021-11-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本报记者 蔡岩红

  整合11个部门13项职能、发挥综合统筹优势、建立“守夜人”机制……三年来,全国应急管理部门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灾害事故,保持了安全形势的总体平稳,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管理部近日通报,2018至2020年,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应急管理部建部前三年分别下降了26.9%、27.6%,其中重大事故下降41.9%、39.7%,特别重大事故下降66.7%、77.1%,已连续25个月未发生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比建部前三年分别下降41.5%、65%、10.6%。
统筹优势提升综合应急能力
  “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整合了11个部门的13项职能,包括5个国家议事协调机构,涉及2支部队近20万武警官兵转制,改革难度大、任务重。”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周学文介绍说,在党中央领导下,应急管理部顺利完成机构组建、职能融合、人员转隶,理顺了应急管理统与分、防与救的关系,达到了“1+1>2”的预期效果。其间,还组建国家矿山安监局,加强危化品监管机构和力量建设,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消防执法改革,完善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等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探索构建一套全新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
  发挥综合统筹优势,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应急能力水平。一方面,牵头建立健全风险研判、信息共享、协同处置、恢复重建等全过程跨部门联动机制,解决了过去资源分散、各管一摊等突出问题,提高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防抗救一体化工作合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成部、省、市、县四级贯通的应急指挥信息网,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建立“守夜人”机制,时刻保持应急状态,有力有序有效应对重大灾害事故。全系统全年每天24小时应急值守,50多万名干部职工和消防救援指战员时刻保持应急状态,随时应对各类突如其来的灾害事故。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累计组织830次应急会商,启动246次应急响应,先后派出603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有效应对处置了河南郑州特大暴雨、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连续地震、西藏林芝森林火灾、贵州水城山体滑坡以及河北沧州油罐爆燃、福建泉州酒店坍塌、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等一系列重特大灾害事故。
  坚持每周会商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实施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对九个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建设,修订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推动在刑法修正案中增加危险作业罪等罪名,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坚持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定位,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新组建地震、空勤、抗洪、化工等专业队3000余支,救援能力、行动效率、救援效果明显提升。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事故小幅反弹暴露出问题
  针对“今年以来生产安全事故反弹,我国进入新一轮事故高发期”这一说法,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认为,安全生产工作处于爬坡期、过坎期,总体上是稳定下降的曲线,在一定期间内会有小幅度波动反弹。
  今年全国共发生14起重大事故,都分布在矿山、道路交通、消防、建筑业和燃气等行业领域。宋元明分析总结出4大问题:
  落实安全发展理念仍有差距。“有的企业重生产、轻安全,不能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屡屡发生事故。”宋元明说。
  各类风险交织叠加。化工、矿山、尾矿库,工业、建筑工地这些传统产业点多面广,传统风险依然存在。同时叠加很多燃气管网、桥梁建设周期的变化,随着时间推移进入老化期,一些风险集中呈现。
  安全基础薄弱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一些高风险行业或者企业转包、分包比较严重。一些地方在安全监管执法上不精准、不严格。
  此外,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机器开开停停、生产断断续续,一些企业多拉快跑,满负荷生产,矿产品价格上涨也刺激矿山生产冲动。同时,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这些都对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针对复杂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应急管理部突出重点,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消防、道路交通、水上运输、渔业船舶、城市建设和执法不严格一共八类32项突出难点进行整治。在执法不严格方面,应急管理部建立了执法案件直报制度,推动各地安全生产严格规范执法。
  此外,采取多种措施有力有效督导,动态分析安全生产规律特点,开展明查暗访、巡查考核、约谈通报、警示曝光、严格执法、专家指导,形成一系列督导“组合拳”。今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六轮“明查暗访+媒体曝光”行动,突击检查企业800多家,排查问题隐患3600余处,有效扩大明查暗访的震慑警示作用。
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大多数生产安全事故的背后都存在着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宋元明进一步说,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主导性的作用。
  应急管理部在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方面,瞄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大隐患和第一责任人,用好“督促推动”和“教育引导”两个手段。在督促推动方面,强化执法,严厉打非治违,严肃事故追责问责,同时采取约谈、曝光、明查暗访、联合惩戒等措施。在教育引导方面,加强专家指导服务、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由被动他律向主动自律转变。
  在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方面,安全生产法将“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纳入其中,明确各有关部门对本行业安全监管职责。今年国务院安委会首次对成员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推动各部门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着力防止“五个误区”:一是防止“张冠李戴”;二是防止“监管重叠区”,几家管几家不管;三是防止“监管盲区”,避免新风险、新业态,哪个部门都不管;四是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不区分混在一起;五是防止“一人得病全家吃药”。
  在落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方面,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国务院连续开展安全生产巡查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履职尽责。“下一步,还要把安全生产纳入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确保责任上肩。”宋元明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