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上接第一版 依靠群众、成果由群众共享。 截至目前,福建省17094个城乡社区(村)被划分为47151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84644名;全省96个县(市、区)和1087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综治中心,建成2.33万人社区专职队伍和2900多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健全平安建设全域覆盖新机制。 依靠如此坚实的基层基础阵地,福建省在各地组建维稳信息员、维稳群众工作队和网络舆情引导员队伍,深入开展以“无案件、无上访、无诉讼、无邪教”为主要目标的平安村(居)创建活动,并已为23个县(市、区)常住人口投保综治保险,开创平安建设共治共享新格局。 矛盾纠纷依法化解 2020年,福建法院万人成讼率下降了9.6%。这份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省94家中、基层法院均建成了诉非联动中心,实现了全覆盖。 为有效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福建省坚持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依法防控社会治安,推动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实现平安、法治建设协调发展。 2020年底,福建省信访局揭牌成立全国首家“信访巡回评理室”,标志着福建省、市、县、乡、村五级18190个“信访评理室”全部建成,全省各层级都有了一站式多元合作化解纠纷新平台。来自人民调解员、“两代表一委员”、有关行政机关和行业专业人员、社会知名人士、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各类群体的20余万名评理员活跃在基层一线,成为群众身边的“解纷专家”。 2018年以来,龙岩市抓住被列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市的契机,探索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心防”工程,为重点人群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隐患。 目前,龙岩市已建成市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在全市134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成规范化心理咨询室,1102个村(社区)建成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并在网上公共服务平台“e龙岩”开设社会心理服务模块,强化心理科普、监测预警、在线诊治、危机干预,组建严密的心理健康“安全屏障”,实现了重点人群“零肇事肇祸”目标。 福建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最烦最怨最愁的烦心事揪心事,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矛盾纠纷积案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重点领域集中整治、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区域性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深化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创建,推进社会治安问题专项治理、突出问题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平安建设突出问题。 据数据统计,2020年,福建省有效警情数、刑事立案数、三类可防性案件数均全面下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挖掘特色科技赋能 三明市森林覆盖率达78.14%,被誉为“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水环境质量也位居福建省第一。 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三明市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在全省率先探索运用“生态修复令”,并建立了跨区域、跨部门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依托市河长办设立了全国首个流域司法数助治理云平台——三明市水执法与云司法数助治理中心,实现对重点监管部位24小时无间断监测,有力震慑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使生态环境优美成为三明最亮丽的名片。 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健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示范点制度,涌现出厦门“五安”工程、三明生态司法保护等一批地方经验,挖掘平安建设新潜力。 2018年至2021年,“数字峰会”在福州市连续举办4届。福建省抢抓“数字福建”先发优势,着力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建成省级网格化信息平台,统筹打造科技支撑、基层基础、品牌创新的特色体系。 同时,福建省加快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建设,打造协同办案协同治理新平台,构建法治领域数字化格局。 为了实现群众办事“一趟不用跑”,福建省相继推出“闽政通”“厦门百姓”“e福州”“e龙岩”等智能软件,开发三明网络生态治理中心、泉州“E通政法”等一批智慧政法应用平台,推进便民服务数字化实现,有效提升了平安福建建设现代化水平。

|
持续深化“大平安”“大治理”理念
|
平安福建建设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
|
|
|
|
( 2021-10-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上接第一版 依靠群众、成果由群众共享。 截至目前,福建省17094个城乡社区(村)被划分为47151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84644名;全省96个县(市、区)和1087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综治中心,建成2.33万人社区专职队伍和2900多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健全平安建设全域覆盖新机制。 依靠如此坚实的基层基础阵地,福建省在各地组建维稳信息员、维稳群众工作队和网络舆情引导员队伍,深入开展以“无案件、无上访、无诉讼、无邪教”为主要目标的平安村(居)创建活动,并已为23个县(市、区)常住人口投保综治保险,开创平安建设共治共享新格局。 矛盾纠纷依法化解 2020年,福建法院万人成讼率下降了9.6%。这份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省94家中、基层法院均建成了诉非联动中心,实现了全覆盖。 为有效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福建省坚持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依法防控社会治安,推动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实现平安、法治建设协调发展。 2020年底,福建省信访局揭牌成立全国首家“信访巡回评理室”,标志着福建省、市、县、乡、村五级18190个“信访评理室”全部建成,全省各层级都有了一站式多元合作化解纠纷新平台。来自人民调解员、“两代表一委员”、有关行政机关和行业专业人员、社会知名人士、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各类群体的20余万名评理员活跃在基层一线,成为群众身边的“解纷专家”。 2018年以来,龙岩市抓住被列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市的契机,探索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心防”工程,为重点人群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隐患。 目前,龙岩市已建成市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在全市134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成规范化心理咨询室,1102个村(社区)建成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并在网上公共服务平台“e龙岩”开设社会心理服务模块,强化心理科普、监测预警、在线诊治、危机干预,组建严密的心理健康“安全屏障”,实现了重点人群“零肇事肇祸”目标。 福建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最烦最怨最愁的烦心事揪心事,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矛盾纠纷积案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重点领域集中整治、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区域性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深化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创建,推进社会治安问题专项治理、突出问题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平安建设突出问题。 据数据统计,2020年,福建省有效警情数、刑事立案数、三类可防性案件数均全面下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挖掘特色科技赋能 三明市森林覆盖率达78.14%,被誉为“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水环境质量也位居福建省第一。 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三明市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在全省率先探索运用“生态修复令”,并建立了跨区域、跨部门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依托市河长办设立了全国首个流域司法数助治理云平台——三明市水执法与云司法数助治理中心,实现对重点监管部位24小时无间断监测,有力震慑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使生态环境优美成为三明最亮丽的名片。 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健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示范点制度,涌现出厦门“五安”工程、三明生态司法保护等一批地方经验,挖掘平安建设新潜力。 2018年至2021年,“数字峰会”在福州市连续举办4届。福建省抢抓“数字福建”先发优势,着力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建成省级网格化信息平台,统筹打造科技支撑、基层基础、品牌创新的特色体系。 同时,福建省加快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警务、智慧司法建设,打造协同办案协同治理新平台,构建法治领域数字化格局。 为了实现群众办事“一趟不用跑”,福建省相继推出“闽政通”“厦门百姓”“e福州”“e龙岩”等智能软件,开发三明网络生态治理中心、泉州“E通政法”等一批智慧政法应用平台,推进便民服务数字化实现,有效提升了平安福建建设现代化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