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文化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绪论(一)
· 《民法典实用速查手册:
词条归类释义与典型案例》
· 十个奇趣案例通往《法学之门》
· 《你好检察官》完美展现新时代青年检察官精神风貌
· 小月河边 有一所大学叫政法(三)

十个奇趣案例通往《法学之门》

( 2021-09-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 王鹏翔

  法学没有标准答案。这是本书最想强调的一点。笔者曾给大学一年级学生讲授过法学课。与大学之前的科目讲授一样,主要形式是讲授既有的知识,学生大多面对的是一些讲义和法律书籍。然而,法学本来就不是如理工科一样的发现“真理”的科学。法学是一门思考如何维持社会秩序的学科。这个社会是由一些利己的,有时候脸上还会流露出一些邪恶之心的有缺点的人类组成的。法学是一门很难说有“标准答案”的带有七情六欲的学问。因此,法学常常存在观点对立,也正是在这种对立的讨论中得以发展。
  法学中重要的不是结论本身,而是其结论的根据。总而言之,法学是说理的学问。在现实裁判中,原被告双方律师为了支持不同的结论,按照各自思路提出主张;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也是各自基于判决理由,作出不同结论(最高法院还会附上反对意见)。此外,我们还能看到法学学者对判例提出批判。
  当然,结论也可以分为妥当的结论和不妥的结论。以宪法为顶点,一个国家的法律秩序具有理论上的体系性,各个规范得以在整体中确定相对位置。法律解释就是摸索这种妥当位置的学问。如果法学是一门“科学”,我们就必然能够找到如何发现讨论的结论的方法。但是,结论难以确定,这才正是法学的有趣之处。
  另外,对结论的妥当性再多说几句。在法学中,让众人都觉得惊讶的离奇结论一般来说是不妥当的。在理工科的学问中,越是让人大吃一惊的结论,越可能是杰出的成就;但是,规制社会秩序的法学的结论如果让人一惊,恐怕是会带来困扰的。重要的是,即便得出相同的结论,如何给出一个扎实的理由也很关键。
  本书希望通过10个案例,给大家一个感受法学的趣味的机会,让大家学会自己思考重要的事情。希望读者能尝试用一天左右的时间在头脑的角落里思考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本书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大半。解说部分不过是给大家一些资料以及笔者的思考作为参考罢了。如果自己不思考就直接阅读解说部分,那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如果只是希望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有的是比本书更有价值的书。希望读者在自己思考后再去阅读结论部分,然后与自己的结论和理由进行比较。到那时,你应该会有新的感悟,从而更上一层楼。
  本书有助于人们学会思考与说理,通过10个有趣且值得深思的案例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其中涉及的10个案例包括:蛋糕的分法、电梯难题:公寓电梯修理费的负担、仿冒附带爆炸装置的保险箱、从意大利诱拐儿童、“好意同乘法”如何制定、夏加尔画作的去向、起草一份合同、还能相信判例吗、房东的不满和惩罚性损害赔偿。
  本书采取“案例导入、问题导向”的体例,选取的10个案例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便于读者想象出现法律问题时的具体生活情景,从而激发读者自行思考的好奇心。如仿冒附带爆炸装置的保险箱案、夏加尔名画失窃案等事件本身便充满趣味,让人不禁好奇在“一般法感情”都失效的地方,该如何探索正义。而在公寓电梯修理费的负担、在好意同乘中搭乘者受损是否应当获得赔偿等这些民法学习者都可能难出新意的案件上,本书仍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探索说理的可能性,给人以智识上的冲击。此外,本书并未停留于解决实体问题,还借题发挥,触及判例拘束力、法解释的方法等法理论层面的议题,通过具体案例展现了法学理论的魅力所在。
  在日本,法学入门类书籍是非法律人士了解法学、法学院学生在学习部门法之前,乃至高中毕业生决定是否选择法学专业的常见读物。

   
相关文章: